我国地区经济周期相关研究综述

时间:2022-09-30 02:52:15

我国地区经济周期相关研究综述

【摘要】经济周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巨大,因此研究我国的经济周期对准确把握股市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针对地区经济周期问题,国内外文献主要围绕其特性、协同性、地区领先以及空间差异性等方面,并结合理论分析以及实证检验等技术手段展开研究。由于空间经济学的兴起,从空间异质性以及相关性的角度研究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将是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地区经济周期;同步性;空间差异性

一、前言

为尽快使我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从而使经济走向复苏,全国各部门对此次经济下滑展开了一系列的深层次探讨。其中大部分理论研究视角还是集中在经济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余永定,2010;胡大鹏,2010;胡春阳等,2010;等)等方面,当然也有很多学者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李静平,2009;王汉儒,2009;黄赜琳,2009;等)来加以诠释。其中最具说服力的研究结果认为:我国经济之所以下滑,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另外,我国经济本身已达到本次周期的下降阶段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因此,一国内部各省份的经济周期对全国总体经济的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因为随着区域贸易和资本流动等的快速发展,一个国家内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它们之间的波动影响也越来越深(汪强,2010)。鉴于此,从地区或省份的角度来考察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特征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二、地区经济周期研究框架

随着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将经济周期研究方法应用于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正成为对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余下部分将作如下安排:第一部分分析了地区经济周期自身特殊性是否明显;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周期的相关性与同步性;第三部分对我国地区经济波动的领先、滞后性进行描述;文章最后为总结部分。

(一)地区经济周期的特性研究

关于地区经济周期的研究文献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由加拿大经济学家Bayoumi and R.McDonald(1994)对加拿大省份经济周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通过对加拿大各省份消费状况所引起的经济周期在各地区有明显的不同。随后Bayoumi在1996年通过对加拿大资本市场的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李冬霞(2008)通过对新疆地区的经济周期的研究,发现新疆地区有其自身独特的形式与特点。如新疆经济的收缩性弱于全国经济的收缩性,但抗衰退能力却强于全国经济;新疆经济比全国经济表现出更多的活力,但分析显示,新疆经济的稳定性却低于全国经济。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不同的省份具有不同的特性,对全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如郭庆旺等(2005)指出发达省份更多地体现出省份特性,而欠发达省份则更具特异性和地区性,同时,我国省份经济的这些动态特性与其经济特征存在着密切关系。

(二)我国地区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同步性研究

对于地区经济周期理论而言,不同地区的经济周期若具有同步性将是其重要的特征事实。Wesley Mitchell,Arthur Burns(1937)主张运用同步性指标来刻画地区经济周期的的同步性。而后M.W.Watson(1991)根据前人的思想提出了运用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率作为刻画地区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指标。

FabioMoneta和RasmusRüffer(2006)研究了1975-2005年的香港、台湾和亚洲其它国家的经济周期同步程度,发现同步程度越来越高。RonaldMckinnon和GuntherSchnabl(2003)选择东亚9个国家以及日本进行了分析,认为东亚经济体都经历了同步的经济周期,其实际GDP的波动是平行的。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中国台湾和泰国的增长率更是高度相关,这些经济体是东亚经济周期的核心国内关于地区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同步性研究文献目前正在逐渐增多。

国内关于地区经济周期的文献也在不断增多。杨忠直等(2010)采用我国6个经济划分区1952~2004年度GDP数据,通过频域方法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化趋势,我国地区经济周期的同步化程度十分显著。李莉等(2007)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然而张文军(2008)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波动特征的分析,得出了一个较为明显的规律:1995年之前的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波动差异大于1995年之后的时期,并且两个地区的波幅也表现为从东部地区远大于西部地区转变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

(三)我国地区经济周期的领先区域以及领先指标研究

经济周期在不同的行业存在行业领先性,关于这一点已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但与此同时,区域领先性却被无形中忽略了。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经济周期的区域领先性确实存在,并且和行业领先性一样重要。

Selover等(1997)分析了美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周期,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经济周期因为“锁模”过程的作用有逐渐同步的趋势,进而形成美国的经济周期。在接受同步化的同时,他们也承认不同区域的波动周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先后偏差。Stock,J.H.,and M.W.Watson(1989,1991,1993)分别利用不同的经济指标预测了基于波斯湾战争所导致的原油短缺进而引起各地区经济衰退。这些领先的指标序列虽然只是反映了不同行业与经济波动相比的先后顺序。但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各区域因为自身的要素禀赋不同必然产生相应的产业聚集,因此,若知道行业的领先性必然不难探求区域相应的领先性问题,也即理论上明显存在经济周期的区域领先性特征。

薛敬孝等(2001)对东亚各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和非同步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它们在某些时期存在非同步性。非同步性的存在表明,一个经济体内的经济波动肯定存在领先区域和滞后区域。孟尚雄(2009)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经济自建国以来不仅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周期性,而且展现了这种波动的区域领先性,说明了经济波动中领先区域、滞后区域、同步区域的现实存在。

(四)我国地区经济周期的空间差异性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难点。为了缩小这种不平衡性,就离不开对我国区域经济周期空间差异的研究。通过对我国经济周期空间差异的分析,可以总结各大区域经济增长变化的特征和规律,避免区域经济波动的大起大落,其次通过对经济周期波动空间差异的分析,可以知道各个区域的经济波动规律,有的放矢地实行有针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

邹浩(2009)通过我国改革以来东西部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空间差异是:1995年是改革之后东西部经济波动的一个转折点,在1978~1995年期间东部的波幅大于西部的波动,而1996~2004年期间则刚好相反。而与此同时,贾杉(2009)通过对1953-2006期间我国经济波动的分析发现,我国东西部经济波动差异表现出由小到大再到小的规律。以1978年和1996年为转折点,结论和邹浩(2009)的结论相似。

三、总结

通过以上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地区经济周期相关性质的描述主要是从其特性、协同性、地区领先以及空间差异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等技术手段展开研究。现有相关对我国地区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文献都还没有统一的解释理论,给人的印象是学者们似乎还没有找到地区经济周期问题的微观切入点和突破点。笔者认为,随着空间经济学的兴起,从空间异质性以及相关性的角度研究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将是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Bayoumi,T.,and R.McDonald,1994,“On the Optimality of Consumption across Canadian Provinces”,CEPR Discussion Paper,1030.

[2]Stock,J.H.,and M.W.Watson,1989“,New Indexes of Co-incident and 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s”,in O.Blanchard and S.Fischer(eds.),NBER Macroeconomics,Annual,Cambridge,MA:MIT Press.

[3]Stock,J.H.,and M.W.Watson,1993,“A Procedure for Predicting Recession with Leading Indicators:Econometric Issues and Recent Experience”,Business Cycle,Indicators and Forecasting,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for NBER.

[4]杨忠直,李莉.我国地区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化实证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3):326-331.

[5]李冬霞.新疆经济周期性波动研究[J].区域经济,2008(4):114-116.

[6]李莉,杨忠直.基于锁模的地区经济周期波动同步化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2):16-25.

[7]孟尚雄.中国经济周期的领先区域研究[J].区域经济,2009(12):59-62.

[8]汪强.地方经济周期与国家经济周期:同步性[J].生产力研究,2010(2):122-130.

[9]邹浩.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J].经济纵横,2009(3):

108-111.

作者简介:段志民(1987―),男,江西九江人,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上一篇: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形势展望 下一篇:ERP系统销售业务的会计流程重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