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2-09-30 01:51:40

产业集群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在产业集群新形势下,融资难问题仍然禁锢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分别从中小企业自身、政府与金融服务体系和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供应链融资角度来探讨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 融资 问题 对策

产业集群,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使得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具有稳定和持续的竞争优势,其融资优势十分明显,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仍未能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分别从中小企业自身、政府与金融服务体系和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供应链融资角度来探讨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及其对策。

一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具体在以下三方面:(1)信息透明度低,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多为非上市公司,其财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多是政府有关部门(包括税务部门)和贷款融资机构,没有上市公司那样的信息披露制度约束,也缺乏第三方监督的方式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问题较大企业严重。例如,许多中小企业对外融资时设法隐瞒各种不利信息,取得资金后又违反融资协定的规定,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一步损毁企业自身的社会公信度,难以与银行进行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加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

(2)缺乏品牌效应,信用记录不良。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小规模运转状态,由于经营历史短、信誉积累不足、缺乏品牌和信用历史所能发挥的间接传递信号的作用。企业到期贷款不还或无法偿还导致银行拒绝贷款是当前贷款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由此导致的信用记录不良则更进一步加剧了银行的拒贷,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资金紧张、旧贷未清、信用记录不良、贷款被拒、资金周转更加困难。

(3)经营者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理念,财务人才缺失,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企业经营者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其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在这种错误理念的指导下,财务人员素质和水平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很难吸引所需人才,财务管理人才缺失。同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中小企业更愿意选择传统管理方法,而舍弃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

2.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原因

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优惠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力度不够。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专门的机构,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金融支持手段。虽然我国2003年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仍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2)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匹配。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贷款的规模经济和经营风险角度,主要是针对规模大、实力强、内部治理、资信状况和抗风险能力较好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且有一套繁琐的融资手续,与处于规模、实力、信誉和抗风险能力都处于较低层次的中小企业的具有融资数量少、频率高和手续便捷特点的融资需求不匹配,因此挫伤了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又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使得中小企业从银行主渠道融资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3)抵押和担保体系不健全。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只有极少数3A以上的黄金客户能在授信额度内享受30% 左右的信用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一是企业原来大多是依赖银行的信贷资金起步发展,原有的有效资产已向银行抵押,新建企业不动产规模大多较小,也难以提供足值抵押,加上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较低,企业难以通过抵押获得融资;二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目前我国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机构大多数都在大城市,中小城市较少,而且担保机构的实力和规模不够,金融机构基于风险因素,不愿意与其合作。因此,中小企业也不容易通过担保获得贷款。

(4)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小型资本市场。我国目前只有上海和深圳两个“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即使深圳证交所在2004年设立了中小企业板,但其上市标准和信息披露要求也与主板完全相同,中小企业仍被排斥在资本市场之外;我国资本市场结构扭曲、层次简单,交易品种过于稀少。一方面相对充裕的社会资金因有限的投资渠道而闲置,另一方面大量需要资金的企业却无法进入资本市场筹集所需资金。而国外的实践表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集群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以美国为例,其资本市场包含了全国性证交所、地方性证交所、第三市场(上市股票的场外交易)、第四市场(大机构和投资家直接交易的市场)、纳斯达克全国市场、纳斯达克小型市场、小额股票挂牌系统、粉红单市场等多个层次,其中后三个层次的市场是专门为中小企业的资本交易提供服务的,入市标准也逐层降低,在最低层的粉红单市场,企业原则上不需要任何条件即可上市。

3.产业集群中供应链融资难的原因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已成为发展趋势,它是指众多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建立起来的,并在某一地理空间高度集聚而形成的产业组织。基于产业集群的供应链思想,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对中小企业个别信用风险的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交易的主导企业的实力和信用水平的评估。其融资优势相对于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较明显,体现在可以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增大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范围。

随着近年来对供应链融资认识的加深,部分企业也开展了供应链融资计划,但是我国供应链融资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开发供应链融资新业务方面严重滞后。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才有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开发和应用,而且仅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少数银行试运行,这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巨大需求;其次,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的管理缺乏制度化手段,成员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归属感不强,“信誉链”难以建立,在银行评估供应链内部约束机制的有效性时不再具有优势;再次,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信用等级普遍较低、信息透明度较差,很难符合银行贷款抵押与担保的相关要求。目前也还没有关于供应链融资的法律条款和行业性指导文件可以依据,供应链融资整体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最后,国内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供应链融资中信息技术的含量偏低,银行的授信业务操作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严重滞后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制约供应链融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1.中小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是解决其融资难的基础。第一,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树立企业诚信形象,打造企业诚信品牌;第二,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中小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学习、实践与总结,努力使自己成为不断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家;第三,规范公司财务管理,加强企业资金控制,健全财务制度,为银行提供客观准确的财务信息;第四,建立自有资产补充机制,提高企业内源融资的能力;第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合理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一方面产业集群区域内的地方政府要积极利用财政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针对集群内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完善与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对中小企业优惠的财政、税收及金融政策并增强各种优惠政策的覆盖面,使更多的中小企业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同时,政府还应扶持社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引导、组建各种盈利或非盈利的行业组织,使其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贷款担保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为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深化金融改革,开发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产品

由于民营银行的实力与中小企业的实力相当,具有机制灵活、决策程序简单、运行成本低等特点,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质;租赁对担保要求较简单,租金支付方式较灵活,因此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相对容易,对于解决其融资问题有着特殊的作用和优势。因此,金融机构应深化改革,改造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制度,加快集群区域民营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应改变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推出满足中小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

4.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第一,地方政府应支持在集群内设立担保公司,可以采取由地方政府出资或中小企业和政府合股的方式成立担保公司;第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由于集群内企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保持频繁的业务往来和稳定的交易关系,这样企业间的信息会比较透明。因此,集群内中小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互助担保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融资担保中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三,充分利用集群中行业协会的信息优势,发挥行业协会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用评级、担保贷款等作用。因此,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将会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能力,减少银企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助于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地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5.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过于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融资的比例非常小,这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有很大关系。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一方面要促进多层次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的发展。2004年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块设立。2009年创业板的首次开市,为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政府应鼓励创业投资公司积极为中小企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提供辅导,并适当放宽其发行上市的条件,简化发行审核程序,扶持龙头企业上市,推动该集群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中小企业仅依靠内源资金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债务融资是必要的补充方式。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的发展,为中小企业集群提供更多可选择的交易品种。

6.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途径

第一,银企共建规范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拓展,除了需要银行等机构设计出更完善的供应链融资方案与技术,提供更有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同时还需要企业积极参与,银企共建规范的、制度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第二,企业应从内部提升资本运营效率,核心企业应树立并强化集群化管理理念,对个产业链进行价值重构与组合,优化财务供应链。同时应强化引入供应链融资的激励机制,增强成员企业的归属感,尽快形成相互依赖的“信誉链”;第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随着产业集群的加快发展,近年来供应链融资业务开始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对融资质押物验收、价值评估和控制。银行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和运营能力,将一定的授信额度授予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直接负责融资企业贷款的运营和风险管理。这样既可简化流程,提高融资企业的产销供应链运作效率,同时也可转移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降低经营成本;第四,实施信息协调战略,构建数据信息共享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供应链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水平,而国内供应链企业大多各自独立发展,信息标准化程度不高,构建数据相互流转共享的公共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及时做出或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实现链上企业现有资源的高效整合、优化配置,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其内源融资能力;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完善相关政策和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广阔和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在产业集群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找并解决制约集群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因素,使产业集群的供应链融资优势得以更大发挥,从而解决长期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启标.集群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完善对策[J].东南学术,2008(3)

[2]杨汉波.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融资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5(5)

[3]叶秀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现状、优势与完善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0(3)

[4]戴志杰.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武汉工业学报,2007(2)

[5]荀文峰、刘杰.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问题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1(5)

[6]吴晶妹、李诗洋.中国企业信用担保对策[J].中国中小企业,2007(12)

[7]王竞天、李正友、冯雪飞.中小企业创新与融资[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8]陈李宏.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9(9)

上一篇:特征价格法在中国房地产价格指数编制过程中的... 下一篇:浅析企业招聘中的“应聘者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