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中小企业产业升级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时间:2022-08-04 08:45:56

制造业中小企业产业升级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产业升级所面临的问题,探讨金融支持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及机制, 提出拓宽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融资渠道和优化融资结构, 从而进一步培育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 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升级遇到的问题及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产业分工也出现了深化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全球化的战略安排使生产和贸易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国际间的制造业产业转移也发生着演变。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国内产业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中国亦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一员。中小企业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尽管中国制造业规模在世界名列前茅,但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企业依赖于低要素价格和低汇价,缺乏从事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的压力和动力,成为斯蒂格利茨所说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专业户”。此外,在这类政策支持下的低档商品出口利润很薄,出口商只能靠数量扩张创收,这就容易引起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进口国蓝领工人对中国的敌意。 而一旦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全球制造基地就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制造业只有融人全球产业链才能更好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向产业链的高端前进。如果比较优势能够处于分工的高端,才能成为全球化的真正受益者。在积极融人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中小企业需要资金支持。在政府政策指导层面上就体现为金融支持。

1.现阶段出口困难,成本增加,中小企业无力升级。

进入21世纪以来,在资源告急、人民币升值、新劳动法实施及环境、税收等各项政策从紧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利润增长空间进一步压缩,导致我国主要出口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部分企业迫于成本压力关停或外迁到其他地区。而这些企业曾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浙江省六成的财政收入由中小企业创造。这些地区和企业如今正面临产业转移、升级换代的痛苦转型。过去20多年以低劳动力成本、高资源、能源消耗为特征的投资、出口驱动型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新时期谋求科学发展新优势的一个核心课题。而很多中小企业维持生存尚且困难,更无力投入人财物进行创新和产业升级。

2.产业升级的长期性,单靠企业投入无法支撑。

要实现一个从加工、组装型的出口导向型企业慢慢地过渡到有自己的品牌、吸引内需、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不是三年五载一蹴而就的。即便是规模、技术、产品比较好的企业,单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产业升级也是比较困难的。更别说那些个体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甚至一些小作坊式的企业,特别在当前,外贸形势对它们的打击很大。民营企业要创新,要有很多技术投入,但当前金融支持力度却不够,很多银行为规避风险甚至直接对企业进行抽贷,导致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3.僧多粥少,在与大企业竞争金融资源中处于劣势。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一方面受制于我国直接融资不发达、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另一方面也与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有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长期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缺乏直接融资手段。中小企业规模小,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合格抵押担保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 在现有的融资制度安排下,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在融资的平台上进行竞争,必然处于劣势。银行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分散经营风险,那么风险大、数量多、资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理想客户。这一点对于大银行特别明显,大银行喜欢大客户。另外,从目前金融贷款的资源分配看,国有企业占80%,民营企业20%,但是民营经济的贡献却远远超过了50%,而中小企业多为发营企业。在正常途径不能获取金融资源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往往求助于地下金融组织,既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也破坏了金融秩序。

二、金融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目标选择

金融是一种资源,他的投放也必须遵循资源配置最优化的要求。

1.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发展需要

制造业应该按照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来规范和引导行业升级。我国是资源大国,上游采掘业具有一定的价格传导能力和定价优势,但是资源的肆意开采仍然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政府推动并购重组有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通过理顺能源供给渠道减少资源浪费。处于中游的原材料制造业细分行业结构差距较大,除石油化工行业相对集中外,其他金属非金属冶炼行业集中度较低,而且落后产能较多。由于对于来自于上下游的压力传导难以抵御,周期性盈亏现象显著,必须通过有效淘汰落后产能来推进产业合并重组,提高行业效率。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加工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制造业的低端,以中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为主,行业整体缺乏先进技术和经验积累,高精度精密机床和高质量的原材料缺乏导致加工制造业难以自发地完成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下游。政府对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金融支持和产业政策倾斜应集中在此。

2.支持企业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金融支持对中小企业技术引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尤为重要。新兴制造业是世界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新兴制造业的发展对产业进步具有巨大的意义,并且能够辐射众多的上下游行业。通过加强新兴产业中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式发展,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新兴产业的初始投入巨大,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的风险较大,中小企业轻易不敢尝试,因此对政府政策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指导性强的政府政策导向和金融支持有助于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以及新兴行业的经验积累,以此完成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并且通过对其他相关行业的辐射,带动经济增长。

3.优势企业保优,潜力企业挖潜,各有侧重

不同的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金融支持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于已在业界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应着重于保持优势,而对于新企业应考察其项目的可行性,前瞻性,扶持、挖掘其潜力。不能对不同企业用同一个标准、同一套考察体系去要求。

4.结合环评,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社会利益、环境利益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印染等传统制造业,且很多为高耗能或高污染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因素。贯彻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优化信贷结构,严格限制对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投放,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现阶段我国金融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途径

由于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融资所需资金规模、资金期限、融资方式和能够承担的财务成本有较大差异, 因此在进一步推动金融对中小企业升级的支持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完善符合产业升级企业规律和中小企业特点的多元化金融支撑体系。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间接融资体系,努力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建立产业扶持基金和投资基金,加快推动资产证券化进程以及完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政府服务环境。

1.努力完善间接融资体系, 促进银行类金融机构业务创新。

不断深化商业银行改革,积极提升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根据中小企业贷款时间急、金额小、用信频、期限短等特点,建立起有别于大型企业贷款的中小企业信贷流程和管理制度,简化中小企业信贷流程,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创新担保方式和中小企业产品,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体系。设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部门。针对小企业量身定制新产品如最高额抵押贷款、循环额度贷款、小企业联合保证贷款、法人账户透支、动产质押等业务。通过票据贴现和票据承兑渠道为中小企业获取信用并增强支付能力、保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2.努力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摆脱单纯的银行依赖,这种意识的转变对中小企业家来说十分重要,政府应出台政策和措施帮助和支持条件较成熟的中小企业快速熟悉和融入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目前,中小板上市审批加快。已有两百多家中小企业通过这个资本平台上市融资。从国内资本市场来说,政府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如A股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OTC,这些均属于公募范畴,而如PE、VC等私募股权基金是私募范畴。其中,在OTC市场还未正式建立的情况下,中小板上市和寻求私募基金合作是目前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的主要方式之一。加上创业板推出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有望获得直接融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公司债券市场,2007年已经有9家发行公司债券。

3.加快推进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各级政府积极协调,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担保机构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地方担保体系,改善社会信用环境。要构建起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主体,政策性、互担保机构为补充,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配套协作,运作规范,能充分发挥担保效能,有效分散,控制和化解风险的信用担保体系;对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要加强金融支持,同时做好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为企业融资提供基础。财政部门应出台相关法规并在预算中设立相应担保机构风险补贴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提高担保机构拓展和扩大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出台加强改善中小企业担保服务指导性意见,以促进担保机构健康发展。

4.产业升级中充分运用民间资本,完善法制建设,形成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和谐共生的环境,完善多层次融资体系,并有效防范相关风险。当前,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发展较快,据一调查,2006年末至2008年3月末,样本企业民间借贷户均余额由54.3万元到74.1万元,增长36%;样本自然人民间借贷户均余额由1.1万元到1.6万元,增长45%。对民间借贷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弱化行政手段,强化法律和市场约束,建立跟踪监测体系,为经济决策及宏观调控提供更为全面信息。同时,加强金融知识和舆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金融素质,对民间融资的潜在风险进行必要提示,增强群众的金融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5.在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设立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产业升级,鼓励中小企业生产技术改造或更新,加大对研发和自有品牌建设的支持。加大对组建行业协会的财政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力度,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推广成熟技术。

参考文献:

[1]梁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金融研究》,2005.5:120~138

[2]中国人民银行08年第2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专栏2如何看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专栏3我国民间借贷发展概况,2008

[3]于兵兵周鹏峰朱剑平:中小企业突围新思路 产业升级与金融支持并重,上海证券报,08年5月19日

[4]桑俊马金良:中国产业转型的发展脉络,证券时报, 2008年11月01日

[5]吴敬琏:反思出口导向政策,《财经》,2006年10月15日

[6]Goldsmith,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New Haven , Cor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7]Levine and Zervos, Stock marketdevelopment and long-run growth,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May, 1996

上一篇:OMA DRM原理的研究及实现 下一篇: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