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研究

时间:2022-09-29 01:39:10

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研究

摘 要:家庭代际关系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中国的家庭代际关系在不断的变化着。这里既有宏观环境变化的原因,即社会宏观背景下传统思想观念的变化,更有微观结构的原因,即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的变化。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家庭代际关系:一、中国封建社会下的家庭代际关系。二、当代社会下中国家庭代际关系。三、中国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家庭;代际关系;变化

引言

家庭代际关系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中国的家庭代际关系在不断的变化着。这里既有微观结构的原因,即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的变化,更有宏观环境变化的原因,即社会宏观背景下传统思想观念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老龄化问题的逐渐显现,家庭结构的显著变化,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传统孝道文化的严重丧失。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研究领域设计代际关系的各个方面,但多数研究借鉴或者依据的是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代际关系理论来研究、了解我国的家庭代际关系。本文将从我国封建社会到现在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来阐述一下我国的家庭代际关系。

一、中国古代的家庭代际关系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家庭代际关系是在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以父权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以孝道为支撑的传统代际关系。中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孝道则一直被儒家思想推崇。自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孝道更是被推崇为国家大道。在政府的推动下,孝变成为一种优良的传统而得以延续。孝作为传统社会的一种道德观念,它确立了子女赡养老人思想基础,也是历代教化百姓的工具。在孔子儒家思想伦理的影响下,确立了以“孝”为基础、以父为家长的家族制形式。子女自然也就将孝敬父母,光宗耀祖作为自己毕生的责任、与价值追求。同时这种尽孝思想也演变成忠君意识,即在家尽孝、为官尽忠。在家侍父母,在朝侍君主。这种思想演变到后期就变成了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这说明,在古代、父亲在家庭代际关系中扮演者核心角色,而子女必须遵从孝敬长辈,孝亲养老就成了社会上人人必须遵循的社会规范。不孝敬父母,不养老的人要受到政府的惩罚。以儒家思想为伦理基础的孝道的形成和传承,保证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形成和延续,也保证了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的维系。

二、中国当代家庭代际关系

经过一系列的社会大变革之后,中国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如今中国的家庭代际关系。当代中国的家庭的代际关系与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相比,第一、日趋理性,第二、父子关系日趋淡化,第三、夫妻关系日益紧密。

家庭代际关系的理性化:在传统中国的家庭代际关系下的养老模式被著名学者费孝通总结概括为“反馈模式”传统模式下的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父母为了延续家族血脉,不遗余力的在年轻的时候为子女积累家业、教育子女成才、为子女创造最好的生活环境。与父母不计回报的投入相比,在子女长大成人、父母年老、失去劳动能力之后,子女则义不容辞的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为负母养老送终。现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这种反馈模式已经非常淡化,尤其是子女对父母的养老和尽孝。在养老和尽孝的问题上,子女往往以经济利益来衡量。把父母对自己好不好,在自己结婚时是否为自己买房等等作为衡量自己是否对父母养老和尽孝的标尺。而这一理性化所带来的后果就是造成了当代的家庭代际关系更缺少人文关怀,传统的孝道文化趋于淡化,养老则成为亲人之间感情交换的工具。传统的孝道伦理价值被人们弃之如敝履,养老尽孝的责任为大变成了义务为先,义务又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义务。

父子关系的淡化: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中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着绝对的主角作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纲之中就有子以父为纲,“父命不敢为”,都体现了父亲在传统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古代,教育氛围浓厚的家庭里,即使是父亲年老体迈,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作为子女也要为家父马首是瞻。但在当代的家庭代际关系中,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利地位随着身体的老化和经济能力的下降和子女经济能力的上升而被消解。父母即使在被子女赡养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不舒适感。只不过一般不会流露在外。出现这种情绪的根源在于父子关系的淡化,家庭养老缺少了必要的亲情关怀,就会使老人有不舒适感。

夫妻关系的亲密化:随着家庭代际关系的理性化,父子关系的淡化,子女在老人养老,尽孝问题上的利益化,使得父母觉得养儿防老靠不住,父母便将情感寄托由子女身上转移到配偶身上,无意识中的情感转移也使得夫妻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也从另一方面弥补了因父子关系淡化而产生的情感失落。

三、国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的原因

中国的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既有宏观环境变化的原因、即社会宏观背景下传统思想观念的变化,更有微观结构的原因、即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的变化。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尤其辛亥革命爆发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以暴风骤雨搬的洗刷和冲击着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思想。无论是优秀的传统思想,还是禁锢人心的旧糟粕,被青年人为代表的新势力所批判。他们打着民主、科学的旗号,提倡新道德、贬低旧道德、这旧道德便包括着传统的孝道。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期间,“破四旧”、“批孔”等运动,使维系家族宗脉的宗祠被拆毁,儒家里的尊父、尽孝、养老伦理纲常被批成是封建毒瘤。期间,一些极端的青年学生甚至绑着自己的父亲进行游街示众,以表示自己破四旧,与封建传统礼教的决裂,表示自己和亲生父亲的平等,而不再是以父为纲,不再受父权的“压迫“。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尤其是的摧残,使人民改变了对待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的看法,使家庭代际关系向着独立的方向发展。对传统礼教的信仰日趋淡化使得家庭代际关系中的伦理机制逐渐丧失。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获得了经济的独立,并逐步脱离父母的影响。在父代与子代成为两个独立的经济个体的同时,两代人之间的经济利益也变得容易敏感。父母对子女的付出也开始要求有利益的回报,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更是有利益的补偿作为前提条件。

2、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也促使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由宗族,大家族向着个体独立的家庭代际关系转变。改革开放后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青年一代对待传宗接代观念的转变,丁克家庭的不断增多,使得家庭的代际关系的范围不断缩小。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单一独立的家庭独生子女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也使得他们在赡养父母的养老问题上有心无力。在无意识中促成了当代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形成。

四、总结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的老龄化问题会进一步显现,养老问题会在社会问题中进一步凸显。目前我国的家代际关系的发展方向明显不利于今后养老问题的解决。如何将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将家庭的代际关系引导到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上去,使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目前学者和政府要解决的问题。(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家庭代际关系研究述评_田崇玉.天府新论-2009

[2] 家庭代际关系与家庭养老_蔡洁(1)新疆社科论坛-199-1-2

[3] 家庭代际关系与家庭养老_蔡洁(2)新疆社科论坛-199-1-2

[4] 家庭关系的理性化_表现_机制及后果1_基于湖南Z村的调查_张建雷-人口与社会-2014-4-30

[5] 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变迁背景下农村养老方式选择_王换龙

上一篇: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审计收费 下一篇:体育新标准在安徽省凤台县二中的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