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

时间:2022-09-29 06:55:19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如果我们把文化理解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那么“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既包括政治、外交、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又包括哲学、法律、语言、宗教、艺术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就构成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任何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不断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的同时,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谋划。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应当采取以下十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手稿中曾经把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分工划分为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造就了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的分离,于是社会生产分化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在物质生产中创造物质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物质生产力;在精神生产中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精神生产力,也就是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中,文化生产力以各种方式充分体现在生产过程中,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体制改革是清除制约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向,突破不适应时展需要的旧文化观念的束缚,尽快建立健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文化体制,切实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二、增强文化凝聚力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呢?必须靠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这样的核心价值体系做统领,就会失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为此,我们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三、强化文化感染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人们的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新需求,真实表现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使我们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要善于运用现代技巧增强文化的表现力,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实现题材、品种、风格和载体的极大丰富,使我们的文化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增进文化传承力

要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今天,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丰厚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五、拓展文化吸纳力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华文化胸襟博大、海纳百川,因兼收并蓄而丰富多彩,因博采众长而永葆活力。在日益开放的当今时代,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同世界各种文明的对话。为此,我们要积极适应世界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的新趋势,着眼于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使中华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当然,学习借鉴并不是盲目模仿、照抄照搬,必须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具体分析,择善而从,既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又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信念和原则,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六、激发文化创造力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七、提高文化竞争力

在现代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也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提高文化竞争力,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八、提升文化传播力

在当今信息社会,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还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不可估量的作用,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作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和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九、扩大文化影响力

文化影响力是衡量和展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2006年5月,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文化影响力的一些国家文化及其形象符号,其中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主要有: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针灸、中国烹饪等。由此可见,国际上对中国文化形象的了解更多地还是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为了扩大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影响力,我们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文化艺术形式和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创造出更多富于时代气息、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标志、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使现代中国文化尽快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十、加大文化保障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还要加大政策扶持、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保障力度。要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改进领导方式,完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努力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综合管理。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形成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加大文化经费投入力度,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要不断创造条件、完善措施,推进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师、一批专业领军人物。要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文化建设,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们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得力的措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把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上一篇:解放思想难在哪里 下一篇:推进制度建设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