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28 08:58:23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科研活动形式已从“单打独斗”开始走向以团队作战,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不断产生新的科研成果,科研团队在高职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在的问题,从提高对科研团队建设的认识等方面,提出促进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科研管理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之需求”始终是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与之相关的科研活动也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很多还是采取“单打独斗”的形式,远远满足不了高职院校以应用型课题研究为主的需要,在应用技术研发中也难以形成重大突破。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在企业管理中广为应用的“团队”形式逐步被应用到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中来,并得到了认可。交叉学科、优势互补的“科研团队”已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整合高职院校的科技资源

高职院校成立时间短,科技资源有限,科研竞争力差,通过组建不同的科研团队可以整合学院有限的科技资源,有效发挥学院教师的科研潜力,提高他们的科研成果质量和科研水平。

2.有利于克服高职院校当前科研基础较为薄弱的困难

高职院校的科研基础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其中以科研团队的形式带动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美籍德裔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Kurt Lewin)库尔特・卢因的“群体动力”理论认为,群体总体不是群体部分的总和,而是超越了总和,即1+1>2。在科研团队中,教师在这个群体中通过不断地与他人交流,相互影响,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共同提高,从而提高了学院的科研水平,克服了科研基础薄弱的问题。

3.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合作精神

科研团队与“单枪匹马”从事科研不同,是由一个带头人和若干成员组成的群体,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群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从事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如果某个人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进程,所以在科研团队中每个成员必须要具备合作的精神。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逐步认识到依靠科研团队从事技术开发研究等科研活动势在必行,为此在科研团队建设上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近些年的科研与三农服务中,积极发挥学院教师的专业优势,集中优势资源,组建专业科研与服务专家团队,为京郊的新农村建设服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本院奶牛专家团队,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他们先后申请专利2项,研发成果4项,形成了5个技术规程,21篇。但是,高职院校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进和完善。

二、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科研基础薄弱,科研团队建设起步晚

我国高职院校发展仅有20多年的历史,且多数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或与成人教育学院等合并而成,科研底子薄,教师科研水平参差不齐,优质科研成果少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科研团队建设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2.对科研团队建设的认识不足

很多人提到科研团队就认为只要大家集中在一起,共同从事科研活动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团队,把科研团队和研究群体混为一谈。实际上,一个研究群体是否称得上是真正的科研团队,按照有的学者观点,更主要的是看科研团队成员能否优势互补,团队内部是否有学术民主氛围,团队的领导者是否有战略眼光和很强的协调组织能力。而现在高职院校组建的一些科研团队与真正的科研团队标准存在差距,且缺乏长效机制、创新动力不足、凝聚力差。如“任务型”科研团队,这种科研团队是建立在为申报某项科研项目任务基础上的,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职称结构看似合理的成员临时组合而成,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缺乏合作的长久性。这种“生拼硬凑型”的团队在高职院校科研团队中极为常见,造成科研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形成具有深厚基础积累,由不同学科人才自主结合,形成相对稳定、高效的科研团队,是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立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3.缺乏有效的科研团队管理办法

我国高职院校成立时间短,组建科研团队更是近些年的事情。科研团队管理制度跟不上团队建设的步伐。一是缺乏相应的科研团队管理规章制度,现在很多普通高等院校都有专门的科研团队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在高职院校还很少,有的也只是在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中提及,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团队内部管理缺乏约束力,对于成员个人的行为无法约束,往往因为个别人责任心的缺乏导致影响研究的整体进度。

4.缺乏科学的考评管理方法

科学的科研团队考评管理方法对于团队科研活动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公正合理的考评方法是健全激励机制的基础,是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成员的科研积极性和促进团队和谐有序运作的关键。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科研考核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绩效考评政策不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现有的人事聘用、职称晋升、科研绩效评估等往往过分注重课题主持人、成果第一完成人,不利于发挥团队成员之间充分合作的积极性,导致科研人员不愿与他人合作,难以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

三、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

1.提高对科研团队建设的认识

这既包括科研管理部门,也包括广大从事科研活动的教师对科研团队建设的认识,要使他们从思想上充分意识到科研团队建设是时展的要求,对增强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以及学院科研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性的意义。为此,要大力宣传组建科研团队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团队建设。

2.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科研团队规章制度

在制度建设中,特别要强调合理机制的建立,引导其发展,如强调建立适度的竞争机制,把有限的科研资金应用到能出成果、出突出成果的项目上,逐渐培养优势团队;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是相对应的,在给予科研团队各种激励政策的同时,也要对科研团队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出现松散、游击、无纪律的科研团队。这就要求在课题的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上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对于科研成果的质量,如研究报告、论文投刊的档次、专利的有无、新品种的申报等也要进行规范与约束,以免给科研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对于在课题研究中出现造假论文、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等不良行为要有相应的处罚制度,对于由于人为因素造成课题不能按时结题的也要分清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完善成果评价机制。科研成果的质量直接反映着科研团队的素质,是衡量科研团队质量的重要指标。科研成果有硬成果指标与软成果指标两项,硬成果指标包含论文、新品种、专利、经济效益等,软成果指标主要是表现在学科建设、团队成员的进步、人才培养等方面。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科研团队成果量化评价机制,对于被评为优秀科研成果的团队要进行鼓励,对于被评为不合格的成果要提出整改措施,直至撤销该研究团队,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3.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团队考评方法

(1)变个人考评为团队、个人综合考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实行的科研考评都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这样会导致团队成员注重个人的科研业绩,忽视团队的建设。为此,应制定相关政策,对团队成员的贡献做出合理评价,将科研团队绩效考评与成员个体绩效考评相结合,按照公平、公开及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以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最终使团队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因此,要变个人科研考核为团队、个人综合考核相结合,建立团队、个人综合考评机制,引导团队成员协作公关,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把团队建设、领军人培养、个人成长、成员协作、团队成果等方面作为团队考评的指标,从而建立一支高效、团结、稳定、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团队。

(2)变短期考核为长期考核。科研团队建设不是短期行为,也不是临时行为,是高职院校建设中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院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建立可持续、有效、科学的科研团队的考评体系,变短期考核为长期考核,最好和聘期相结合并一致。

4.构建科学有效的科研团队管理、服务平台

要构建高效的科研团队,搭建高效的管理服务平台必不可少。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科研团队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科研团队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使科研管理现代化。如创建科研团队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形成成果展示即时化。(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渠道申报研究项目。(3)利用《科研简报》等载体广泛宣传学院的优秀科研团队及形成的成果。

5.打造科研团队品牌

一支科研团队要想形成一个品牌,首先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领导核心,科研团队领导核心是优秀的团队带头人,是科研团队的核心人物,要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有良好的团队管理能力,是团队的领军人物,能够带领全体成员共同前进;其次是建立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上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在年龄结构上,应该是老中青三代有机结合模式。在知识结构上,应由具备不同专业知识水平与社会经验的人组成。对于大型的科研项目,尤其要注意团队成员的学科交叉;三是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高度负责,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合作精神;四是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能够把研究深入下去,使团队的科研工作始终处于本学科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本学科领域形成优势和特色,能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团队少走弯路,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五是不断产出丰硕显著的研究成果。能够持续不断地产生新成果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是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显著特征之一;最后广泛宣传,积极利用各种信息载体,宣传学院优秀的科研团队,使之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张艳玲.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15-18.

[2] 黄瑾.高校科研团队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初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138-141.

[3] 王向岭.高职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对策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5):211-213.

[4] 田锋社.高职学院科研管理模式的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5).

[5] 刘晓刚,陆燕.论高职教育中科研管理工作的定位作用和任务[J].教育与职业,2005,(5):42-44.

[6] 康旭东,王前,郭东明.科研团队建设若干理论问题[J].科学学研究,2005,(2).

上一篇: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浅析皇明集团“虚功实做”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