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翻译发展动向的多视角考察

时间:2022-09-28 08:41:48

现代翻译发展动向的多视角考察

现代翻译的重点已经明显地转向以服务经济社会为主。现代翻译在继续充当文化桥梁的同时,更主要地成为经济发展和科技引进与合作的纽带。翻译的这一转向体现在翻译为各行业服务、实用性翻译教育与实用翻译研究的大量出现、翻译界和翻译行业的发展动向等方面。翻译的这一转向有利于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但是,翻译的质量与管理等问题也越显尖锐并亟待解决。

[关键词]现代翻译;翻译发展;翻译质量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3-0229-05

蒋平(1964-),女,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汉对比与翻译。(江西南昌 330031)

一、引言

对现代翻译的考察必须以翻译的发展历史为背景。中国具有悠久的翻译史。从首批佛经自古印度运入东都洛阳,释经译经活动在寺院兴起,中国的翻译活动已历经近两千年的历史,有过五次高潮。第一次是在东汉至唐宋时期,以佛经的译入为主,翻译主要为宗教文化的引进和传播服务,活动范围主要在寺院等佛教场所。第二次是在明末清初,以西方科普著作的译入和中国典籍的译出为主,前者标志着西方科学知识传人中国,后者是中国文化通过外国传教士被介绍到欧洲。当时翻译主要为教育、宗教和民间文化交流服务。第三次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主要对西方政治、哲学及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如严复的《天演论》、林纾对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等;翻译的作用旨在开启民智、启迪思想和引进科学方法,范围主要在青年知识界和文化教育领域。第四次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以马列著作、苏联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文学作品的译入,以及《选集》的译出为主;翻译的作用主要是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建设服务,翻译活动在全国开展。第五次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时期,西方科技文献、学术资料和文艺作品被大量引进和译入。尤其是近十几年,翻译的重点已主要转向对西方高科技资料、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料的译入和中国古代哲学、文学与传统学科资料译成外文。

在五次翻译高潮中,仅20世纪就出现了三次,显示出现代翻译活动的密集化。在这三次高潮中,范围最广、影响面最宽的当数第五次。在这一时期,虽然经典作品和畅销书仍然受到译者的青睐,但是,翻译的重点已经转向以服务经济社会为主,成为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引进与合作的纽带。这种转向反映在翻译为各行业服务、实用性翻译教育与实用翻译研究出现、翻译趋向于市场化、产业化等多方面。这种转向有利于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同时也带来翻译质量与管理等新的难题,以下逐一论述。

二、现代翻译的发展动向

现代翻译的发展动向可以从翻译的主要任务与服务对象、翻译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翻译研究的内容、翻译界和翻译行业的发展动向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现代翻译的主要任务与服务对象

从近二十年的情况看,现代翻译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经济社会中的各个行业,主要任务是各个行业的对外宣传、引进、合作和交往所需的实用性笔译和口译。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与合作带来了大量的口笔译任务,翻译任务几乎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商贸、法律文书与合同、金融、政治经济、外宣、医药、产品与生产流程、工程、机械、材料、电子与信息高技术等。服务对象包括各种企业、商业、金融业、科研院所、开发区、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以及宣传、招商与引资单位及个人。在这些翻译任务中,虽然大多数是笔头翻译,但是,各种口译任务也逐渐增多。作为实用性翻译的显著形式,口译日益成为对外经贸合作与技术交流的需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一些重要区位(如上海的浦东)的开放与开发,口译的需求量在近十几年迅速扩大。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入WTO以来,出于省时高效等需要,能够提供多语种同步语音信息的同声传译逐渐成为许多重要国际活动的首选翻译方式。

现代翻译的这些服务对于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对于沿海和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国际和国内市场交流与融合步伐的加快,将出现数量更多的服务对象和难度更大的翻译任务。

(二)翻译教育的目标定位与任务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翻译教育受到了市场需求的挑战,出现了翻译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向实用性方向的转变。例如,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增设了以实用为目的的口译课程。一些课程的性质和名称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将原有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改名为“笔译”。同时,在不少培养方案中,也设置了一些其他口笔译课程作为选修课以加强实用性,如商务口译、外事翻译、科技翻译、会议口译等,并配以一些相关课程,如进出口业务、经贸英语、外贸函电、金融英语、工商英语等,旨在进一步为学生毕业后的实用翻译工作打基础。与此相应,教材的内容出现了大的改动,各类实用翻译与口译教程推陈出新,不断补充与经济建设相关的题材和鲜活实例,带来了教学内容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以内容学习和训练为主的翻译教学方式。

在专业方向的设置上,一些外语本科专业增设了翻译方向,并联系全球化发展目标、市场需求、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办学方向与课程的对接,出现了财经翻译、商务翻译、经济翻译、工程翻译等课程与方向的设置。一些外语硕士专业也有相应的专业方向及课程的调整。近几年,中国本科翻译专业和翻译硕士专业的设立与目标定位,更明确地反映出翻译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宗旨。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本科专业,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这显示出国家层面对翻译教育实用性目标与任务的重视。

另外,各类翻译资格证书考试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翻译教育的实用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翻译资格证书考试在上海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浦东新区开发急需高水平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问题,是上海市紧缺人才工程项目的一部分。2003年,国家人事部为了促进翻译从业人员的培养与认定,推出了人事部翻译资格证书考试,该考试已被列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范围并在全国推广。这些考试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报考人数连年增加,考试的方式与内容也日渐与实际翻译工作的要求相接近。

上一篇:试析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工作常见误区及其应对措... 下一篇:广告话语的批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