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画论“中和”论对现代书籍设计的意义

时间:2022-09-28 06:46:59

古代画论“中和”论对现代书籍设计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画论范畴论中的“中和”论的相关阐述分析,旨在强调传统画论思想对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理论指导价值,布局、意境等方法论的渗透意义,深层次的探究在全面泛西化的中国设计艺术当今,设计应回归本土,尊重传统并提升文化审美意识,创作属于时代和本土特色的书籍艺术。

中国设计艺术起源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即便设计艺术走到了世纪发展的新阶段,无疑也经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以及西方艺术思潮的洗礼,焕发出新意识形态的产物。纯艺术与实用艺术表现式样以及物化形式,均不乏审美理想,二者在多元共生的今天,在创作方法上是有共性的。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审美理想是通过理性和规律总结绘画,这无疑也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寻求出路力图回归本土文化审美意识指明了方向。当今一谈到设计的创新不乏有人士力捧设计应西化,要不然便是将民族元素的符号大用滥用,殊不知中国意识形态的产物不简单是中国红、青花瓷、民族刺绣、蜡染这些外在形态,深层次的理性和规律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本文将选取颇具方法论指导意义的中国古代画论篇章中的“中和”论这一隅,来梳理画论理论对于物化形态的书籍设计的启迪价值。

“中和”这个概念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范畴,作为一种观念和思想,其哲学基础出自孔子的“中庸”之道,即“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论语集解》注释:“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其中提出的“中和”概念,指的正是求事物的平衡之意。《礼记・中庸》注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绘画理论的“中和”观,讲的是绘画的方法论。绘画以“中和为美”为审美理想,强调统一性,这包含多个方面,形象塑造、章法布置、笔墨语言、意境营造、风格格调等,其中尤以布局和意境的阐述对书籍设计渗入最深。

关于绘画章法布置的要求,各家更是极尽所言对此进行剖析。元代倪云林《云林画谱》曾云:“所谓疏者不厌其为疏,密者不厌其为密”;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明代文征明的“繁中置简”;清代蒋和的“虚实相生”;清代龚贤的“愈奇愈安”等,这些阐述均表明了古代文人画家对于绘画中涉及到的章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中和”论的主张对中国的绘画创作以及理论意义深远。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作用于社会活动,也直接推动了实用艺术的发展。中国书籍的发展痕迹至始至终地采用文字与载体形式结合的方式,隋唐的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促进了书籍的形式发展,历经活字印刷的普遍使用,直至今日书籍的形态设计呈现出空前的繁盛。保留阅读的本质属性之外,设计师开始着手关注书籍内在所呈现出的本质文化。

绘画理论面对设计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对设计相关的主题强化、构图分布、版面格调的营造诸多方面,体现出了其深刻的价值意义。“中和”相关的阐述如“繁中置简”、“虚实相生”,是章法之要,章法也就是版面的构图。书籍设计通过二维平面对所要编排的内容文字、图像信息进行合理化的处理与安排,在运用方法上,已形成专业化术语,对称排列、均衡体现,对比、分割等,这些基本形式法则正是“中和”论的主体核心意义,万事万物寻求“中正”,适中、调和,强调统一。早在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便是构图。绘画创作虽首讲气韵,然“经营位置”也尤为重要,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曾云:“凡作画多究心笔墨,而于章法位置往往忽之,不知古人丘壑生发不已,时出新意,别开生面,皆胸中先成章法位置之秒也”;而同时代的蒋和也曾云:“章法未到而笔法到者,如升堂而未入室;笔法未到而章法到者,画必脱稿与古人。”可见画家在创作之时对构图的安排尤其严肃,通过所绘景物的主次关系进行相应的结构安排,运用多层法则,比如虚实、纵横、疏密、动静、取舍等对画面进行布局,通过笔墨意趣糅合进自身的审美主张,从而形成一幅幅妙境横生的杰作。

清代王原祁的“从无画处看到有画,即从有画处看到无画”,查礼的“不到之到有意”,无不是点明了绘画创作的意境营造之重。像荆浩全景式构图山水作品《匡庐图》,“三远”构图、意境俱盛;张择端描写北宋都城汴梁郊外清明时节风貌全景构图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家在全幅和长卷构图中苦心经营,形象生动,诗情画意,真实而自然的组构成一个宏伟的画篇;马远更是不拘一格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将景物高度提炼,突破全景构图采用“边角之景”,大幅留白展现了玩味无穷的情境意趣。这种“留白”的经营,会使画面产生虚实相生的对应,更能突显主体。书籍的版面设计正是基于此。书籍设计是兼具时间和空间的一个二维艺术,将生冷的文字和杂乱的图片组合赋予生气,意境是关键。绘画理论可以通过“有”和“无”,“虚”和“实”的角度探讨意境构造,书籍艺术作为一种造型载体借助阐述真实再现出来。

无论绘画作品还是设计作品所表现出的格调的高低,旨趣的优劣,“中和为美”的审美理想这无非是艺术自律性发展的功绩,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开辟了诸多经典样式,而绘画理论指导画家创作历久不衰,同样对现代设计艺术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为现代的平面设计点亮了方法论的明灯。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上一篇:酒店样板间室内装修施工管理方案 下一篇:金华地域文化在特色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