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训管理模式提高电力企业职工培训管理效果

时间:2022-09-25 11:32:03

创新培训管理模式提高电力企业职工培训管理效果

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企业培训的竞争。本文针对电力企业的行业特点,从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培训管理模式,提高电力企业职工培训管理效果的方式方法,以期对企业职工培训管理模式的创建提供帮助。

关键词:创新 培训管理 提高 电力企业 培训 管理效果

任何企业的创新、变革和发展,都是源于企业员工的不断学习和进步,员工素质将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电力企业是知识性、智能型、高新技术型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较全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电力企业的培训要紧紧围绕如何开发并有效调动员工的潜能,使员工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动性地为企业创造效益,以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

首先,有效的培训体系来源于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与评估。其次,有效的培训体系应着眼于电力企业核心需求,明确电力企业各层尤其是高层对培训工作的愿景和期望值,确定短期内培训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第三,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员工培训,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计划,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使得培训方法和内容适合被培训者。第四,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充分考虑员工的自我发展的需要,按照自身的需求接受教育培训。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

2、创新培训项目管理机制,提高培训管理成效

企业培训管理要取得成效,就要创新培训项目管理模式,采用“三化”模式进行培训项目管理。一是抓住不同培训项目的个性,强化培训项目的共性,突出培训项目的针对性,从而体现培训项目的“差异化”;二是通过送出去培训和实践中提升的方式,强化培训管理者的培训,依托《培训班主任工作指导书》细化培训项目管理过程,注重特色服务和细节管理,做到环环相扣,从而体现培训过程管理的“精细化”;三是通过“培训效果评估反馈表”和“培训学员座谈会”等形式评价培训效果,对培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和深入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培训方法,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从而达到培训效果“显效化”。

在培训管理中,一切以为电力公司主营业务服务、为各供电公司及培训学员服务、保证培训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以此指导培训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采取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内培与外联相结合的措施,最终达到培训管理规范化、培训服务精细化的目的。在培训管理过程中,紧紧把握四个环节不放松,严格按照管理流程中的需求分析、项目策划、项目管理、效果评估四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措施得力、管理到位、资料翔实、成效显著,达到ISO10015培训管理标准要求。在培训过程中,认真总结以往的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培训项目管理制度。

3、妥善处理好两个关系,提高员工培训的自觉性

(1)解决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 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应该从长计议,设计员工教育的方案。在培训中要综合考虑员工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合理设计培训方案,使企业与员工共同受益,既要培育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又要增强员工投身培训的兴趣和积极性,切实把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2)解决在岗员工的职业教育与员工的职务、职称升迁的联系 电力企业开展员工职业培训教育,不是纯粹为教育而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根据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挖掘,培养人才,调动,激励员工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因此,要把企业的职业教育与企业的人事管理作为一个系统,设计一个“学习——提升”的闭环结构。即企业员工的每一次提升,都须经过相应等级的培训,而每一项培训,都是为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作准备,这样循环重复,螺旋式上升,使受教育者不断地从接受教育中得到激励,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

4、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促进培训效果提升

电力企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培训方式必须与成年人的学习规律相适应。成年人的特点是记忆力相对较差,但理解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投资效益,就必须合理地确定培训对象和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在电力企业中经常采用的培训方式有以下几种:

(1)在岗培训:在岗培训是指员工不脱离岗位,利用业余时间和部分工作时间参加的培训,这是企业应用最普遍的培训方式。

如山西省电力公司采用送教进班组的方式,利用工余时间对岗位员工进行系统的岗位知识、质量管理和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员工的综合技能,促进了公司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公司的发展。

(2)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去专门从事知识技能的学习。如电力系统鼓励40岁以下青年职工积极报名参加“研究生”学习,集中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脱产进行培训。

(3)岗位持证培训: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人员岗位规范要求,山西省电力公司制定了《山西省电力公司供电生产技能岗位持证上岗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所有生产技能岗位从业人员须持有省公司《培训合格证》、《岗位合格证》方能上岗。因此,对于在某一岗位工作的在岗员工进行持证上岗培训,是必要的。培训形式应灵活多样,理论、安规、职业道德等知识培训一般采用自学与重点(难点)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技能操作培训可根据生产技能岗位的层次、特点,采用脱产轮训、现场培训、厂家学习、师带徒等相结合的方式。

(4)导师带徒:此种方法主要适应于新员工和员工晋升,岗位轮换,当员工缺乏岗位经历或对岗位情况不熟时,可采用此种方法,通过其带岗者的言传身教,使员工获取实践经验,以尽快达到岗位要求。

(5)专题案例讨论:针对某一特定现象和案例,进行专题分析,讨论,主要用于分析问题,寻找差距,避免失误。在山西省电力仿真培训中心进行的变电运行人员岗位轮训过程中就采用了专题案例讨论培训方式,而且通过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解决了许多现场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参培人员的理论水平,同时汇总所有专题和案例,编写出《变电运行现场案例分析及技术问答》,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电力企业要想尽快建立学习型组织(团队),除了持续有效开展各类培训外,更主要的是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在企业内部迅速建立起员工自发学习的组织氛围,帮助员工建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员工自我提高的能力,通过员工价值的提升,以促使人力资源增值,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5、健全培训评估体系,促使培训效果转化

企业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便是缺少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效果评估既为改进培训体系与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为培训奖惩、激励等提供了根据。评估事项可以包括:学员在受训前接受多项评估以确定其培训前的能力水平;员工参加培训后填写一份课程评估表,对教师、教材、时间安排等各项问题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通过某种形式考察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受训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一次能力评估等等。并对两次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培训对学员能力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完成这些评估事项,必须做好指标数据收集。通常可采取民意调查、问卷调查、面谈、核心小组讨论、测试、观察、业绩报告等方法进行信息数据收集。培训部门要把收集到的有形数据尽可能的转化成货币性价值,以方便对培训进行投入产出比的分析。同时,也要注意把无形数据,如: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提高、企业组织承诺的提高、团队协作的改进、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等等,作为培训有效性的支持性证明使用。

6、将培训制度与激励制度相结合,构建完善的环境支持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客观或主观因素将员工的潜在能量激发出来。运用工作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企业的任务,实现企业的目标。加大正、负激励的力度,无疑对培训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激励机制可以加强企业对员工培训的导向作用,避免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如果员工看到培训将使他们在掌握更多技术和提高收入方面,以及在晋升机会或工作保障方面得到应有报酬,其学习主动性将会自然地随之提高。培训制度与激励制度相结合,建立起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不仅解决企业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位置上有恰当的人”的问题,同时能够确保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和需要被满足,从而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

任何企业的创新、变革和发展,都是源于企业员工的不断学习和进步,员工素质将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电力企业要向培训要效益、以培训谋求发展空间,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企业归属感,以增加电力企业的产出效益和组织凝聚力,并为电力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培养后备力量,以支撑电力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完善培训开发系统.促进培训效果转化,培训,2011.10.

[2]赵颖惠.试论培训评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3.

上一篇:浅议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的关系 下一篇:降低600MW超临界锅炉再热器事故减温水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