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考试改革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25 02:12:38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考试改革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摘要:为有效地进行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考试改革,就考试改革现状、考试改革必要性、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管理等方面设计了教师和学生两份问卷并分别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调查结果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考试改革;对策

考试作为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型高校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尝试,其中考试改革也是各高校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下简称“地方高校”)考试改革,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特针对地方高校的考试改革及实施现状设计了教师卷、学生卷两份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对象:(1)学生:地方高校二、三年级学生,共585人,含重庆、云南、陕西等地的10余所地方高校,其中以重庆区域内高校为主;(2)教师:重庆三峡学院教师53人。

调查方式:现场问卷――主要针对重庆三峡学院师、生及部分重庆地区的高校学生;电子邮件――主要针对其它省市及重庆地区部分高校学生。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考试改革实施现状、考试改革必要性、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试管理及其它意见等内容。

一、考试现状调查情况

1.考试改革实施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各地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考试改革,实施考试改革课程比例大约有10%左右;从二、三年级的对比来看,三年级实行了考试改革的课程略多于二年级;从个别院(系)学生问卷中反映出,也有及少数的班级没有实施考试改革。重庆三峡学院教务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该校于2006年始大力推行考试改革,最早以“两课”系列课程的考试改革为主要实践点,在考核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大力改革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后,陆续推出一系列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考试改革。自2008年以来,每学期约有20-30门课程向教务部门提出考试改革申请。问卷结果还表明,已实施考试改革的课程,所涉及的改革内容,师生双方都认为主要是关于考试方式的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等方面的改革较少涉及。

2.考试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对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90.57%的教师认为实施考试改革很有必要,而且有45.28%的教师已在所教的课程中实施了考试改革,41.51%的教师准备实施考试改革,仅有13.21%的教师没准备实施考试改革。对没有实施考试改革的教师,更多的是因为涉及很多方面,太麻烦;也有的是因为投入精力太多,且没有相应的报酬。

3.对现有考试方式的满意度

学生对目前所实施的考核方式的满意度调查反应出,学生对考试现状主要持基本满意态度,但也有不少人“感到迷茫”,这部分人占22.22%。

4.考试题型和内容的偏好

关于主观和客观两类题型,有69.57%的学生喜欢主观题型。在选择主观题型的学生中,有68.3%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36.36%的学生认为,主观题型“更能考核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这一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希望考题更灵活些,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能考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0.43%选择喜欢客观题型,主要是因为这类题型使平时学习可以轻松点,考试时抓紧复习就行了,这占了该选项的70.79%。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对学习采取了应付的态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轻易地通过考试而不是为了自身能力的提高。

对考核学生知识和能力哪个更重要,79.25%的教师认为知识和能力都很重要,73.16%的学生也有同样看法。但就考试内容应偏重于知识还是应偏重于能力,61.37%的学生选择了偏重于知识的选项。这可能是在他们的认识中,知识比能力更容易把握,知识与能力相比,更能进行公平的考核。而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则更倾向于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其次才是基础知识;并且对目前大学考试多以书本知识为主的这种现象提出意见,认为这很难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5.考核方式

对于考试应在期末一次性完成好,还是多注重平时考核,有73.68%的学生认为,“应注重平时考核,这样既可以考核学生平常的学习情况又可以促进学生日常学习”。教师中有92.45%也赞同这一观点。

“大学考试是否应针对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考试内容,是否可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方式?”有51.28%的学生选择“应用同一份试卷合理,这样更公平”;而有48.54%的学生认为“有针对性更合理,这较能发挥学生所长”,两者相比,更多的学生选择公平性。就教师而言,86.79%的认为针对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考试内容更为合理。

6.对考试管理方式及教考分离的态度

各地方高校的考试管理目前都是以院(系)为主,考试主要由院(系)安排。对于这种考试管理模式,学生大多认可,但希望学校加大监控力度。而教师对此却有不同看法,50.94%的教师认为学校对考式管理过多,选择的是“不满意,管得过细,教师的自太少”,建议学校少管,多给院(系)自;37.74%的教师感到基本满意。

关于“教考分离”,有20.85%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很好;66.32%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不太好,教师和学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考试上,既不利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学习;12.82%的人持中立态度。从教师角度而言,也大多认为这种方式不太好,占58.49%;仅有33.96%的老教师认为这种方式很好,这样教师教学会更加全面。

二、调查结果反映出的基本问题

1.学校对考试的管理在制度、规范上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于考试管理,对教师调查的结果表明,大多认为管得过多,限制了院(系)的自主管理权限及能力。这说明学校在考试的管理制度、规范、方式等方面与各院(系)并没有达成共识。这必然会造成有关考试的规章制度各院(系)在执行中会出现偏差,无法实现管理的预期效果。

2.考试改革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从调查情况来看,各地方高校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考试改革,但实行力度不大,大多在10%以内,落实到一些具体的专业,有的甚至还没有课程进行考试改革。从已实施的考试改革课程来看,主要集中在考试方式上,对考试内容、考试对象的针对性等方面很少涉及。

3.期末一次性考试很难考核出学生真正的学习水平

学生的学习是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其结果必然会引起学生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而期末一次性考试方式,学生往往是集中复习冲刺,考完就忘完。这根本反映不了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也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4.学生对考试与学习的关系认识较模糊

学生一方面希望能加大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增强考试的灵活度;但另一方面,在选择考试内容时,又希望大家都用同一份试卷,才更显公平。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就一定要公平,而没有把学习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学习应是成长的必由之路,而考试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

5.考试内容主要偏重于知识,而较忽略对学生能力的考核

从现有的考试内容来看,虽然大家都从理性上知道对学生应用能力考核的重要性,但能力考核不太好量化,操作也较困难,而知识考核却是简便易行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偏重于知识考核。这使得一些平时不太关心学习,考前只背重点的学生有机会获得较高分数,而那些注重平时学习、对知识融会贯通理解了的学生,反而可能会因为没有死记硬背某些话语而略逊一筹。

6.教、考分离师生认可度不高

教、考分离在很多高校都把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但从调查结果看,师、生双方都认为这种方式有其弊端,过分强调统一规范而忽略了师生个性的发挥。

三、考试改革对策分析

1.加大学校宏观监控力度,充分调动院(系)考试改革的自

关于考试管理各地方高校都有严格的、成熟的规章制度,考试管理者为了实现其规范管理,对考试各环节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从命题、考试组织、到阅卷、试卷分析等都作了详尽的要求;甚至对考试应有什么题型,各题型分值应占多少比例等细节都有统一要求。这种周密细致的规定虽然便于统一管理,但它不仅忽略了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的个性特点,而且也剥夺了各院(系)在考试管理工作上的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各院(系)对学校考试管理规章制度采取消极态度,不利于各项制度的执行。因此学校在考试管理上,应实行宏观管理,在制订规章制度时,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把考试管理的具体权限下放,充分调动院(系)及广大第一线教师参与考试管理的积极性,根据学科特点制订出能充分表征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考试管理模式,实现考试的校、院(系)分级管理、共性与个性的共存局面。

2.正视学生差异,实行分层、分项、分卷的自主考核方式

学生学习具有个性差异,有的善长思辨、有的善长识记、有的善长应用。对学生的课程考核如果无视学生这种差异性的存在,用统一的要求去考核所有的学生,就会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1]。有效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教、考分离的优势,以实现对教师教学的宏观管理以及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应打破“千人一卷”的固有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考核内容或考试项目,分别出卷或在一份卷中分出不同的层次供学生选择,由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考核内容或考试项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学生特长。

3.厘清学生对学习、考试两者关系的认识,有效地促进学习

学生对学习、考试的关系认识不清,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对考试目的的认识不到位,往往把通过考试当作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或为获取奖学金的一种手段。为考试而学习,这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因此要帮助学生厘清考试与学习的关系,考试是学习的一种反馈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明了知识的掌握程度,正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弥补薄弱环节,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4.实现考试的动态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实现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需要实现考试的动态化,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掌握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考核,一方面教师要及时掌握自己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有助于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要知道自己的学习程度及效果,以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日常考核方式,可灵活多样。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及时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2]。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的得与失,养成经常反思自己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5.改革考试内容,突显考试的应用导向作用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具有一定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考试内容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应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地方本科院校,在设计考试内容时,应充分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考试内容上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代显华.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基础教育考试改革[J].教学与管理,2007,(3).

[2] 刘宁,董秀.高校考试改革模式与保障机制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上一篇:浅议中职校园英语环境的创设 下一篇:政府在独立学院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