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本效益角度看银行支付服务收费定价机制

时间:2022-09-24 04:05:00

从成本效益角度看银行支付服务收费定价机制

摘要:支付结算的现代化为民众创造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收益。如何从成本效益角度出发来确定支付服务收费定价机制,实现银行、客户双受益,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成本效益;银行支付服务;定价机制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及支付产品、服务手段的不断创新,支付结算的现代化为民众创造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收益。然而,收费服务是一把双刃剑:标准定高了,易导致客户的流失,而标准定低了,银行过多承担运营成本,易挫伤银行开发服务品种的积极性。如何从成本效益角度出发来确定支付服务收费定价机制,实现银行、客户双受益,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支付服务收费定价的影响因素

(一)银行对支付服务收费定价缺乏合理测算

目前支付服务收费相对盲目,国内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未能实现成本核算,特别是新产品定价,主要凭经验估计或主观的判断,收费服务的定价依据无从谈起。按照最起码的商业规律,银行收费要在成本和利润之间寻求契合点,如果收费标准定高了,客户必定大量流失,而标准定低了,银行就会赔本。由于国内各商业银行的收费标准更多考虑的是市场的接受程度而不是成本,有时就出现了银行成本高于收益的情况,这对发展支付服务显然是不利的,因而合理测算支付服务收费价格,显得尤为重要。

(二)改良的支付服务产品仍按传统服务定价,影响了银行发展支付结算产品的积极性

2008年5月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银行本票业务在各地陆续上线。该业务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本票业务,不仅实现了本票信息的电子化传递,采用密押代替印鉴提高资金清算的安全性,更有利于提高行际间银行本票资金的清算效率,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社会效益。这么好的一项业务品种,其收费却极其低廉。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政府指导:使用清分机每笔1元,非清分机每笔0.6元。如此低廉的收费价格,银行不仅无利可图,还要承担网络建设、软件开发、人工成本及管理费用等费用,甚至还要承担业务经营风险,试问哪家银行愿意推广此项产品?而没有银行的积极推广介绍,企业客户也不可能熟知那么多支付结算产品,最简单地想到汇款、支票等最传统的支付结算服务,而汇款收费远高于本票,支票所承担的银行内部操作程序远比本票简单,因而银行失去了向客户推介此业务的积极性,相应的收益也就有所削弱。

(三)商业银行还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定价”

根据银监会所制定《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等监管法规,对新的服务产品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价格,由商业银行总行、外国银行分行自行制定和调整,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制定和调整价格。但是事实上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还要受到多方牵制。如比较“犯众怒”的ATM跨行取款手续费事件,银行被指责“合谋垄断”,但商业银行其实根本缺乏银行卡跨行交易的定价权。ATM和POS跨行交易的定价和话语权皆由中国银联掌控,商业银行只能被动接受其利益分配格局。2004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由中国银联制定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其中,ATM跨行取款交易收益分配采用固定“ATM投放行”和中国银联服务费方式――持卡人在ATM机上跨行取款时,无论同城或异地,发卡银行均须支付3.6元的手续费。这3.6元的手续费,ATM机银行获得3元,中国银联获得0.6元。也就是说,虽然消费者在同城跨行取款中需支付发卡银行2元每笔的手续费,但发卡银行实际上却付出了3.6元――亏损1.6元。

(四)多年不变的政府指导价对支付服务收费形成压力

2003年10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在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明确介定的基础上,对银行业提供服务的收费行为作出规定,明确哪些项目可以收费、哪些项目不允许收费;进而规定哪些收费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哪些实行市场调节价。但是市场经济在发展,银行支付服务手段在不断提高,五年来《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政府指导价却没有丝毫改变,原规定的收费标准事实上已不适应新的服务手段。如前例所说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银行本票业务的收费,就是执行政府指导价。对银行而言,其服务在网络设备、开发成本等运营成本方面比原来的手工银行本票业务有了很大增加,对客户而言其安全性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其收费却仍维持原低廉的政府指导价不变;还有银行汇票签发手续费与电子汇兑手续费,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政府指导价,银行汇票签发的收费是每笔1元另加收邮费,电子汇兑收费是每笔0.5元另加收电子汇划费。邮费按照《支付结算办法规定》普通收取0.5元,快件收取2.5元,而电子汇划费按照《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制定电子汇划收费标准的通知》规定1万元(含1万元)以下每笔收取5元,1万元以上-10万每笔收取10元,10万以上-50万每笔收取15元,50以上-100每笔收取20元,100以上按汇划金额的万分之0.2收取,最高不超过200元。随着银行支付手段电子化程度的提高,银行汇票与电子汇兑的最终结算其实已使用同一渠道,均通过电子汇划结算,不再通过邮局结算,再按原规定收取邮费已不合理,而且从银行的运营成本而言汇票的签发成本高于电子汇兑,原有的收费标准已不适应现有支付服务手段。

二、那么,收费标准将依据什么来制定?笔者认为从成本效益是服务产品价格确定的根本

(一)为支付服务产品的成本效益定价创造良好环境

1.争取监管部门政策上的支持,给银行自主定价创造条件。

服务收费若受到制度的束缚也难以得到合理定价。监管层应逐步放开中间业务的审批权限,至少应精简审批程序。对需要执行的国家指导价格,也应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说到底,符合市场供求的支付服务价格才是合理的价格。

2.积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及同业的合作。

支付服务产品可替代性强、价格敏感度高的特点,银行应从客户的角度去考虑,多听取客户的意见,在定价前做好详细的市场调研,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接收度制定合理的服务价格和有效的定价策略,从而实现双赢和发展。同时,通过对市场同行相关业务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以及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可以确保本行产品、服务在同业竞争中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并创建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防止恶性竞争。

(二)合理的产品定价模型

1.合理计算不同支付服务产品的成本。成本是衡量价格是否合理或能否获得利润的理性的尺度。银行进行成本测算时需要考虑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有形成本包括:办公场所及设备等固定投入、网络建设费用、软件开发、人工、利用同业或其他系统代垫费用及管理费用等等;无形成本主要指支付体系复杂化所带来的新的风险和问题:包括各类支付风险,如运营风险、技术风险、系统性风险、法律风险、欺诈风险等的防范与处置问题。因此,银行一方面要通过计算有形成本进行成本测算,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增加收费来

弥补潜在的风险,在测算时充分估计。

2.区别定价。即对不同的支付服务产品应当采取不同的定价方法,比如对现有支付服务产品和新产品的区别定价,由于现有支付服务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一定的竞争局面,如定价过高不但不能带来高额的利润反而会失去市场占有,因此对这类产品宜选用通行价格定价法,即根据同业同类竞争产品的价格确定自身产品的价格;而对支付创新产品则可采取满意价格定价法,即考虑成本、较丰厚的利润率及预期客户认可程度制定价格。再如,对低风险可替代产品和高风险产品采取不同的定价方法,对低风险可替代产品选用通行价格定价法,而对高风险产品选用风险补偿定价法,即将对预期资金损失比例的补偿考虑到产品价格中。

3.考虑整体价格。在考虑计价成本和区别定价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按客户进行成本效益综合测算,不同客户制订不同价格。比如按客户对银行收益贡献程度来划分不同的档次,对客户制定相应收费价格。这种定价方法的好处是银行可以通过对客户的差别定价来获取最大利润。目前一些大客户一般都与几家银行合作,在这样的定价模式下,可以促使客户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与银行的合作。比如A行制定的整体价格是对本行的收益贡献额达1000万元的,其支付服务收费减免20%,收益贡献额达2000万元的,其支付服务收费减免40%,收益贡献额达3000万元的,其支付服务收费减免60%,以此类推。若该客户目前对A行的收益贡献额为1800万元,则为达到40%减免标准,尽量加强与A行合作,将原本与他行合作的业务也转移到A行。这样的行为,对客户有利的同时,也使银行增加了收益,促进了客户与银行间的合作。

4.市场博弈。银行通过多方面测算制定了支付服务定价标准后,还需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价格。有时候外部市场占有率发生变化、同业竞争形势加剧等因素将迫使银行思考是否进行价格调整,这就要求银行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建立起高效的市场预警机制,尽可能早的洞悉市场的变化;(2)确定恰当的价格调整时机,使预先估计的价格调整收益得以实现;(3)客观估计客户及竞争对手对价格调整的反应,并准备好相应的对策。

定价机制的完善需要监管部门、银行、客户、市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好的定价机制将有效促进支付服务的发展,促进新产品创新,从而实现银行、客户双受益。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2]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制定电子汇划收费标准的通知.计价格[2001]791号.

[3]姜波.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改革与探索.金融研究,2006.6.

[4]陈正生.试论现代商业银行的全面成本管理.中国金融,2006.1.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市分行)

上一篇:对当前我国政府主导下的金融创新发展路径的探... 下一篇: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