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12:28:57

成本核算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看巨大的作用。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成立以来,注重成本控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预算执行能力和会计核算水平,在公司成本控制上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笔者对此作一总结,仅供参考。

关键词:成本控制;作用;财务管理

一、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它一旦成立,就面临着竞争,并始终处于生存与倒闭、发展与萎缩的矛盾之中,因此,必须加强成本控制,以求得生存与发展。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有:

(一)成本影响企业效益水平的高低

经济效益通常用投入与产出之比或所得与所费之比来表达。成本控制的水平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

(二)成本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综合指标,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经济效果,代表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

(三)成本能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前途

影响企业的发展因素很多,有宏观与微观的,也有内部与外部的,但单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的生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管理水平,只有降低企业成本,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才会取得长足发展。

(四)成本影响企业经营预测、决策和分析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及时提供准确的成本资料,才能使预测、决策和分析等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可靠的基础之上。

二、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的成本控制

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成立以来,注重成本控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预算执行能力和会计核算水平,在公司成本控制上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把计划做合理

面对滩海开发复杂以及成本压力大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滩海开发公司积极行动起来,在财务计划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细化指标分解,优化预算管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公司从编制成本预算开始,逐步理顺操作费管理流程。1起草了操作费要素定义,定义各项操作费指标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进一步明确各项指标包含的内容和费用列支渠道,使各切块指标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清晰、明了自己所负责的切块费用,责权更加明确。2按照整体性、管理性支出总量控制、倒推成本的原则,把操作费分解为固定性支出、生产性支出和管理性支出三部分,明确操作费管理的指导思想。即固定性支出和管理性支出集中于公司各职能科室一级管理、实施公司统控;生产性支出由作业区管理。3每年组织召开公司指标分解会,对费用项目和分解的金额进行研究讨论,最终确定分解指标项目。通过科学、合理地分解指标,为成本控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把过程控制执行透彻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制度保障。1建立了《成本管理办法》、《完工未结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2制定了《公司成本核算办法》,对台账、作业过程、部门等的使用以列表方式进行明确,规范了成本费用核算范围和方法,确保成本核算准确无误。3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的购置、使用、转移、报废等各环节的规定,重点规范油气资产弃置费用的核算、管理和使用。此外,根据油田公司下发的资产管理工作检查验收标准,整改、完善资产管理相关资料。加强成本跟踪预测,掌握真实的成本费用。

(三)把物资关口把严

物资、设备采购占成本支出较大,且繁杂琐碎、千头万绪。为此,1公司严格把关物资设备采购程序,确保质量上乘,成本不超。根据实际情况,公司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管理基础年工作,以完善管理制度、理顺管理机制、规范运作方式为重点,组织学习了《大港油田公司物资采购管理整合意见的议案》、《大港油田公司设备管理办法》、《大港油田公司招标管理办法》、《大港油田公司市场准八管理办法》等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2公司结合本部门和各岗位特点,对综合服务部制定完善了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了部门职责定位。并进一步完善公司物资装备管理制度,制订了《滩海开发公司生产物资管理实施办法》,夯实了公司物资装备管理工作的基础。根据公司部门职责调整,及时与上级归口管理部门沟通,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规范运作。同时,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加大集中采购、招标采购力度,采购通过货比三家、商务竞价方式进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支出,将产能项目部的物资采购纳入统一采购管理,确保了生产建设物资供应,实现资金的有效节约。

(四)把资产状况摸清

按照上级《关于开展财产清查工作会议》的安排,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以财务资产科、综合服务部等机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财产清查领导小组,对财产清查进行总体安排、协调工作。同时,设立财产清查办公室,负责本次财产清查的具体工作安排。清查前,组织召开了财产清查工作动员大会与第一次培训会议,对公司财产清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对清查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培训,确定了本次清查工作的内容和方向。成立了三个专业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存货、资金分别进行清查,做了大量、细致的财产清查工作。在资金清查中,对于无法支付的,确定在今后工作中建立管理台账,落实责任人,定期核查,关注往来单位营业状况,并根据相关政策及时处置质保金。

(五)把信息化建设做实

成本管理系统是为了加强油田的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测算而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70下增加、补充开发的应用系统,按照财务处统一安排和部署,公司参加成本管理系统应用培训,并根据公司油气生产管理及核算的特点,对成本管理系统责任中心、成本中心、部门、费用要素、预算项目等进行了规范和统一,完成了成本管理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按照“数据录取真实、准确”的原则,完成全年成本单据的补录,实现成本系统与账务系统的正式对接上线,挖掘出成本管理系统的管理优势。此外,财务网上报销系统是一个财务经费管理系统平台,具有经费报销与借款、预算管理、电子审批等功能,公司根据自身的管理特点进行了流程设定、审批组定义、制作电子签名、预算录入等系统设置工作,实现系统的正式上线。对五项费用及借、还款业务纳入网上报销管理。通过应用该系统,实现费用单据自动计算、自动流转。有效提高了财务报销相关工作的效率及公司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通过在系统中设定预算额度、审批流程和审批权限等环节,有效加强了经费预算的事中控制及内部控制力度。

三、结论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2篇

社会主度医院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是有其客观必要性的。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按价值规律的作用,医院也要进行成本核算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还起着重要作用,仍需要运用一系列的价值范畴来为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服务。在我们目前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在所有制方面还存在着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就国营的而言,各生产经营单位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除了代表全民的利益外,还有本单位的经济利益(职工集体副利事业和奖金),因而它们之的经济联系是通过商品交换来进行的,必须按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成本计算就有客观必要性。

价值规律对医院经济活动来说是否起作呢?我们认为同样是起作用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医院不是行政单位,而是一个服务事业单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医院既有大量的经济活动,也有它自身的经济利益,医院所需的一切物资设备,如购买药品、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等是按商品交换的价值付款的,而医院为病人进行医疗服务照理也应按等价交换的原则收费。然而目前不是,而是按低于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在收费。即医院向外单位购进的一切物资,付款是按价值规律办事,而为外单位(病人)提供的服务收费却未按价值规律办事,而是低于医院服务的必要耗费,搞的不是等价交换而是赔本经营,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若作政策性亏损,由国家补贴也可,然而国家给医院的补助又只是定额补助(工资),其余一概由医院自己的收入解决。因此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消耗主要靠医院自己的业务收入来补偿。由于医院收费不是按价值规律办事,医院的必要消耗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所以医院越办越穷。致使医疗设备得不到更新,所以医疗技术水平不能提高,规模不能扩大,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治疗的需要,职工福利得不到改善,以至奖金都没有钱发,挫伤了医院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这是实际工作总结的经验教训。

二、医院经济管理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也要求医院进行成本核算

医院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也就是要求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监督、指导和调节,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加强经济核算,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医疗效果和经济效果。成本核算是衡量管理工作的尺度。

人类进行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讲求经济效果,即讲求劳动所得是否能补偿劳动耗费而有余。否则就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因此,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一个计算劳动耗费的问题。医院作为服务单位,每年要消耗大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就物化劳动来说医院每年要消耗和使用大量的药品、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等;就活劳动来说医生的服务也应算入劳动能力的修理费。这此劳动消耗应当在为病人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按等价交换的原则得到补偿而有余,这样医院才能办下去,医疗卫生事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反之,如果得到的补偿低于消耗,如现今规定的医院统一收费标准过于偏低,从国家那里行到的补助又少,从而消耗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更谈不上有余,医院只有越办越穷,得不到就有的发展。医院在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应该得到补偿,所提供的劳务也就得到收入,也就是说按必要的耗费收费,重新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

成本的计算范围,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商品的价值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已消耗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价值,即物化劳动;二是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必要产品的价值,即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部分,也就是支付劳动者的报酬;三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即活劳动中的剩余劳动部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表现为剩余价值。用公式表示即:C+V+M=商品的价值。所谓产品的生产成本,就是物化劳动的消耗和活劳动消耗中的必要劳动部分,即C+V。我们认为,马克思上述关于产品的生产成本的论述对医院医疗服务成本的计算也是适用的。医疗服务成本即为在医疗服务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必要部分。

由于医院是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不象工厂那样有定型产品,能分批分步进行核算,能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而医院是一个修理人的“工厂”,如马克思说:“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如一切表演艺术家、演说家、演员、教员、医生、牧师等情况。”(马克思全集26卷P442~443)这说明医院的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医护人员为病人所作的检查、诊断、治疗、手术和其他各项服务是属于一种“精神产品”。而来医院求医的病人、病种、病情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病员的数量又是成千上万、川流不息。据此,医院成本的核算方法就有它的特殊性。

医院是以提供劳务为主的服务单位。那么其成本核算也只能以提供的劳务为对象,以劳务项目为成本核算的计量单位。具体的说就是要核算做一个阑尾炎手术的成本是多少,检查一次肝功能、做一次十二指肠内窥镜检查成本是多少、病室费的成本是多少、挂号费成本是多少等等。按期按月进行核算。如何将医疗成本费用汇集并通过合理方法纳入各临床医疗科室的成本项目中去,又如何计算各医疗项目的本期成本费用。

三、我们的初步设想

(一)医院的医疗服务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和用途可划分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工资及附加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和奖金等。

(2)材料费用:各种材料、低直易耗用品用具、小型被服装具等。

(3)折旧基金: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和大修理折旧基金。

(4)临床医技科室的医疗经费:即业务费用,包括水、电、煤以及一切用于医疗业务支出的费用等。

(5)管理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的一切费用,如办公费、交通旅差、邮电、运输和管理部门的水、电、煤、油等支出。

(6)其他费用……。

以上六项作为纳入成本的开支范围。不属于医疗费用开支的如:基建费用、专用基金范围的支出等,一律不得纳入成本,不能随意扩大成本项目。

(二)医院成本核算的账户应如何设置?在目前情况下应在现行预算会计之外,在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另行设置一套成本管理专门帐户体系,不损害医院经济资料的完整和可比性。在成本核算取得经验,管理办法比较成熟之后,再由主管部门确定改进。

当前,在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可增加“直接临床”、“间接服务”、“医疗经费”、和“管理费”四个科目作为账外核算的账户。

“直接临床”账户用来核算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为病人提供诊断和各种材料、低值易耗品、医疗用品、工资等都直接记入各该账户。其他各项费用和间接费用可根据发生的地点或部门经过一定的分摊程序转入该账户。“直接临床”账户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外,也应包括检验、放射、手术室、功能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内窥镜、超声波……)、理疗、同位素、放疗,以及注射室、换药室、急诊室等各种直接为病人服务的诊断、治疗科室。门诊部挂号费也暂作直接临床处理。

“间接服务”账户包括:锅炉房、洗衣房、供应室、修理室、药剂科室……等不直接为病为提供医疗、诊断服务,而是为临床医技各科提供必要的劳务供应的科室。这些科室所发生的工资、材料、折旧等一切费用,都要通过汇集后,按提供劳务的种类和情况,经过一定的分配方法,用费用分配表分配到各“直接临床”科室。

“医疗经费”账户相当于工厂的“车间经费”账户,要按“直接临床”科室分别设账,用多栏式账页按费用明细项目进行登记。费用明细项目的内容应包括除工资、材料科目外的所有医疗用费,如科室的办公费用、水电、修理费、折旧费、劳动保护费等。

“管理费”账户也用多栏式账页,按费用明细项目进行登记。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辅助工资、办公费、旅差费、折旧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运输费、保管费、文体宣传……等支出。

医院所有费用都是通过账务上的“业务支出”明细账各账户归集后提供的。其中除门诊药房、住院药房的药品直接作为对病人的销售;大型设备须通过折旧形式摊入临床各科室账户外,其他各账户所发生的费用,月终均须归集到上述四个成本项目,按人员和工作量等合理的分配方式摊入“直接临床”或“间接服务”账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在“业务支出”明细账外增设临床医技科室的分户辅助账,采用多栏式账页进行费用登记,以保证成本费用的正确性。

通过费用的分配,本期发生的各项费用均已分别归集到“直接临床”科目,这样就可得出各科室的实际总成本。如能汇集该科室所完成的各种劳务量(医疗或诊断工作量)的合计数,即可算出其出单位成本。但是问题在于怎样计算劳务量(即工作量)呢?医院有几十个科室,无论哪一个科室都不是单一的服务项目,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项目,若采用费用分配的办法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因此,如何解决劳务量的计量单位成为医院成本核算的关键所在。

我们提出的办法是分别对各核算对象制订一套科学、完整的折算计量值,就是说要将每个服务项目用统一的计量单位折算计量值。有了计量值就可以计算工作量,才能求出劳务成本。譬如说,做一次肌肉注射是2个u(计量值),做一次输液是5个u,做一次灌肠是8个u,等等。这是处置费用方面的计量值。用相同的方法在手术室按大小难易不同的手术订出手术计量值。在检验科按检验的不同情况订出检验计量值。全院的医疗、诊断项目分别按照各科室的统一测算方法,折算聘个以正规、熟练、标准操作为准的计量值,这样,计算成本就有办法了。这项工作比较复杂、细致,折算工作中的困难是很多的,但是它能切合实际地解决医疗成本的计算问题。

在折合计量值的时候,必须掌握五个折算要素:①计算操作动作。②测定操作时间。③测算消耗材料用品。④掌握技术的难度。⑤使用设备的先进性。要在每一项目中求出五个要素的系数值,才能最后综合成该项目的计量值。

在完成计量值的折算工作后,以各科室的“直接临床”总成本除以各科室折算后的总计量值,即求得每一单位计量值的成本。再用每一单位计量值的成本乘以每个项目的计量值数,即得出该项目的单位成本。这个计算过程可以通过各科室的医疗、诊断成本计算单来完成。

本期某项目的单位成本=该项目的计量值数×计量值的单位成本

设有病床的“直接临床”科室,如内科、外科、妇科等科室的成本核算,除医疗服务项目外,还有病床服务即病室费的成本核算,必须单独提出。这些科室的“直接临床”账户内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基本的病室经费,即维持日常病人生活的经费支出;二是为医疗服务项目支付的经费。原则上凡属于床位、床上用品、家具用品、房屋折旧的主要部分、水电费的大部分以及部分病室人员的工资、补助工资等。单独提出后作为病室费用。提取的办法应根据科室具体情况而定,只要能够直接区别的费用就应该按实际提出,不能单独提出的部分按病区医疗任务与生活服务所占比重,选择合理的分配办法分摊费用。上述各项费用汇总后即为该月份病床的总成本。用本月实际占用床日数相除,即可得出该病室床日的单位成本。为了使病室成本相对的稳定,在确定提取和分配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其合理性,不宜经常变动。至于挂号费的成本计算以“直接临床”门诊部的费用汇集数为费用总成本,以本月挂号人次数相除,即得单位成本。

以上就是我们对整个医院成本计算的设想,总的来说可以达到算出中个医疗诊断项目的单位成本的目的。如果情况需要了解某病人的医疗成本,由于有了各个单项成本,因此也能够较容易的计算出该病人从住院到出院全过程所需的医疗成本。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3篇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将医院定位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医院而言,面临当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以全成本核算带动医院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院医疗服务体系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从医院的管理模式看,医院虽定位于行政事业单位,但医院的管理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会计核算更加趋同于企业化,既要核算药品、器械、部门等成本,又要确定收益的产生以及盈利的实现,以保证经济活动的持续进行。因此,医院会计的成本核算按照管理的要求划分为院级、科级、单病种以及单项成本等成本核算模式,这种模式也是目前大多数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主要形式。目前,有相当多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成本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单一,仅仅围绕院级和科级成本核算的某些项目而进行,而没有真正按照成本核算管理的要求进行。其中院级成本核算是以会计科目分类进行,反映全院各成本项目的总体情况和会计信息对外上报情况;而科级成本核算仅仅是作为业务科室奖金分配的一种措施。在科级成本核算中,因没有专门的成本核算人员,加之科室管理者对成本、费用认识不够,导致科室在确认费用归属方面不规范,成本费用分摊的随意性大,涉及的人为因素多。使科室成本、费用的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从而造成科室成本核算不实、不准,使院、科两级在利益的界定和利益的分配中矛盾重重,也给医院的财务状况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2实行成本核算,严格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2.1建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完善成本控制制度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是全员参与的一项经济管理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医疗服务成本复杂,医院和科室之间联系密切,综合性强,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配合。划分成本核算单位,是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关键。对此,医院应设立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成本核算管理机构。如:建立经济成本核算中心、医疗收费价格管理小组、固定资产清产核资小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小组,设立科室或部门成本核算员,从而为医院和科室成本核算管理的良好运行奠定基础。医院在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核算管理制度,如:《采购与付款管理办法》、《成本核算管理实施细则》、《成本费用归集与分摊标准》、《院科成本测评考核办法》、《固定资产管理细则》、《资产清查核对制度》、《医院收费定价与管理规定》等。另外,科室或部门在医院制定的规范制度下,还要根据本科室或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细则,以便更好地开展科室或部门成本核算,从而完成各项成本目标,使科室或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益都有所提高。

2.2做好成本核算原始数据的搜集、记录和归集。建立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制度

原始数据是反映医疗服务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消耗定额和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依据。所以,医院要组织成本核算人员会同各相关部门,认真制定出既符合成本核算规定,又符合各方面管理需要,既科学又简便易行,讲求实效的原始数据登记、归类、传递、审核和保管制度;以便正确及时地为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方面提供翔实的资料和相关的信息。

建立医院成本绩效分析考核报告制度,是开展成本管理与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成本管理反馈的主要途径。成本绩效分析考核报告的内容,应该符合医院的实际状况,并且能反映和说明一定的同题。其成本绩效分析考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管理目标实际完成了多少和应该完成多少,和上期比较是增还是减或者相一致;(2)实际和上期两者之间产生的差异,是谁的责任;(3)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第四,奖励与惩罚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如何杜绝偏差的产生等。

2.3提高信息网络对成本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

由于医疗服务涉及面广,其专业分工精细,各学科和保障部门之间的联系密切复杂,加上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数据庞杂,若用手工统计核算,工作量大且不准确。因此,医院要适应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展的需要,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实现成本核算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要在医院建立一套功能完善、包括成本核算管理功能的计算机模块系统,在模块系统中应包含在临床科室设立的“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还应包含各临床和医技科室的检查治疗发生地、各实物管理库房、行政后勤部门、各收费结账网点及账务核算管理处等,并实行联网,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核算数据的收集、存贮、传输、汇总,以便对取得的数据及时、准确的分析。从而使科室和部门之间便捷、共享成本核算数据,使全院成本核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2.4降低采购价格。加强物资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设备、材料在医院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效的物资管理在医院成本控制中变得至关重要。目前,医院应该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降低物资采购成本:(1)通过集中采购、联合采购等方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尤其是在大型器械采购中联合多个单位或参与政府的批量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并能为医院节约大量的资金。(2)加强材料的库存管理,减少浪费与损失。通过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物资管理的人出库制度以及盘点工作的效率。尝试直接将药品、物资供应实行托管。减少医院的管理成本。(3)加强诊疗过程中消耗材料的使用。通过设立药品、消耗器材的使用标准,给药剂量、途径、手术方式的改进达到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合理使用药品及消耗材料,降低成本。

2.5不断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强化成本管理职能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逐渐推行,为适应医院推行院内经济责任制的需要,必须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将成本核算与成本目标管理相结合。传统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重在事后的综合反映,成本核算时间与成本形成时间脱节,不能及时揭示成本差异。随着成本目标管理的推行,成本核算的着重点必须从事后核算转移到事前、事中控制上,以充分发挥成本核算在降低成本费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根据成本目标管理的要求,在那些具备条件的医院,实行目标成本会计。这种成本会计,要求健全各种消耗定额,制定计划价格,编制费用预算和各种服务项目的目标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在医院经营过程中发生费用时,要及时组织成本差异的核算,并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成本,实行成本预防性管理:在这种成本会计制度下,医院及其各部门的实际成本是由目标成本和成本差异组成的。

实行目标成本会计,对医疗成本、药品成本、管理费用和服务项目成本等账户,均按实际采购、加工及相应的人工成本的标准成本记账。设置“药品价格差异”和“服务项目成本差异”等账户,“药品价格差异”是用来反映本期药品实际总成本与实际药品收入的标准总成本的差异,该账户下设“药品费差异”、“采购费差异”、“储存和损耗费差异”、“降价损失费差异”和“自制(配)药品费(包括原材料、包装、药检等)差异”等5个二级账。“服务项目成本差异”则用来反映保障服务科室在医疗服务支出过程中发生投入的成本与实际提供的服务所产生总成本的差异的发生额和结转额。这两个差异账户的借方归集差异的发生额,贷方登记差异的结转额,不利差异记蓝字,有利差异记记红字,月末,将账户借方发生额全部结转到相关“收入”账户的借方,这样,可简化核算并正确考核药品、服务提供部门当期工作质量对成本的影响。

二、把成本核算与医院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

医院必须加强成本核算,改革过去那种在成本责任上“大锅饭”式的医院成本核算制度,实行责任成本核算,把成本核算的着重点从单纯计算医院总成本转移到计算各责任单位的成本费用上,以确定责任单位的工作成绩和经济效果,否则院内经济责任制就会失去科学的管理基础。这就要求医院及院内各部门要按经营组织形式、成本费用开支的权力和责任,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成本责任单位,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责任成本体系;在实行目标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将医院的费用和服务项目成本的预算,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形成责任成本预算,使各责任单位明确各自的目标成本和应该完成的任务:各责任单位领用材料,互相提供医疗服务或劳务,应根据责任分清的原则,按标准成本计算并入账,以便正确核算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经营成果;在成本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应按成本责任归属来记录、计算、归集、报告各种成本差异,使成本资料不仅能说明成本超降的原因,而且能直接回答成本的超降是与哪些责任单位的服务与劳务质量有关。这就为正确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工作成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做到奖惩有据,赏罚合理,从而开创人人关心降低成本费用、千方百计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新局面。

根据责任成本核算的要求,医院级财务部门应设置“医疗费用差异”账户,并在该账户下设置棋盘式二级账,按责任单位分专栏反映各类医疗费用差异数,以便了解责任成本核算的执行情况。各责任单位为了了解本身责任成本差异额及其原因,掌握医院的费用和服务项目成本的预算的执行情况,反映在医院资金占用水平,应设置“医疗成本、医疗费用差异和服务项目成本联合明细账”。月末或旬末,各责任单位应编制责任成本预算执行报表,反映本单位的标准成本和偏离标准的差异,并根据例外管理原则,重点剖析例外差异,使上一级和责任者本身明确责任成本预算执行情况,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决定采取何种措施调节当前的实际经营行为与业务流程。

三、医疗部门成本与服务项目成本应分开核算

在医院成本核算改革中,应将医疗部门成本与服务项目成本严格地区分,使成本核算适应成本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需要。医疗部门成本是医院各医疗业务部门的直接成本,而服务项目成本是无业务收入的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的管理费用和服务保障部门的辅助费用。这些支出对医院而言是一种间接成本。医疗部门成本与服务项目成本一般是属于医院不同的成本性态。前者与医院收入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即取决于就诊病人的数量并直接表现为正比关系;后者在一定范围内同医院收入数量增减无关,与使用部门和业务部门成比例关系。由于两者成本性态不同,成本控制方式也不一样,在成本会计上理应将医疗部门成本与服务项目成本区分开来,并对它们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尽量减少无效的工作量,为医院改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用的信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管理职能的作用,适应成本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需要,以满足医院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按照医疗部门成本与服务项目成本分开核算的要求,应设置“医疗支出——辅助费用分摊”和“辅助费用”两个账户,将医疗部门应分摊的服务项目成本费用记入“医疗支出——辅助费用分摊”的借方,如直接和间接的管理费用及其他支出等,月末从贷方全部转出。保障服务且无实际收入部门的投入成本,包括医疗与非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均记入“辅助费用”借方,月末全部转出。

上面所提出的成本核算改革的尝试方案,是在目标成本会计的基础上,以计算责任成本为主,各部门应分摊的成本费用为辅,直接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相结合的一种新模式。笔者认为,这一计算方法比较简便,有利于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彭振耀.成本核算工作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及实践[J].大众科技,2005,(12).

[2]戚丽洁.成本核算是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

[3]刘志勇.医院全成本核算解决方案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5,(02).

[4]张玉华.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J].科技经济市场,2006,(05).

【摘要】为了使成本核算既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又能适应微观经营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对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必须进行改革。这里,笔者从成本核算与医院管理、成本管理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尝试提出一些成本核算的改革思路。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5篇

科级成本核算就是测算核算单元的收入、成本,并将效益进行分配的核算方式。它是院级成本核算基础上的二次归集和分配,是考核科室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科级成本核算三要素:(1)核算单元;(2)收入;(3)成本。核算单元的划分不能受行政划分的限制,要遵循专业或经济的独立性、符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划分的结果要合理、细化,以利于责任划分、效益分配,利于管理精细化。收入要全面,对有的医院有合资合作科室的,还包括合资合作科室的利润分成。将各个项目的收入汇总后,按照开单或执行归类、统计,然后按既定的比例分配,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重复分配。分项收入分配完毕后,再计算出核算单元的总收入。成本核算要全面、合理,本着受益者承担成本的原则,将独立核算单元的所有成本项目进行归结,对无法归结的成本项目,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制定各项成本的分摊比例,分摊到所对应的核算单元,计算出总成本。

2科级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2.1耗材成本计算困难

医用耗材是医院开展各种医疗活动所必需的,但对于耗材成本的核算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一部分低值耗材是不单独计价,无法收取患者费用的,这里既有某些医疗项目无法单独收取耗材费用的原因,也有新的医疗政策不允许某些耗材单独收取费用的原因,这样就造成医院收费系统归集到的材料收入远低于科室的实际领用数额。对于耗材领用的环节也存在问题,各核算科室在领取了各种卫生耗材后,不管当月是否用完,物资管理部门都会向核算部门交付相关的领用单据,医院经济核算部门在进行科级成本核算时,只能被动地按物资管理部门上报的数据进行计算,科室收入与成本的差异,容易造成核算单元效益大幅度波动。这种成本核算方式不能反映科室的实际成本消耗,从而导致核算的实际效益存在偏差,在核算科室的绩效工资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2.2固定资产管理困难

经济核算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多方的不协调,信息不匹配,往往造成固定资产核算不准确。具体体现在:(1)房屋、建筑物等在竣工并投入使用,大型设备安装完成后且投入使用,但并未立即开始计扣房屋、设备折旧等成本,往往出现计扣的滞后,在这个滞后的过程中因收入会增加而造成核算单元效益明显增加,一旦开始计扣就会立刻减少,造成效益明显波动;(2)笔记本电脑、激光打印机等小型设备由核算单元自行购买,直接向财务报账,而财务、设备管理、经济核算等部门信息沟通不协调,造成计扣不完整。(3)报废资产由于财务、设备管理、经济核算等部门信息共享不到位,时常会出现科室报备、设备管理部门登记已报废,而经济核算部门继续计扣,或者出现科室继续再用,而设备管理部门、经济核算部门已报废等各种原因,造成科室成本计扣的波动大,成本控制困难。(4)核算单元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不按计扣规定执行,如有的医院规定,单价小于3万元的设备按5年折旧,但核算单元通过向医院申请特批按10年计扣,但该设备使用到5年时,因为信息沟通的原因,系统自行停止计扣,造成成本计扣不足[7]。(5)某些大型、高价值的设备,在引入时是高尖端设备,花了很大代价,但因为该技术更新很快,在未达到计扣年限即淘汰,科室为了自身利益考虑,申请不在报废时一次性计扣残值,造成医院整体成本上升;(6)某些大型、高价值的设备,按规定只能10年折旧,但通过核算单元的申请特批,延长至15年或更多年限,而按照医院计扣规则,只能计扣原值,其资金成本并未计算在内,造成医院成本增加。以上述6种为代表性的问题的存在,不仅造成医院成本控制困难,也影响核算单元效益的稳定性。

2.3医院内部提供服务的核算单元成本计算困难

现在很多医院并未重视核算内部服务的成本,对于内部服务价格的定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形成规范,各医院之间的内部服务价格甚至相差数倍。一些对内提供服务的科室如消毒供应室,由于相关政策规定和消毒技术的进步,采用了更先进、更严格的消毒措施,造成成本增加,但由于内部定价机制不完善、对科室收费价格上调困难等原因,造成了收入低于成本,如果单纯采用收入减去成本的方式计算效益则无法进行考核。再比如说卫生被服的洗涤,这项内部服务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电、燃料等资源,这些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一定的涨幅,大多医院在并未认真核算服务成本的情况下,只是在历史价格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上下浮动。这样的核算方式导致内部服务价格既不真实,科室承担的相应成本也不准确。

2.4医护合并计算,不能准确核算工作量

医护合并计算虽然简单易行,但也带来了医护之间在绩效分配上的矛盾。对医护人员的绩效分配是通过对各核算单元产生的效益来进行的二次分配,传统的思想会认为医生创造的经济价值比护理人员产生的经济价值要多,所以在分配的过程中医生的分配比例就应当比护理人员所占的比例大。这样的计算模式其实是不公平的,不能准确的衡量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有很大程度的差异,他们相互之间付出的劳动不能用相同的价值标准来进行衡量。医护合并计算不能体现出不同岗位的风险和效益的差别,也不能充分体现出按劳分配原则,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特别是护理人员,给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带来严重影响。对于行政、后勤人员往往实行平均绩效,不同岗位、不同人员之间往往只是系数的不同,而这系数的制定也有很大不妥之处,不能跟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益相关联,易造成“吃大锅饭”的现象,使整体效率低下,给医院也带来沉重负担。

3科级成本核算改革的几点思考

3.1在低值耗材等成本上

可以根据核算单元每个月的实际领取量计扣成本,具体做法是由经济核算部门统计该核算单元前1年或更长时间的历史数据,根据增长率估算出该核算单元每个月应该的实际消耗量,以此为标准,该科室如果下个月能出现节省,则该节省的部分应合并计算到该核算单元的绩效工资中以示奖励,对超出的则不但要按实际消耗量计扣成本,还要从绩效工资中扣除超额部分以示惩罚。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核算单元成本节约意识,控制医院整体成本。

3.2在固定资产方面

经济核算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该做到信息共享,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运用信息系统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同时开始计扣成本,让这些资产产生收益与计扣成本同步,同时通过信息共享,在设备管理部门对报废物资做出确定的同时,经济核算部门、财务部门能联动,对核算单元成本做出相应措施,这样一来,既能避免了核算单元绩效工资的波动,又能使医院在成本控制上更有力度、更有效果。针对有的核算单元对新购入的设备做特殊申请,不按照成本计扣规定,申请延长计扣时间的,要按照同期资本贷款利率一并计算到成本中,杜绝或减少特殊化,这样既能让核算单元在采购前充分做好论证,避免了资金的浪费,也间接降低了医院的成本。

3.3做好对内服务核算单元的各项成本核算

横向参考同等规模的医院,吸取好的经验做法,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改进。纵向统计好各对内服务核算单元成本明细,适当适时调整价格,做到公平、公正,同时要优化服务流程,制订好各种消耗定额和奖惩措施,挖掘潜能,降低消耗,提高积极性,提升效率。

3.4将医疗和护理在核算上分开进行

即把医疗和护理分开作为不同责任单元进行考核评价。医疗岗位之间要设置风险、效益指标,结合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引入医师绩效费率和护理时数的算法,体现他们各自的技术含量,同时做好量化考核,重点控制质量,综合评价。通过这样分开核算的方式,使医院的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真正做到管理中心下移,实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对行政后勤人员,可采用“360考核”,即上级、同级部门、同部门的同事和科室四维一体共同考核的模式,以考核的结果来确定绩效工资的系数,破除按职务、工龄等固定模式,冲破“大锅饭”怪圈,提高工作效率。科级成本核算是一项复杂、综合、系统的工程,医院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更加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核算体系,实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6篇

一、生鲜商品成本核算

影响商品定价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进价成本、毛利加成、供应商和采购环境变化等等。由于生鲜商品涉及其本身的特性和生产加工过程,造成生鲜商品在成本核算环节存在诸多困难,现状之下的超市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基本是以分类核算为主,或者叫“两头挤毛利”的方式,成本核算准确性和为改进管理提供的分析判断依据都很有限,一旦发生毛利率偏差,很难寻找管理问题的根源。

按照超市生鲜经营商品分类状况,生鲜商品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自制生产加工产品

超市生鲜区自制生产加工的产品包括熟食制品、半成品配菜、面点和大众主食厨房类产品,还有肉禽类产品和少量水产品,按照加工方式不同主要包括两大类:

组合加工类生鲜商品:主要指熟食制品、半成品配菜、面点和大众主食厨房类产品等,由于需要使用各种相关原料经过加工生产流程转化为某一固定产品,成本也随产品经过“由多到一”的组合过程,所以称为组合加工类生鲜商品。因每个单品的原材料配方、加工方法和产品生命周期不同,与同类竞争产品的价格可比性不大,很容易形成差异化经营优势并取得较高的销售毛利,因此它是生鲜经营重点发展的经营项目之一。

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主要指肉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场后要经过分割成为特定的销售单品定价销售,成本随产品经过“由一到多”的分解过程,因此称为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由于是顾客购买频率最高的基本生鲜品类,价格敏感度比较高,在生鲜商品结构上也比较容易出现同构化倾向,但它却是超市生鲜区必须经营而且必须经营好的重要项目。

2、蔬果类农产品

由于生鲜区中部分水果蔬菜品种随行就市,价格波动和变化较大,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高,需要经常做出价格反应,反映越及时迅速,因调价速度而产生的核算难度和工作量就越大;另外因保质期短,损耗极易发生且频繁出现,损耗随时记录有难度,所以果蔬商品管理水平对成本核算也有一定影响。

3、供应商商品

供应商商品主要包括供应商制作的面包、点心和日配商品,由于可以作为标准化产品进行正常的采购谈判,其成本核算与控制相对容易把握。

目前生鲜经营的平均毛利相对较高,其中又以自制生产加工产品的毛利最高,而成本核算的难点也恰恰在这些品类上,现就组合加工类和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的主要问题介绍如下:

组合加工类生鲜商品是以自制面包和主食厨房产品;熟食和半成品配菜等加工部门为主,在成本“由多到一”的转化组合过程中,加工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程度对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制面包、主食厨房产品和半成品配菜由于配方和加工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只要标准配方制定出来,制作过程管理到位,其成本核算可以相对稳定,并能够将损耗和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熟食中的中式熟食和快餐等品种,由于从配方到生产制作过程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受制作人员操作的影响比较大,下料和配方误差导致成本核算的浮动性较大,因此始终是个管理难题。

加工制作标准化问题并不是超市生鲜区所独有,实际上在国内快餐和餐饮行业中已经为此争论了多年,西式麦当劳连锁快餐店标准化运作和中式餐饮非标准的个性化风格体现之间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各自饮食文化上的差异。但对于强调管理规范和标准化的连锁超市经营来讲,生鲜加工的标准化是规模化连锁经营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

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多集中于肉类部和水产部,在成本核算上主要问题一方面受到来自生鲜供应链上游非标准化商品原料的影响比较大,例如猪源在品种和等级上能否保持稳定性;另一方面是操作人员在分拆加工时作业标准化程度;最后是准确的、与市场价格相适应的“由一到多”的成本分配模型,只有这三个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的误差才能变得可以把握。

二、生鲜单品核算的管理前提

由于现行生鲜品成本分类核算在不同管理水准下的准确性差异很大,为改进管理所提供的深度分析依据不足,使得企业管理人员衍生出生鲜单品核算的需求,并不断探讨其可能性和现实性。实际上,无论分类核算还是单品核算,准确性的提高都存在着管理前提(如同电脑管理系统和管理保障的关系一样),如果没有高水准生鲜管理体系的配合,任何成本核算方式的准确性都不会太高,核算方式方法的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

从日本等生鲜经营精细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地区来看,其发展历程中都经过了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作为管理前提的高水准生鲜管理体系必须有效地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1、建立加工原料和自制产品的标准体系

由于来自生鲜供应链上游原料非标准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给标准体系建立带来不小的困难,但作为生鲜采购人员要了解各种商品及原料的品质属性、用途和市场行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逐步制定相关专业标准,降低非标准化给生鲜加工带来的直接影响。

生鲜采购人员针对自制和分拆加工产品要制定产品配方,无论是自己做还是与委托开发制定,并在试制的基础上观察掌握成品率和损耗情况,测算产品加工成本,最终确定产品配方标准和成本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依此检查核对部门毛利状况。

2、标准化的加工流程和操作手册

生鲜经营者要十分熟悉自制和分拆加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按照不同商品分类制定出标准化的加工操作手册,对本部门每一个单品的配方和加工制作过程做详细说明,并进行必要的现场加工培训,定期跟踪检查,以确保现场操作人员执行手册标准的工作质量。

3、成本核算方法

准确的成本核算依靠稳定的数据来源,需要适用的数学模型和算法,需要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因此电脑管理系统的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改善生鲜经营管理,而现在电脑管理系统在生鲜经营中的应用水平确实显得微不足道。

只有生鲜管理体系中标准化的算法、操作手册和加工作业才能产生标准化的产品,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够完善生鲜商品的质量管理,才能够做出准确的成本核算进行成本分析,并发现问题挖掘潜力。将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探讨进一步的解决方法。通过前期周密的准备工作、准确的计算和后期细致的管理、严格的操作共同达到生鲜区的成本管理目标。

就目前生鲜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和实际运作状况来看,100%的实行单品核算是否具备条件,或者在现有条件下推行生鲜单品核算的投入产出比(包括为此所耗费人财物和工作量等)是否理想,这些尚值得深入探讨。比较现实的策略是根据连锁企业实际情况,在生鲜分类核算和单品核算之间寻求过渡模式,即首先做到单品进货收货和单品销售,按小分类做成本核算;其次在能够做到单品核算的商品分类推行单品核算管理,难度较大分类维持小分类核算方式,逐步缩小问题范围,加大核算透明度;最终在条件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全面推行单品核算。

三、生鲜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战略

当前生鲜经营成本控制中探讨的热点多集中于超市生鲜区内部的管理方法手段上,随着企业连锁规模的不断扩大,从与企业生鲜供应链相关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角度控制生鲜经营整体运作成本,这是另一个特别需要连锁企业关注的成本控制战略问题。

前几年的大卖场以单店生鲜区独立投资经营为特点,而规模较小的标准食品超市生鲜区的单店现场加工能力相对较差,但无论何种业态一旦连锁店铺数量增多,对后台生鲜加工配送环节的依赖会明显加强,整体投入产出效益和成本控制就成为决策者关注的焦点,解决办法就是建立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以此解决连锁经营状态下的生鲜区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在不影响生鲜区现场经营气氛的前提下,将原来生鲜区“前店后场”形式中的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适当剥离开来,把分散在各个店铺中的加工成本控制和核算等一系列管理难题向后台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转移集中,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简化生鲜卖场销售管理;另一方面在“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产品加工可以采用工业生产管理手段,对产品开发、验收标准把握、品质和成本控制、门店库存控制等一系列管理环节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医疗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绝大部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虽有部分财政拨款,但远远弥补不了实际的资金需求。为了生存与发展,各级医院纷纷实行成本核算这种现代化管理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难点和问题逐渐浮现,并日益突出,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中国加入WTO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医疗市场创造了公平、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我国占绝大部分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虽有部分财政拨款,但已远远弥补不了实际的资金需求。为了生存与发展,各级医院纷纷引入成本核算这种现代化管理手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难点和问题逐渐浮现,表现如下:

1政府定价的“大福利”与科室核算的“小利益”之间的矛盾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由政府投资建立的,因此,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理应由政府制定。政府制定收费价格要考虑到百姓的实际情况,即从社会这个“大福利”角度出发;同时医院的福利性质也要求其承担一部分社会义务,不能单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制定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基本上是服务成本,有些基础性医疗服务项目甚至定价在成本以下,这种定价的差别,使科室在成本核算中考虑自己的“小利益”时出现了问题。

科室的奖金一般是以科室收入扣除成本后,按一定比例进行提取。这样就存在有些科室由于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偏低,即使工作努力,节约消耗,但由于收入不高,使得奖金偏低,他们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而有些科室,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高,收入高,为防止奖金太高医院封顶,而并不太注重成本的节约。在全院实行成本核算时如何剔除物价因素,做到公平合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2科室更多追求经济效益与医院兼顾社会效益的矛盾

非营利性医院的性质,要求医院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方向,既要讲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这是医院长远发展的基础。但在实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科室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短期效应,经常会出现一些负面现象。对于那些社会效益虽好,但经济效益差的项目,科室开展起来缺少积极性,比如在手术科室,医生们愿意做那些用时少、收费高、消耗低的手术,而对那些用时很长、耗人力、物力,但收费有限的项目积极性不大;在病区,医院给每个病区设立了陪护椅,由于按物价部门的定价,陪护椅不能收费,而椅子坏了维修费用需科室承担,因此,有些病区干脆将椅子收起,不让使用,这种结果是完全有悖于实行成本核算初衷的,不仅损害了病人的利益,也会影响医院的长远利益,因此,如何加强监督管理,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是医院在开展成本核算的同时需同步解决的问题。

3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的弊端

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效益作为奖金分配依据,其优点是将奖金分配和成本管理责任制联系起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将收入作为奖金计算依据,无形中可能导致科室通过大处方、重复检查等方式来提高收入,这无疑会浪费资源,加大病人负担。其次,奖金提取比例的制定有很大的人为因素,没有科学依据,易造成科室之间的矛盾,影响工作,降低奖金分配的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以成本核算为依据计发奖金的办法,易使科室的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奖金上,忽视了医疗技术质量这一医院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题。如何将医疗技术质量作为分配要素,参与奖金分配,是否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有待实践进一步验证。

4如何加强后勤管理

如何加强后勤管理,以适应成本核算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医院成本核算分为院级成本核算和科室成本核算,在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时存在间接费用的分摊问题。然而,由于医院设置,许多建筑的设计达不到每个科室安1个水电表的要求,因此,医院的水电费必须按一定方法进行分摊。常用的方法是按人员分摊,造成的结果是科室之间核算的不公平,也起不到节约用水用电的目的。后勤水电管理部门如何比较准确地提供出各科室的实际用量还需多做研究。目前,大多数医院在实行成本核算时,对于科室的维修费采取的是医院内部结算方式,即参考市场价格,制定出内部结算价格,当后勤部门为医疗部门提供服务时,按结算价计入科室成本,同时算做后勤部门的收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制定一个临床科室、后勤科室都满意的内部结算价格是很困难的,从而影响医院的全局工作。

5实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医院在物资购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在实行成本核算前,有些科室申请购买了一些设备,实行成本核算后,由于设备价值高,每月应摊的折旧额大,科室就不再领取,积压在器械科仓库中;同时,在成本核算中许多科室对有物资部门购置的设备、耗材不满意,认为比厂家上门推销时的报价高、质量差,因无法正常使用而造成浪费,要求这部分成本不能由科室承担。而由使用科室自己去购买物资是不现实的,如何协调双方科室的关系也是医院管理者需做的工作。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高校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为依托,分析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紧迫性,剖析教育成本核算的弊端,进而提出建立科学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可行性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正在发生变革,高等学校逐渐成为面向社会的法人实体单位。高等教育产业化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随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转变,作为办学主体的高校也有责任向社会公开办学成本及其核算方法。但目前由于高校会计体制的局限再加上高等教育成本的非精确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核算体系与办法。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既是理论研究的课题,又是实践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的紧迫性

(一)高校自身特点及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要求进行成本核算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从公益化向产业化发展,高等教育不再是免费的午餐。高等学校作为以教学科研活动为中心的事业单位,虽然不能像企业那样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等有形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通常可被看作是一个生产性部门,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就是它的产品,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实现其价值。而人才培养和产品生产一样,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高校与其它物质生产部门一样,同样存在“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活动,同样需要讲究投入产出效益。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客观上也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办学资源,以有限的办学资源培养出尽可能多的优质学生。而办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则有赖于高等学校加强财务管理、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二)公平合理的学生培养成本分担机制要求进行成本核算

《中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不属义务教育,需要建立由国家、社会、学生个人共同分担培养成本的机制。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学费应为学生培养成本的25%。但由于国家没有出台教育成本的具体核算规范,各高校一般按各自的理解和需要制定学费标准,造成学费收费标准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上涨了近25倍,从1989年前的200元/年,1995年涨到800元/年,2005年再涨到5000元/年。实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可以为制定合理的高校收费标准,确定国家、社会补偿教育成本的额度提供科学依据。它对克服国家教育投入的随意性、增加高校收费透明度、规范高校收费行为起着积极作用。

(三)学校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求进行成本核算

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弊端,例如,高校至今尚未形成有效的成本约束机制;资源的短缺与浪费并存;部分高校盲目扩大规模,在各类学生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方面缺乏系统的、理性的思考等等。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可对不同专业的培养成本进行计算,建立成本意识,可发现管理上的漏洞,进而达到科学地配置资源、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和提高效益的目的进而提高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

二、高校教育成本、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我们始终会涉及到各类商品、服务、活动和产出的成本问题。教育成本是教育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是指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的价值。高校教育成本是从高等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角度考虑的教育成本,它指高等学校在教育活动中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说,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消耗的所有资源的价值,包括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狭义的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属于财务范畴的以货币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不包括社会和个人投资于高等教育丧失的机会成本。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高校教育成本。

另外,所谓教育成本核算是指审核、汇总、核算一定时期内教育费用的发生额和计算教育成本工作的总称。教育成本核算包括两个基本环节:第一,按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教育费用进行汇集,计算教育费用的实际发生额;第二,根据教育成本核算,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教育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笔者所指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以高校为主体所进行的核算工作,即实际发生并可以直接计量的财务成本,不包括经济学意义上的机会成本,也不包括学生个人成本等。三、现有会计核算制度已不能适应成本核算的需要

高校教育成本研究的关键,就是如何准确、可靠地核算成本,量化各种直接成本,获取各种可靠数据。会计核算的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我国会计制度实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以货币资金的增减直接来确定收入和支出的发生,而不考虑该项资金的取得和付出的归属期间,从而阻断了收入和支出的配比过程,掩盖了高校各个期间业务的真实情况,这样就难以准确反映高校的成本项目和成本水平,对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造成了困难。另外,多年来,国家对高校实行“供给制”,高校只核算经费支出,至于开支是否合理和必要,则无人问津。虽然后来国家对高校实行了“核定收支,定额或定向补助,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预算管理模式,但其仍局限于计算预算收支余超的阶段。一方面,高校利用所获得的资金主要关注于如何扩大学校规模、如何增强实力,对于能否合理和优化资源配置以及降低学校的风险,关注的程度较低;另一方面,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不存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破产机制,导致高校相关领导的理财观念也存在一种误区,即认为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尽量获取尽可能多的资金来发展,而成本核算则可有可无。我国高校面临着教育经费短缺与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同时并存的问题,这种教育成本核算的滞后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弊病,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这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及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不相适应。因此,必须改革高校现行的会计核算模式。

四、科学确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的三个建议

(一)参考权责发生制核算成本的原则,适当修正现行的收付实现制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可利用的手段分析,教育成本计量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类:统计调查方法、利用现有学校会计资料转换计算方法、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第三种会计核算法变革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即通过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重新设计以适应教育成本核算的需要。正如前面所说的,目前我国高校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财务收支量增多,这种以实现收支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法,很难适应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容易形成财务管理漏洞。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基础,是指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权利的形成和责任(义务)的发生为标准。按照这一原则,对于收入,无论其款项是否收到,以权利的形成确定其归属期;对于费用,无论其款项是否付出,以责任的发生确定其归属期。显然,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避免了现金收付具体时间对成本核算信息的影响,能够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这种方法应该成为一种趋势,因为用它核算教育成本最为直接,会随着高等学校日常会计核算的进行自然而然地产生教育成本信息。但是,由于目前高等学校非营利组织性质和高校管理体制制约了教育成本核算理论研究的深入,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重新修改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还需要一段时间。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损耗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中的那部分价值。而现今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按账面原值核算的,不计提折旧,这种做法的缺陷是无形中增大了高校的资产数量,作为净资产的固定基金严重不实,不符合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性原则;同时,当前高校正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不计提折旧,有偿使用缺乏依据;另外,教育作为一项产业是要计算人才培养成本的,不提取折旧,人才培养成本的数据就不准确。

因此,高校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编制年度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及购建计划,对报废、封存和有待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同时,高校还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施行条例》,并结合高校诗集,制定一套实施办法,另外,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由于固定资产用途、性质不同,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将固定资产划分归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别,选用不同折算方法。

(三)改革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科目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9篇

1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体制

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点是项目经理负责制,是由项目经理一个人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成本、进度、质量,做出决策、承担责任。但项目经理又要把参建人员组织起来;把职权分解下去、一层层地交付下去、明确分工、各司所职、奖罚分明。使每一个负责人都有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每一个人抱着对企业和集体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为降低成本精打细算,作到从实际出发,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禁止用“大炮打蚊子。”所以说在项目管理中建立一个严密的成本控制体系,用统一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指导每一个参建人员的工作,力争在施工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2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2.1合同方面

按合同约定的工作范围、技术规范、图纸要求,详细的编制施工图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在施工图纸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应及早的提出并要求甲方尽快给予答复,以免出现怠工、窝工的现象。对于图纸以外而增加的工程量要及时的作好施工签证并申报、签字。用合同赋予的权利合理的尽可能的增加工程收入,减少开支。

2.2技术组织方面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依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工程应在开工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技术组织措施并列入施工组织计划,详细合理的绘制施工现场布置图以达到所用材料最省、施工最方便、减少浪费节约开支的目的,根据执行情况和节约效果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防止“理论上节约、实际上超用”的情况发生。

2.3安全方面

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不允许有任何细小的疏忽。否则,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必须从现场标准化管理着手,切实做好预防工作,把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4质量方面

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和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每道工序事先进行质量技术交底,设置施工队技监点、负责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复监和验收,降低返工、停工损失;根据要求和质量标准,合理使用人工和材料,减少质量过剩支出。

2.5劳动力方面

在实行管理层和作业层两层分离的情况下,项目施工需要的人工和人工费,由项目经理部与施工队签定劳务承包合同,明确承包范围、承包金额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当实物工程量发生变化时要及时的调整人工和人工费,对在进度、质量、节约、文明施工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要进行罚款。

2.6材料方面

材料采购实行“质量好、价格低、运距近"的原则,进场材料要专人严格计量。采取“量价分离"的方法进行费用计算,密切关注市场指导价,如遇价格大幅上涨,可向甲方争取按实补贴。材料的领取可采用“限额领料单”的办法,定期盘点,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数量。随时掌握工程进度的材料实际用量与计划用量的比值。对于周转性材料要及时的回收、整理使用完毕及时退出现场,尽量的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2.7机械管理方面

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合理的选用机械设备,作到既实用又经济;作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效能;同时,对机械的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防止操作不当影响正常的施工从而增加成本;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始终处于完好状态,随时都能正常运转,保持其完好的整体性。对于必须外租的机械设备,要对其性能和价格进行市场调查、摸底。

2.8财务会计方面

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并对各部门成本招待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的数量,把好花钱关。

3工程项目成本分析

就是根据统计审核、业务考核和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工程项目成本分析要随着项目施工的进展,动态的、多形式的开展,而且要与生产诸要素的经营管理相结合。成本分析既要注重时效又要为生产经营服务,通过成本分析,及时的发现矛盾,及时解决矛盾,避免造成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发生难以挽回的损失,而且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有效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从而改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1)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分析是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分析的基础。分析的方法是:通过施工图预算确定预算成本。施工预算计划成本和实耗人工、材料确定的实际成本进行“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寻求今后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的节约途径,为竣工成本分析和今后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2)月(季)度成本分析:月(季)度的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定期的、经常性的中间成本分析。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和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例如:在成本分析中,发现人工费、机械费和间接费等项目大幅度超支,就应对这些费用的收支配比关系认真研究,并采取对应的增收节支措施,防止今后再超支。如果是属于预算定额规定的“政策性”亏损,则就雁控制支出人手,把超支额压缩到最低限度。

(3)年度成本分析:由于项目的施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除了要进行月(季)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外,还要进行年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这不仅为了满足企业汇编年度成本报表的需要更可以总结一年来成本管理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的成本管理提供经验和教训,从而可以对项目成本更有效的管理。

(4)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凡是有几个单位工程而是单独进行成本核算的施工项目,其竣工成本的分析应以各单位工程竣工分析资料为基础,再加上项目经理部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施工项目只有一个成本核算单位工程对象,就以该成本核算对象的竣工成本资料作为成本分析的依据,主要包括成本分析、资料节超对比分析、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单位工程的成本构成和降低成本的来源,对今后同类工程的成本管理很有参考价值。

4小结

以上论述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搞好成本控制

(1)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成本控制体系。

(2)制订和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指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3)掌握科学、合理和实用的方法,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综合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10篇

长期以来,公路施工企业奉行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吃的是国家的“大锅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企业全面走向市场。任何一个建设项目,只要具备相关公路企业施工资质,都可以参加施工投标。竞争的加剧使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常规的成本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新形势下,加强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环节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一、项目准备期间的成本管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公路施工企业经常处于找饭吃的紧张状态。投标是一种激烈的竞争,同时由于公路施工市场的不规范,施工企业为了有饭吃,只有把标价越压越低,更有甚者稍一松懈。就会发生亏损。因此科学合理地计算投标价格,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控制投标成本。投标要发生多种费用,包括标书费、差旅费、咨询费、办公费、招待费等等。据对多家公路施工单位的了解,发生的投标费用在工程项目总费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未中标的费用占整个投标费用的大部分,因此提高中标率、节约投标费用开支成为降低成本开支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成立专门的投标机构,并不断提高投标人员素质和责任心;对投标费用,要进行与标价相关联的总额控制,规范开支范围和数额,并落实到投标责任人进行管理。

其次,对中标工程,要执行预算分析。一是对中标价格进行复核分析,看哪些分项工程价格较高。有利可图;二是看哪些分项工程价格较低。无利可图或是亏损,然后编制内部预算或是标准预算(标价),并根据编制的预算和费用项目,将工程价款分成两大块:一块是项目部的直接开支,即项目部的责任成本;一块留在公司。这样分解可以直接考核项目责任成本是否合理、公平,并通过对大量项目工程成本与标价进行比较测算,把项目责任成本控制在标价的一定百分比之内。

再次。对每个项目的主管会计实行委派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好坏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管理项目成本,固然要项目部全体人员按照成本分解的责任目标认真落实成本的分解、计划、核算、分析、报表、考核等,有的要会计人员参与,有的要会计人员完成项目主管会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项目主管会计如果受项目经理领导和聘用,就有可能按照领导的意图,出现造假账、编假报表的现象,对项目主管会计进行委派可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二、项目施工期间成本控制

项目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应执行目标成本管理,即按即定的成本目标,对成本形成过程的有关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揭示偏差,并及时纠正,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具体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控制和管理。

1、人工费成本的控制。

人工费的高低主要受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影响。控制人工费成本,就是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加强对工资总额的控制,主要途径如下:

第一,实行定员定编,精简机构。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国家规定的生产规模、劳动定额和能中标的生产任务,尽可能压缩定员编制,精干施工队伍;同时还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以提高劳动效率。

第二,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改进施工方法,实行公路施工机械化、公路结构装配化、公路制品工厂化、公路设计标准化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节约工资开支。

第三,加强工资总额的管理和监督,逐步实行工资计件含量等包干办法,使其与工程质量等多项指标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使部门的分配制度,真正起到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第四,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以分包给分包商,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工费。但这就要求我们除了严格审查分包队伍的资格外,还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分包工程价格,并对其施工过程严格监督检查;项目办财务部还要给分包工程建立台账,按合同号、分包单位、工程总价及时记录结算情况,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题下最大限度降低人工费。

2、材料费成本的控制。

材料费成本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消耗量和材料采购成本的大小,因此,控制材料费成本要从控制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两方面进行。

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1)采购要制定计划,防止领导和业务人员盲目购入材料造成积压。(2)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的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3)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尽可能利用高效能的材料、代用材料以及合理利用残旧材料,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4)严格执行材料验收、保管、领料、退料制度。材料入库要认真验收并及时入账;材料的保管要分类堆放,按期盘点;加强现场管理,降低堆放的仓储损耗。

材料价格控制包括:(1)买价控制。材料采购应实行集中比价采购,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2)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3)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储备成本与订货成本达到均衡点,确保存货的总成本最低。

3、机械使用费用成本的控制。

随着施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械使用费成本在工程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必须加强对机械使用费成本的管理,降低机械使用费成本的主要途径是不断提高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和机械操作手的开支。

4、其他直接费用成本的控制。

降低其他直接费用成本,一般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和施工方法要力求合理,以节约水、电、风、汽耗用量。(2)现场各种材料、结构件等的堆放场地以及仓库、预制品场地、砂浆、混凝土搅拌站等的位置,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周密考虑,合理安排,力求避免发生二次搬运费用。

5、间接费用成本的控制。

(1)压缩编制,精简机构,避免机构设置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这样可以降低间接成本。

(2)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加快工程进度,争取在同一期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量,使间接费用得到相对节约。

(3)将间接费用指标进行分解,归口给有关部门,促使各归口部门根据量入为出的原则控制费用开支。

三、项目完工后的成本考核

项目完工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项目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是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一定要做到工完账清、奖罚分明。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1、项目工程总收入,应以甲方签订的工程价款结算为准。在建工程全部列入实际成本,不得留有余额;核对与甲方往来,防止在预收、应收工程款、在建工程等科目中隐藏问题。

2、各种材料要求做到工完料清,没有库存。对没有用完的材料,由项目部作价处理;无法处理的也由项目成本承担,不能以账面数移交,防止滥购价高、质次材料或多购材料转嫁于下一个项目负担。

3、分包工程按合同逐一清算。分包工程结算价格,实为其成本,因此要检查分包工程结算手续是否齐全,有无多付、超付情况发生,并要查明原因,欠款要制订还款计划,原则上由项目经理负责清还。

4、清理各种往来款项,分清性质进行处理。项目完工后特别要加强往来项的清查,防止成本开支不及时入账在往来等科目中隐藏。内部单位和人员借款,必须清理完毕;外部单位往来,能清算的清算,不能清算的,落实责任人员清理。

通过以上措施,基本能做到项目成本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避免项目之间责任不清的情况发生,以此为基础,对项目责任成本进行考核,作出正确评价,并按《合同》兑现奖惩。

四、各级期间费用的管理

工程成本控制管理,各级期间费用的控制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期间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一直以来在工程施工中占很大比例,一般情况下约占完成产值的10%以上。管理费中又主要是工资、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约占管理费的60%以上。因此降低管理费用开支应做到以下几点:

1、总额控制,年初制订开支计划,按费用开支项目逐一核定指标。

2、精简管理人员和行政用车,严格出差审批手续。

3、控制招待费用开支,严格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审批制度。

4、对各项费用按其性质、管理部门核定计划,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

5、对特殊性开支和较大数额开支,应经过会议研究,单位最高领导审批。通过这些总额控制、重点控制、责任控制和领导审批等多种形式配合,达到降低管理费用的目的。

除管理费用外,财务费用的管理也至关重要。困扰施工企业的两大问题:任务和资金。造成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有很多:标价低、各种保函、质保金、完工工程价款结算滞后、业主拖欠工程款等,都会影响施工;一味从银行贷款就会加大财务费用支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一方面该要的钱,特别是建设单位的工程款,千方百计要、尽量早要、多要、甚至借款;另一方面,要付出去的钱,尽量迟付,如赊欠部分材料款、设备款、分包工程款,尽量不向银行贷款,最大限度地减少利息支出。

上一篇:审计质量论文范文 下一篇:美育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