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化

时间:2022-09-24 03:09:05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化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转变和创新角色,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共识、共赏、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教师角色;学生的发展;启发引导;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数学教学的改革又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数学教学的课堂改革已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教学理念,这些都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重新定位是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这单一角色转化为学习内容的策划者、主持人等多重角色,一人多面,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所以数学课堂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本文就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化谈一点浅见。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当前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展开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揭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颖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二、为学生铺设循序渐进的阶梯

数学知识本身是为解决数学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数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数学学习是一个通过长期训练将数学知识和能力内化并上升为数学素养的过程,为此教师要乐于充当教练员的角色,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数学。

其实每个学生手中都有教材、练习册、参考书,也有学法指导,无师自通,自学成才者不乏其人,但是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中却显得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人无不因数学知识的抽象难懂望而却步,无不因未知数的折磨半途而废。数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但其表述的抽象性、体系的严谨性是其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点。中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更是注重数学内在的逻辑、叙述的严谨、阐释的简洁、体系的完整。 但数学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的发现与发展,数学家前赴后继的动人事迹、呕心沥血的探索精神却鲜见纸端。教材中有概念的叙述、公式定理的证明,例题的讲解,而数学思想方法却蕴藏于教材之中,时露时隐,让学生很难悟透其实质。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结构为主线,以教学过程为媒体,对所教内容进行再加工、再组织,编导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一个发现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梯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获得问题解决后那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获得积极探索数学问题的动力。概念教学,重在构建概念形成的环境,让学生在丰富的素材中参与抽象与概括的过程;公式定理,要提供其发现的情境和素材,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归纳、猜想、表述并证明,要讲其发现的曲折过程和其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习题课,要精选例题与习题,题目的设计安排既要循序渐进又要跌宕起伏,要让学生即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要犯应犯的错误,要启发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并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编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实际的教学活动方案,像一名教练员时刻督促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梯,使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一种持久的渴望和积极探索的心态。

三、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英国哲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意会知识。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和个体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放弃以前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一种与具体知识相对应的稳定的产生式,即一看到条件信息,相关的活动就会自动产生。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过程教学,让学生参与并体验。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曾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科技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资本就是学会适应、学会学习。 当前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也好,创新教育也罢,其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教学的实践亦告诉我们,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的根本原因大多是并非自己不努力,也不是智力低下所致,而是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不当造成的。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言:“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会阻碍才能的发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数学是中学生认为较难的学科之一,大力开展数学学法指导不仅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少走弯路,而且对改进数学后进生的面貌,提高所有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极为有效,正所谓:“授之于鱼”,倒不如“授之于渔”。 我们应乐当引路人,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领航灯。

上一篇: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关注人本唤醒潜能依靠教师促进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