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课内阅读“五环节”

时间:2022-05-20 12:40:57

语文教学课内阅读“五环节”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实现全体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深入人心,也在学校课堂组织中得到了体现。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等特点,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阅读多加干预和指导,本文主要就课内阅读的组织和指导谈谈看法。

【关键词】语文;阅读;五环节;方法;指导

语文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很大比重,语文阅读能力既是学生语言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其他科学知识水平的体现。语文阅读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引导和积极干预的重要的教学内容,语文阅读有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两大部分,课内阅读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课外阅读是学生扩充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本文就课内阅读“五环节”做一介绍。

一、浏览速读

阅读内容可以分为精读和略读两部分,精读文章指的是需要阅读者细嚼慢咽,仔细品味的文章;略读文章指的是学生可以粗略浏览,了解大致内容,不求仔细品味的文章。一个人拿到阅读材料之后需要粗略浏览阅读的内容,然后判断哪些需要仔细品味,哪些需要粗浅了解,根据需要再进行阅读。课本课文一般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以了解文章结构以及语文知识,但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也需要训练浏览课文的能力,以为他们在课外阅读时对所要阅读的内容做出准确判断这一能力做准备。

浏览速读,要求学生拿到文章之后对所要阅读的内容进行迅速的判断,用最短的时间,对阅读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了解文章的核心部分,了解文中关键词,掌握文章大意,为下一阶段的阅读打好基础,语文教学一般要求学生进行预习课文生词生字,一般来说这个认识生词生字的过程即使学生浏览速读的过程,或者教师在上课前几分钟,教学生用最快的速读找出文中的主题句或核心段落,概况文章主题,了解文章大意,这种浏览式速读可以采取自由朗读,默读和齐声朗读的办法,也可以让学生跳读,总之这个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章重要信息,知道文章最重要信息所处的位置,然后根据这一初步判断,进入下一个阅读环节。

二、圈点勾画

在学生进行了浏览速读之后,需要对文章重要的信息进行细读,了解文章重要部分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的内涵和外延,学生们由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有限,对一些词句理解不是很透彻,这就要求他们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用笔勾画出来,以便于在下一个阶段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或者做进一步的阅读和理解。还有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看到精彩的部分,也需要进行勾画圈点,以备进一步阅读自己用,也便于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仿照那些优秀的句子和表达方式,这样,学生阅读课文时就能够不断的增加对语言的敏锐性,增加阅读的愉悦感,也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候的专注程度。

三、释疑解难

学生在阅读时候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圈点勾画或者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圈点勾画之后,就需要对所勾画出来的词句进行重点阅读和理解,要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再思考,再阅读,借助老师的讲解或者借助工具书进行思考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讨论,探讨,咨询,请教等等方式,尽量让学生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与学生足够的帮助,但是仅仅是帮助,尽量使用启发、提示的办法,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让他们尽量在自己的努力下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积极努力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已达到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全面推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可谓一举多得,不可不取。

四、赏析笔记

这是课内阅读最重要的一步,也是老师必须重点讲解和引导的一步,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欣赏课文,并指导学生记下新颖的观点和讲解,不仅仅要记住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还要记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讲述到的闪光之处,总之,要学生记住所有好词、好句、好解读。另外,关于学生做笔记,很多老师要求在笔记本上记载,但是,做笔记最好的地方和最有用的地方实际就是课本的字里行间。在字里行间做笔记还有个优势,就是要比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快很多,学生可以就课文里某个句子或者词语进行批注,而不需要把课本上已经有的东西在笔记本上在表示一次,这也减轻了学生做笔记的负担,可以让他们相对有更多的时间认真听讲而不至于漏掉任何信息。当然,并不是说笔记本是不需要的,恰恰相反,语文学习笔记本永远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学生的课外阅读则更多地需要笔记本来记住一些很重要的东西,详细记住所读到的内容的出处,以便于以后他们查阅,因为课外阅读不必课堂阅读,课堂阅读的内容就是学生课本,这对学生来说与找笔记本一样的方便,而课外阅读的课本,学生要找到课本并不方便,因此,课外阅读则一定要用到笔记本,让学生们在笔记本上记下那些他们认为是很优秀的词句,在以后的学习中或者写作中进行查阅。

五、摘录注记

这一环节是在老师讲解之后,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真理文中的重要信息,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落,这个环节,学生需要笔记本更多一些,当然学生还可以采取卡片形式,把好词、好句、好段落记到卡片上用于课后背诵。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反思总结的环节,更是一个针对课文内容再创造的过程,他们还可以对多阅读的课文进行批注,批注这段文字好,好在哪里,不好,还可以做哪些改进,这个过程,是学生能力全面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完成所有课文阅读题目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对阅读课文在阅读之后进行批注这一活动,要予以经常性指导,要让他们形成阅读好习惯,也有助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反思和理解,这有助于他们语言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培养方式,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语文课程,也有利于学生学号其他所有课程,让学生在所有科目学习中都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他们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阅读,是语言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语言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提高的很好的方式。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也对其他科目学习中理解课本内容有很大帮助,学生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大量阅读课本和课外书籍,提高阅读速度,也扩大视野,增加各种知识,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阅读一定要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阅读指导和引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补充课扩展课内阅读,让课内课外阅读互相结合,全面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学生的阅读技能要有全面的指导,要让学生会阅读,多阅读,让学生每一篇阅读都有良好的效果,也要对学生课外阅读予以帮助和指导,让他们所阅读的内容和书籍都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正君:《阅读教学语言特点论析》,《语文建设》[J]2007年第3期

[2]周秀芳:《例说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位》,《语文教学通讯》[J]2007年第4期

[3]廖贤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品位》,《中学语文教学》[J]2007年9月

上一篇: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语言特点 下一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