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24 02:43:0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分析

摘要:创新、创造和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本世纪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既是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有力措施,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求。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高职院校应着力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体系,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创业素质

进入21世纪,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对人类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其自主创业素质、精神和能力。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部2011年更名创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大学生是最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这说明我国正在系统推行此项教育,如:积极进行师资培训、种子学校(试点大学)重点培养、研讨会推展交流、举办创业竞赛等。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也摸索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时代与现实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是更加广泛和更高层次的就业,创业者既能创造自己的工作岗位,也能创造其他人的就业岗位。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扩大劳动就业面,提高劳动就业层次,提升就业率。因此,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创业,科教兴国要求我们应对国际竞争,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综合实力,实现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加强知识和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更好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人才的教育,是建设科技创新城市、构建创新型社会的需要。我国目前许多地方和城市正处于科学技术改革创新、工业化转型不断升级、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的重要关口,而教育和科技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确立3种理念,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本资源、高新技术产业是第一增长点。高职院校是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其主要目标,因而时代与现实要求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教育中,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高职院校自身的提升与发展需要创新创业教育

当前,由于高职院校不断扩招,进入社会的高职毕业生数量也年年递增,就业压力持续上升。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国家机关和企业都在增效减员,因而导致了就业岗位的不足。而我国毕业生大都倾向于在国家机关或大企业谋职,这样毕业生的需求和人才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就不能很好地对接,造成了就业形势的严峻。而高职院校起步晚,发展时间不长,缺乏办学经验,如:部分院校硬件不足,实验、实训条件较弱等,导致了高职毕业生给社会的印象欠佳,社会对高职生认可程度不足,不能令社会满意,其结果就是高职院校招生艰难、高职生就业更艰难的情况。为提高高职院校的声誉,解决高职生的就业难题,在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很有必要。

(三)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学生思想丰富,个性活跃,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既能开发他们的个性特长和潜在能力,又能为他们今后在市场竞争中创造良好的条件。高职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夯实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为了未来能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要学习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着力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要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对刚刚进入校园的新生,首先要注重唤起他们的创业愿望,激发其创业激情,帮助他们打消“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随后在校的几年里,要时刻采取渗透结合的方法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就是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勇于质疑、挑战权威,参加工作后要善于用脑、用心、用手,创业后要敢于开拓,敢于冒险,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有良好的心态。高职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只限于培养学生办企业、开公司、做生意,而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从多方面提升其专业基础知识、动手能力、领导水平及身体素质等。

二、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高职生是我国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较强、厌学情绪严重,社会适应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心理耐挫能力相对较弱,开拓进取意识较低,缺乏创新创业激情。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重要的是如何针对高职生的这些特点,寻求良好的解决办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最为恰当有效的方法。

(一)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德国等都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创新和创业人才,我国也已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要使高职教育达到从重知识学习到重能力培养和从学知识到用知识的转变,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品质和技能。因此,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要面向社会和市场设置课程,增强实践性,突出应用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工作中,开设一些有关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规划运筹、政策法规等方面知识的选修课或讲座,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编写涵盖创业心理、创业指导、创业能力、创业风险、创业技巧等内容的教材,鼓励学生勇于服务社会、自主创业和自我提高;三是构建实用的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加大实验、实习、实践的教学课时量,把职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社会实习实践,使学生承受挫折、磨练意志、提高技能、培养能力;四是将创业经营方面的内容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的同时,在规划运筹、社会生产、社会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得到锻炼提高。

(二)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职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促进其就业与生存的重要途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高职院校在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教育模式中,通过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行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措施,面向行业、企业办学,找准了学校与其的利益共同点,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企业得到了大批适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得到了企业全方位的支持,二者之间构筑起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完成了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强化了技术技能实践,实现了预就业,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突出高职办学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机制。一是建立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体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行业参加生产劳动实践,熟悉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参与技术改造创新,了解企业行业需求,掌握经济技术信息和今后的技术发展前瞻,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有效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改革。同时教师也可以承担企业行业有关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参与其技术项目技术服务的改革创新;二是加强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依托企业、行业,建立创业实习、见习基地、创业模拟公司,进行创业演练、创业模拟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践氛围,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创业实践条件;三是对学生进行订单定向培养。根据企业、行业需求,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与其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选择专业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毕业后直接在企业行业就业;四是对高年级学生进行面试和基本技术技能的测试考核,择优推荐学生直接到企业行业定点顶岗实习,提前为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学术水平,还要经过专业技能的实践锻炼后,有一定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便承担起对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创业的引导。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引聘结合,用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一方面是积极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如: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应用技能和理论素养的教师。另一方面是将校外有实践经验、符合教师资格的在职人员聘为兼职教师,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授课技巧;二是加强教师专业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现有教师提供生产实践和继续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如:让理论教师深入实习实训基地,到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一线实践锻炼,提高其实践教学技能,逐步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三是校企合作、产学互动,鼓励教师承担企业行业等生产科研部门的实用技术研发任务,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和科技服务与开发,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带入课堂教学;四是组织教师进行相关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培训,参加国家有关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等级的考试考核。总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我国经济建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永跃,胡蓓,孙鹏.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2]谢秀琼“.宁波帮”精神对现代高职创业教育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贾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1(8).

[4]李存金.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途径与机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1).

[5]陈英杰.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主体行为的影响[J].高校教育管理,2013(3).

[6]孙艳菊,王智.新形势下开展毕业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6).

作者:曹璟 单位:山西警官职业学院

上一篇:工程施工中的会计管理分析 下一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把控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