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学在中专卫校中的困境

时间:2022-09-24 11:54:25

中医教学在中专卫校中的困境

[摘要]中医的学习不像其他专业的学习,不是单学书本知识就可以成为中医的。目前中医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绝大多数中专学校中医教学也处于人才匮乏、学科萎缩、发展受限的尴尬局面。改革目前中专卫校学生只学习中医基本理论,对中医临床操作技术基本没有要求的制度迫在眉睫。

[关键词]中医;中专卫校;教学;困境

按照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及地方卫生教育部门制定的中等专业卫生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同西医专业开设一定学时数的中医学教学课程,其目的是使医学生对中华民族医学有所了解,但教学效果与初衷相差甚远,收益甚微,很不尽人意,教学双方受困。对此,笔者的看法是:

1 教法陈旧

中医教学的方法多少年来都是口耳相传或师承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口若悬河,振振有辞,学生听后不知所云,课后自学亦百思不得其解,加之实践性教学环节十分薄弱,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再加上西医医学生在中小学学习中接受的是现代科学的教学模式,上中专后我们以传统的方式给学生灌输中医学理论和知识,两套理论体系产生冲突,易使教学双方陷入困境,使学生对中医教学产生走过场、形同虚设及不科学的感觉。

2 教学内容难有共识

中医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观念,理论核心是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等,临床诊疗特点为辨证论治,但因其理论体系中的诸多概念具有不确定性或模糊性,如比较典型的命门、三焦、经络等,而概念又是构成理论的基石,中医理论因受时代的限制,缺少像现代医学的人体学组织、形态、结构作为认识的基础,所以使理论体系的论证和可知性大打折扣,甚至某些理论在不同程度上给人们造成了中医是“玄学”的认识。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某些学生提出的不确定性问题,教师亦很难给学生一个圆满的答复,从而导致了中医不能自圆其说的境地,难以顺利地驾驭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时对中医理论产生了疑惑。

3 临诊技能教学方面缺少可信的标准

教材内容滞后,教、学员无所适从。编写医学教材难,编写中医学教材更难,一方面是由于中医代表性病种急剧减少,政府对中医研究投资不足,研究人员对这些疾病的研究兴趣减弱,使中医在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其他疾病相比显得落后;另一方面新出现的传染病不断增加,但中医对此缺乏成熟理论的指导。如何在一本负责任的教科书中既简明扼要又面面俱到,既介绍定性定论的学术问题又要兼顾当前发展动态?这的确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教师在备课时,不得不在教材之外大量参阅一些新出版的专著和学术资料,并尽量吸收一些重要的已有定论的内容。但是,学生对此意见很大,他们虽然不反对接受新的东西,但他们需要有与教员授课内容基本一致的教材。现代医学在诊断技能等方面都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现代医学生的学习亦习惯于“理论――实验实习――自学”的方法,从理论和实验实践的结合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而在教学中有可供检验、验证,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标准,使学生在学习中心中明了,学有所进。而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则不然,尤其是中医临诊技能及中医精髓辨证论治,舌象、脉象就更难教,学生亦很难学,如“证”的含义概念宽、因素多,难以把握,与医学生已经了解掌握的现代医学的疾病概念有较大差异,中医认为主证主要根据望、闻、问、切四诊而确定,但其中的舌象、脉象缺乏西医的标准化检测检查仪器,尤其脉诊是“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只靠教者的言传和学者的意会悟性,每个人的感觉和理解、认识不同,都可能造成诊断结果带有个人的主观性或不全面性。再如辨证论治是医者通过四诊合参而进行,其结果易变性大,对相同时间的相同患者,在不同医者的辨证论治中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而没有一个可供测量的标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将成为我们中医理论教学的障碍和阻力。

4走出困境之管见

中医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现代的年轻人对中医逐渐疏远了。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一部分,是中国科学的代表之一,是中国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的进步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以其坚实的本体论基础而持久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儒必通医就是最好的说明。

中医学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其语言结构、思维方式及理论结构均不同于现代科学,对于尚未打下现代科学知识基础的中专卫校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存在一定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提高中医教学质量,需要师生共同努力。青年学生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创新性和求知欲望,若能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有助于学生掌握中医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中医理论教学在中等专业卫生学校受困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或内在的某些缺陷,但亦不排除一些人为的因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中医学无法与现代医学的课程抗衡,受困有其必然性。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困难,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重建新体系,尽快使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或最大限度地接近。然而,此项任务是繁重的,在短期内是难以完成的,但我们要坚定一个信念,无论在教学中有何困难,我们绝不能在卫校教学中对中医采取“取消论”,宣扬中医“无能论”或“无用论”。开设中医学课程的意义在于传承我国医学遗产,丰富世界医学宝库,解除广大人民群众疾病,其关键是如何转变教学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如何应用好辩证唯物论,对中医的学习由“全面继承”转向“批判继承”。教师在讲授中要善于运用中西医学比较研究的成果,强调祖国医学曾为人类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启发医学生能全面认识中医学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努力创造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要妥善选择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自学、谈论、实践课时,激发学生热爱中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的欲望,努力寻求改进教学方法的突破点,本着不唯书、不唯古、只唯实的精神进行大胆尝试改革,走出目前的教学困境。 (收稿日期:2007―01―08)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银川市西夏区高考学生近视情况分析 下一篇:药品流通企业物流操作人员需求调查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