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教学探析

时间:2022-09-25 02:28:57

中医儿科教学探析

教师如果善于学习研究,抓住儿科特色,教学就会生动活泼有吸引力。笔者总结自己多年教学工作,认为一个好的中医儿科教学课程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特质。

1中医儿科学课程应该向孩子一样生动有趣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高等教育不断的变革,中医儿科学也和其他中医临床教学一样,教与学不时会发生一些碰撞,教师如何提高自身讲授水准,适应新时代高等中医教育要求,是每个讲授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医儿科教师就要立足于中医教育与儿科特色这二点,提高自身教学修养。小儿脏腑娇嫩,生机蓬勃,这种天然的学科活力与教学艺术融合就可以成为生动有趣。

2讲授者要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中,之前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以及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应用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对这些基础知识不只是一般的领会理解,而需深刻体会,以便需要时信手拈来,解释分析儿科临床问题。讲授者对小儿生理病理及各个疾病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的讲解不是简单重复过去所学,而是融汇了自己多年研习及实践体会的解读。这样学生可以感同身受,不会乏味。

3讲授者要有切实的临床体会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主要目的是要学生了解掌握儿科疾病的诊疗方法。而疾病的表现千变万化,教师单凭口头和文字描述,形式单调呆板,学生有时不易理解,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因此教学人员必须承担一定量的临床医疗工作,对小儿疾病的诊疗有切实体会,能够深刻的理解与掌握,讲授中无论理法方药哪一个环节,学生不易理解,或者需要强调,加强印象,甚至为了活跃气氛,调动学生情绪等等都可以举例引证。如一味药,一个方,一个病案,教师是亲历者,生动地描绘给学生,学生会很有兴趣。举例不仅要讲得,还要讲失,他人的弯路会使学生记忆深刻。学生对于典型病案尤其感兴趣,教师结合课程适时提出一个临床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围绕病例逐步深入的提出若干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可以加深对这一疾病的了解与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常常是学生头痛的事,教师结合临证案例会让学生轻松释疑。总之,中医儿科学这门临床学科,需要教师时时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实际案例,但教师自己的亲身实践讲起来更生动,更深刻,更使学生感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临床活动,实践中注意收集一些对教学有意义的素材,融入教学中,这也就是教学相长。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们汲取信息的能力极强,甚至超过了教师的能力。如果教材的内容只是一般的常识,没有特殊之处,学生自学很容易理解,并且他们还可以通过教材以外的其他途径如教学光盘、互联网等很容易获得更为丰富多样的资料。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如果仍然毫无新意地图解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可能不大。因此,有时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角色和地位,由课堂上的绝对权威转变为一个倾听者,场外指导,答疑解惑者。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激发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兴趣,让他们自学教材,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围绕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共同解决。这样就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角,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教材中的幼儿急疹、风疹等疾病,很容易理解,只需记忆,就可以让学生自学,自己在网上找皮疹图片加深记忆,然后提出问题,互相讨论,最后教师概括总结。通过这样的学与教,学生学的积极,知识理解的扎实。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积极性决定着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力。

5中西医取长补短

中医儿科学历经数千年积聚了宝贵的防治小儿疾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至今弥久愈新,在一些疾病的防治中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当今常见的小儿肺炎、腹泻病的治疗中医大有可为。讲课中对中医优势病种就要讲透。但是作为新时期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师,必须承认中医教育不可能完全姓“中”。中医是科学,科学不可能一成不变。更何况,我们深知中医学确实有局限性,不能解决临床所有问题。而且中医学有些概念还模糊不清。中医一定要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包括现代医学的成果,来完善发展本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儿科病种也发生着变化,如手足口病、川崎病等是新近发现的疾病,在古代医籍中难寻对应疾病。再如肾病综合征的激素治疗,是中药一时不可取代的。特别是西医在危急重证抢救治疗时的作用是中医需要积极学习的。因此,为了发展完善中医儿科学,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合格的中医毕业生,教师要博采众长,扬长避短,发扬中医,借鉴西医。

作者:孙桂莲

上一篇:中医内科学病机教学 下一篇:中医类别全科教育培训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