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3 12:08:17

宏观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指出政策法规不完善、就业市场不规范、统计指标不科学和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不到位等因素是影响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法规的落实,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强宏观就业市场的分析,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宏观;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1.大学生就业质量

从高校层面来看,就业质量是指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在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联、与自己的学历水平相匹配,并且和自己所就读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更主要是的要符合本人的就业意愿。而从大学生的层面来看,就业质量是大学生所从事工作的优劣程度、社会评价,以及工作本身是否满足大学生个人需要的程度。

2.宏观层面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1政府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不到位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高校的多年扩招形成了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的局面,而政府和主管部门在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发挥不明显,政府在营造自由宽松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和调控人才的合理配置等方面的调控作用并不显著,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第一,主观方面,由于地域、就业机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引发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的非理性流动而造成的人才相对过剩的问题日益增强。第二,客观上,快速增加的就业人口,使有限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就业人群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能有效的发展经济,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的压力也会继续存在,也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根据就业弹性理论,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是有一个比值的,也就是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的变化,随着GDP的增长可以促进就业,创造就业的岗位,但是在我国,近些年由于高校扩招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成为全国就业难的一个缩影,经济增长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在不断降低,而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又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变得越来越明显,就业弹性越来越低。而政府在这种情况下的引导和调控的能力又在不断弱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2.2法法律法规的保障不完善律法规的保障不完善

目前,虽然国家和政府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制定了很多规定,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但是这些规定还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关于劳动合同条款细则的规范性、劳动报酬的具体支付标准和方式等都缺乏明确的规定。在这种状况下,当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寻求法律保护的时候,缺少明确的法律支持,无法对那些违法行为起到惩处和威慑作用。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也存在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对大学生的劳动保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而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这些违法行为的处罚也不够明确。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质量。

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纠纷情况日益增多,也给维权方面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劳动监察部门的工作,不仅受到自身能力和条件的制约,法律和法规不健全也影响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间接地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2.3就业市场不规范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不规范。第一、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的时候片面重视高学历,造成很多毕业生不能将业务能力和工作岗位对应起来,使毕业生不能成功就业,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第二、就业公平性缺乏保障,在现阶段,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家庭的人脉和社会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风气造成了很多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失去了进入单位的机会,相关的就业主管部门也缺少有效地制度,很难保证就业公平。

2.4就业统计指标不科学

在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中,已将就业情况与招生工作紧密联系,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在“关于进一i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如果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偏低要控制其规模或者减少其专业的招生人数,如果连续两年的就业率仍然达不到50%的专业需要减少招生人数,如果连续三年出现就业率低于30%的情况,该专业就要停止招生。各高校对就业率表现的格外重视,也出现了某些高校在就业率方面造假,使用虚假的就业率也就失去了这个统计指标的实际意义了。

3.提{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日益增加,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难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这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也是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面,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考虑大学生就业还要考虑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下面仅从宏观层面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1积极落实和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政府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时,应及时的针对当地的就业形势和就业质量的现状,政府及时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近几年,国家为保证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出台了相关的对策。

3.2加强宏观就业形势分析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的社会、经济、科技、现有的人才状况,以及本地区的教育规模等因素,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本地区未来几年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依靠科学分析的结果,合理制定人才的需求规划,积极主动的调整和优化高校的专业设置,改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盲目性,有的放矢的提高就恶意质量。

3.3加强政府的监督职能

政府要从宏观层面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制度,要求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切实保障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以法律的武器确保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3.4提高就业能力以提升就业质量

政府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他们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影响其就业质量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要积极加强素质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大学生的主观层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3.5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纳入就业评价指标

在我国,各级部门和各个机构往往更多地使用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就业状况的指标,但是这个指标过于单一,很多高校出现了单纯追求就业数量忽视就业质量的情况,这些高校盲目追求就业率,希望靠较高的就业率作为吸引生源的对策,这种短视的做法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将就业质量引入高校就业状况的考核指标中,可以有效的改变高校单纯追求就业率的状况,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是一个考核,有效的促进高校从就提升就业质量的角度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意义重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政策,净化就业环境,提供合理的就业统计标准,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伟,李永能,黄宜,刘鲁峰,张东艳,王长伟.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考虑的六个维度[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2]韩婧.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重庆工商大学.2014(5).

上一篇:地方性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研究 下一篇:技工院校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