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研究

时间:2022-10-04 06:22:34

地方性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研究

摘 要:本文以地方综合性本科高校――湖北理工学院为例,通过自编调查问卷,对该校近35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策略。

关键词: 地方性工科院校;创业;调查分析;实证研究

从创业角度来看,大学生具有学科比较优势,思维活跃,勇于挑战,富有激情,这些都是创业成功如否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大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创业精神的培养,注重心智的历练,积极引导大学生成功自主创业。作者对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生创业情况进行调查,不断摸索以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业教育模式,这对促进毕业生积极创业、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于2014年11月进行,调查对象为湖北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涵盖机电、电气、管理、外语、环境、计算机、师范、艺术和国际教学九个学院。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5份,有效回收率93%。(具体可参见表1)本问卷有23个问题构成,其中选择题21个,开放题2个。问卷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创业态度与认知、创业实践选择、创业教育与支持等。调查以问卷调查法为主,采用自填式法。 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再由调查员当场回收。问卷采用抽样派发,在各年级各专业均有分布,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准确度可以有效保证。同时,笔者多年从事创业教育工作,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赛事并均获大奖,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这些对本文观点的形成都有直接作用。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创业态度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本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呈现以下特点:(1)对创业普遍感兴趣,很有兴趣43.6%,一般32.2%,这与国家创业政策宣传和校园创业文化息息相关。对大学生创业普遍持认同态度,认为创业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选择和实现理想目标的重要途径,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知识,对创业的渴望较为强烈。(2)选择创业较为理性,在创业的价值取向调查中,对“创业的首要出发点”的选择依次是完善职业规划52.2%,增加社会认识27.8%,解决就业15.1%,获取更多财富7.2%。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创业动机并不是将赚钱作为首要目的,而更关注通过创业经历来获取社会经验,增加社会阅历,完善职业发展规划,最终实现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最高目标――自我实现,创业目的清醒理智,创业的动机单纯,创业的终极目标崇高。但同时也反映些问题,如对创业前景预测比较暗淡,迷茫27.3%, 有压力56.8%,这与当前创业环境息息相关,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创业保障体系,导致部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安全感。(3)处理创业与学业冲突时,休学创业4.6%,放弃创业学习21.2% , 边学习边创业62.8%,找人创业事务14.2%,这说明学生在解决创业与学业冲突中坚持以学业为重兼顾创业,选择较为理性,二者合理协调,寻求共赢。(4)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诸多,依照其重要性排列:个人能力、机遇、市场环境、创业伙伴、相关政策、家庭以及群体因素。可见个人因素和机遇主导着创业是否成功,其中个人因素占最主要的位置,而个人因素即为学生所具备的创业综合素质,这正是学校应该赋予创业者的立身之本,可见在学校进行大学生创业综合性教育十分重要。

2.创业实践选择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创业实践选择上呈现以下特点:(1)在创业时间选择上,在校期间4.2%,毕业时12.8%,工作一段后68.2%,只要有创业意愿随时可以14.8%,可见大学生在创业时充分考虑创业所需基本条件因素,创业不冲动、不盲从,注意社会经验和人脉关系的积累,一般是在对社会有较深认知的基础上开始创业,选择创业时机慎重理性,以保证创业成功率。创业之前准备工作,参加创业计划大赛20.5%,看创业书籍18.6%,到企业实习42.4%,求助创业型企业家18.5%,可见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注意理论知识储备、实地考察学习和求助创业成功人士三者的兼顾,特别是重视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创业成功的必要因素,然后才从事创业工作。在创业形式的选择上,60.6%的学会选择“合伙创业”,28.2%选择“自主创业”,仅有11.2%的学生选择“家庭创业”。从中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已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绝大部分都选择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业,这可能和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个人的力量、精力、资金、时间、人脉、经验有限有关,采取合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创业的成功,降低风险。同时,从中反映出大学生较强的独立意识,不愿囿于传统的家庭创业模式或者依靠长辈的基业,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业精神,同时也是家庭长辈创业精神在他们身上的反映和延续。(2)创业领域多样化,富有时代特征,方向明确。选择生活服务业32.4%,专业咨询业l2.8%,生产制造业l5.2%,创意服务业39.6%。这一方面反映大学生就业期望值的下降,大家愿意从事第三产业,而较少涉足第一、二产业,同时又能与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规避创业风险。创意服务业占主流反映创业中的精髓就是创新,有创新性的创意服务模式才是成功的关键。在创业区域空间选择上,比例分布均匀,根据创业方向决定地理位置的选择这是科学合理的。在选择创业伙伴时,有经验的人48.2%,学历高的人7.2%,有资金基础的人44.6%,这表明创业经验和创业资金成为在校学生创业过程中最欠缺的,同时也反映了学历并不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学历的高低不是寻找创业伙伴的必备条件。(3)面对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的有28.2%,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有56.4%,通过吸引风险投资的有28.2%,通过向亲朋好友借钱的有35.2%,自己积累的有63.8%,其他的有8.2%,在这些情况中选择最多的是向银行贷款和自己积累这两方面。现实中大学生创业除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外主要的是资金问题,由于银行贷款的利息高和自己的积累有限,所以造成学生筹集资金上面临困境,导致很多创业想法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

3.创业教育与支持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在开展创业指导课程形式与学生对此课程的需求中:必修课19.2%,选修课17.6%,专题讲座23.6%,组织课外创业活动或创业竞赛45.9%,聘请专家专项辅导62.5%,各种创业模拟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提升创业素质的主要途径,聘请专家专项辅导可以弥补本院创业教师实战性教学能力不足的缺陷,使创业教育从校园走入社会,加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实践性。在“最希望高校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是什么”的选项中,依次顺序是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是提升他们创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在学院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学生希望课程内容注重:市场营销25.3%,财务管理15.9%,企业实务23.5%,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32.8%,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29.3%,加强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训练,是有利于当代学生自我中心特征消解,更易于溶入社会。学生对创业的了解淡薄,可能促使他们在未来的创业存在盲目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35.2%;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40.2%;要考虑继深造8.1%;亲人的反对8.9%;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10.3%。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创业中面临的首要障碍是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与资金不足。因此希望在大学的学习、工作中提高自己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填补在创业中的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的缺陷,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在校期间都希望能在社会做兼职的根本原因。在“大学生创业最需要什么?”的选择中,最需要的依次顺序是学校提供各类创业培育与服务、个人强烈的价值志向、大学生创业基金支持、得到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与服务、个人或团队研究成果或专利。个人强烈的价值志向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创业素质的起点,学院应将此项工作贯穿始终。在“学院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应该采取何种措施”的调查中,学校提供配套资金48.2% ;纳人大学创业园区提供场地、实训设备等环境和服务90.2%;将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25.3%。因此,学院建构有效的创业教育运行和保障机制,为学生自主开展创业实践提供资金、环境、政策和其他条件方面的支持,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日后成功创业夯实基础。

三、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的结论:

1、要转变教育理念,调整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要有开放办学的理念,全方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综合性素质的创业人才,营造创客氛围,逐渐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2、整合校内资源,构建创业教育的实现机制。实行课程改革,强调和尊重学生参与课程设置的权力,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建设适应创业教育的师资,通过教学、科研、实习和技术开发、企业挂职锻练、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创业教育教师。

3、优化校外环境,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做好创业政策的落实与完善,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运用、争取创业政策;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地方政府可采取类似发达国家的政府、社会、银行三条渠道争取专项基金和贷款的做法,设立一定资金规模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政府或企业学校担保贴息贷款,信用担保贷款等。同时可以由政府组织设立科技创业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和“孵化台”;强化创业培训;完善服务体系等。

4、通过学生模拟实验,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一是利用实习期间进行创业实践训练,主要方式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参观访问是有明确主题的创业意识类的专题活动,如参观某个白手起家现已成为明星企业的民营企业,访问某个创业成功人士,请他介绍创业的奋斗历程等。二是尝试创业模式,即利用假期到公司去打工或参与别人的创业活动。也可尝试营销、竞技类的实践活动。还可以结合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举办各种培训班或开发、设计新产品等。此外,实践活动通过吸引校外相关专业学生和本校外专业学生的参与,为学生间交流、沟通提供平台,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三是模拟性实践,参加创业实践情景的模拟,进行有关创业话动的情景体验或拟出创业计划、创办虚拟公司等,如“ERP企业沙盘模拟大赛”、“跳蚤(二手)市场”、“模拟营销策划大赛”、“模拟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

[参考文献]

[1]金超帆,郑云龙,董若涵,郑明远,钟月h.大学生创业成功要素实证研究[J]. 北方经济. 2011(08).

[2]朱其训.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J]. 华东经济管理. 2010(06).

[3]纳生・阿森著,陈奎宁主译:美国创业宝典[D].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02).

[4] 王维舟.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13 (03).

[5] 鲍冠艺.浅析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模式[J]. 改革与开放.2009(05).

上一篇:中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下一篇:宏观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