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之设想

时间:2022-09-22 07:16:07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之设想

【摘要】我国的创业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创业教育模式尚存在较大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对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进行积极地探索,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

当前,加强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把创业教育形容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成鼎立之势。但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亟待人们通过研究和实践,努力构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业教育起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1966年,印度提出了“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当时还未有“创业”的提法,“自我就业”的含义大致与目前我们“自主创业”一词相当。到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实施以创业教育为载体的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将创业教育设置为正式课程且颇具规模。这些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大大缓解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且给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如美国的微软、Google等由大学生创业而崛起的企业,为增强国家的科技、经济竞争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在这个大环境下也逐渐重视创业教育,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随着国家对创业教育加以重视,创业教育在相关的法规政策、创业竞赛开展、创业课程的开设、创业研究等方面举得不俗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

如前所述,创业教育是继学术教育、职业教育的“第三本护照”,但创业教育并不是分离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外,而是融入其中。融在学术教育中的创业教育,更多地需要掌握新兴的科学、尖端的技术,属于知识型创业,可以说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融于职业教育的创业教育,则属于技能型创业,和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匹配得更密切一些。而目前在进行创业教育的相关探索并形成一定的体系的高校,多属于侧重学术教育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基本上还停留在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并没有将其融合于教育体系之中。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对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进行积极地探索,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没有建成系统的学科体系

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创业课程成为学生的选修课甚至必修课程。教师主要以分析创业者的案例为主,让学生从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得出经验,积极进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一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但是,高职院校实施的创业教育还浮于形式,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基本上还停留在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并没有形成体系。或者只是针对特定专业如工商管理、经济贸易等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创业教育课程,更多的大学生空有创业激情却内力不足。创业指导也仅仅停留在对创业团队创业过程的扶植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来看,没有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作为选修课,创业教育还是孤立的课程,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学科内容。

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讲课的老师多是专职辅导员或只是对创业理论有所研究,真正有过创业经历的人非常少。而创业是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因而,师资力量和整体质量都有待提高。创业大赛的指导工作多是由从事招生就业工作的专职辅导员承担,具体指导也大多是宣传一些创业政策、创业形势、创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很少有专业或专职老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指导工作。

2.创业竞赛没有融合应有的专业技能

为了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创业教育空间,学校建立和开放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同时,以社会活动为依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业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是以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业素质为目的的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地思考和动手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但这些模式偏重于具体操作和技能培养,都未能把创业基本知识、基本素质的培养同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未能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存在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由于资金、条件、专业的局限,往往把大多数学生排斥在创业教育之外,这与市场经济的日益竞争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努力构建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创业园没有形成“仿真”的社会环境

其特点是商业化(或半商业化)运作,设置专门机构,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等。有些高校把社会资源引入创业园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创办创业园,也是目前我国高校最典型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高职院校也纷纷效仿,成为宣传创业教育的典型。但是,很多创业园只是“昙花一现”,莫名失踪。原因莫过于缺乏系统管理、创业资金不足、缺乏制度保障等等。很多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空有理论,一旦付诸于实践就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对于大局层面,也缺乏细化的政策法规。近年来,面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大力主张鼓励大学生突破就业瓶颈,实行自主创业,并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者给予一定的税收、贷款、登记等政策优惠甚至奖励政策。诚然,这类优惠或奖励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鼓励作用,但由于许多相关政策缺少具体实施方案,导致在执行中很多优惠难以落到实处,加之创业手续办理程序复杂,往往容易打击年轻大学毕业生创业的耐心和信心。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的模式构建

创业基本素质主要由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业知识组成,因此,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能力、塑造创业精神、形成创业知识。

1.加强创业启蒙教育,营造创业的浓郁氛围

首先,使学校的各种活动成为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如组织社会调查、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讲座等。其次,从学生入校起,就开始对其进行创业引导,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创业宣传,使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再次,要利用各种学校媒体积极宣传先进经验和成功典型,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开展讲座,高职院校学生对创业缺乏信心和勇气,而创业有成的师兄师姐是最好的榜样。让他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和业绩教育广大学生,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学习创业方法,激发内在潜能,使他们感受到创业成功者就在他们的身边。营造出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在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2.打造专业师资力量,提高创业的指导水平

为了行之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就必须建立一支具备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具有职业指导资格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生涯指导师的认证培训,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基于自己的办学条件,可以采取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方式,实行双导师制,聘请当地创业成功人士和企业家到学校讲座或授课,最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来为创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针对这些校外资源,可以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实训实习,让学生了解行业特点与企业运作方法,拓宽行业知识,强化学生的创业和竞争意识。

3.开展相应实践活动,提高创业的必备技能

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学校要为参与创业活动的学生提供制度保障,某些高校甚至允许大学生进行休学创业,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适当的场所和条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可以设立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计划书经评估后进行创业初期的融资,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与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练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训练。鼓励学生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模拟大赛等活动,形成“创业教育”实践群体,切实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四、结语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校与社会力量,甚至国家的政策法规等共同合作才能取得一定成效。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师资、经费、实践基地、制度保障等问题。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巨大的资金援助和完善的政策体制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样,中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实践也离不开各级政府在创业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法律援助、市场咨询等方面的协调努力。为此,中国政府应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对已有的一些优惠政策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一些改进,加强可操作性,从而鼓励更多憧憬创业且具有相应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傅志平,杨雨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13).

[2]周小果.关于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18).

[3]肖智润: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实施策略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8(12).

作者简介:张玉英(1982-),安徽桐城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

上一篇: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 下一篇:三螺旋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