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反思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2-09-22 09:14:51

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反思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而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具备反思能力,他们只追求做题速度,而不注重效率,并且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导致做题事倍功半.文章针对高中生数学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其反思能力进行实践研究,进而提高学生反思能力以便于其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理论;实践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针对相关数学知识,虽然对基础知识进行了重点强调,并同时对学生加以指导,特别主要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指导,但是学生往往还是无法领会到精髓.他们在面对同一类型的题目时,仍然存在不会解答的现象.文章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进行重点论述,并借助相关案例论证相关论点,谨以此提供参考.

一、数学反思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反思,顾名思义,即思维反复操作.针对高中数学学科来说,这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必须灵活转变,并进行反复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必须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对题意的反思,学生在读题过程中是否真正理解题意?反思解题步骤,解题步骤是否做到选择最简单的方式等等.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因而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反思能力,尤其针对思维规律反思,教师要使学生逐渐养成反思习惯,并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反思训练,如举一反三、反复训练、殊途同归等等.开动学生大脑,最终促进学生形成反思能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以及速度,进而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至关重要,这不仅可以运用到数学学科上,而且还可以在其他学科发挥作用.

二、提高学生反思能力的基本措施

(一)反思题目条件,提高思维灵敏度

高中数学知识有限,但是题目形式灵活多样.针对同一知识点,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可以基于多个方面考虑,比如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还有不同的题型.面对新题型,学生通常觉得难以理解,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点运用并不灵活,因而对于题意理解有所偏差.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反思,查看这其中包含的知识点,对于题意的理解也应该进行反思,尤其是针对理解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思维有序合理.

本小节以具体案例说明上述论点,例如:设A={x|2≤x≤6|},B={x|2a≤x≤a+3|},若B包含于A,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它考察的是集合和不等式,这两者之间相关应用,根据题目条件可知,B包含于A,根据这一条件,对B分组讨论:①当B≠φ时,则有2a≥2[]a+3≤6,解得1≤a≤3②当B≠φ时,2a3,综合①②得a≥1.针对这道题,其解题思路必须明确,对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分析透彻,挖掘潜在的条件.涉及分类谈论时,做到不重不漏,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敏度.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遇到一定的阻碍.通过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可以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具备思维逻辑能力,促进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文章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反思能力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促进高中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符进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4(03).

[2]杜满库.高中数学能力教学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3]刘海娜.浅议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

[4]周伟林.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变革的相关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上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构建生态环境措施探究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