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2-09-22 06:37:36

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 本文研究了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基于示范性建设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改革、学制设定、课程体系建构与整合、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考核、评估体系的制定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解决如何使新的教学理念、体制、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具体应用,着重解决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人类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展的基本动力和制胜法宝。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宽知识、高技能、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的充实和支撑。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应用性不仅是继承应用,更是创造性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学生的迫切需要。高职学生除迫切需要在学校学到做人的知识和基本技术以外,更渴望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专门的训练和培养,掌握迎接社会竞争的智慧和思维方法,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提高工作适应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创新型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

2.1国外研究情况

2.1.1 CBE人才培养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以能力为基础,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2.1.2“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按工厂模式办学校,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

2.1.3“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2.2国内研究情况

我国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都按“能力本位”的理念构建。根据能力本位原则和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特点,一些学校创建了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

2.2.1“品字形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主要适用于宽口径专业,即将宽口径专业的全部课程分为公共课模块、职业群基础模块及各专门化方向的方向课模块,三种课程模块构成“品”字形。

2.2.2“企业推动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构建的模式,较典型的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企业直接引入职业教育,让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目标明确,整个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协议而展开的,理论上可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的“零距离”。

2.2.3“T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继续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T”上面的“―”表示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人一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横向拓宽,“T”下面的“”表示专业能力的纵向深化,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的岗位针对性。“―”与“”紧密联系,互为支撑。

3.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3.1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对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国内几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我国传统高职教育观念和现行高职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基于数控技术专业,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开发、制订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现有班级为基础选择,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试验。在实践中检验、修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形成合理、先进、可操作性强的数控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3.2创新体系与培养现实相结合

课题的研究立足于现有的高职学院教学条件,充分借鉴以往的教育实践经验,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在现有的体制下,对培养目标、学制、课程体系、课程设计、质量评定、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形成新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推广价值强的、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和目标的数控类专业创新型人才高职培养体系。

3.3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在新的模具类专业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高职培养体系中,尽力实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应用技能培养为核心,在基本素质教育中强调“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在应用技能培养中贯穿国民素质和工作素质训练;使两者相互渗透,水融,实现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的教育目标。

4.结语

在具体解剖数控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探讨了教育教学模式,对其他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直接借鉴,期望能全面促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复合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铁岩.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2]吕光军,陈玉华.高职教育有效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8):36-38.

[3]李津石,徐挺.新时期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34例的临床效... 下一篇:基于LED应用的平板热管散热器的数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