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课堂中的一些常见教学问题的初步探索

时间:2022-09-21 11:33:36

对化学课堂中的一些常见教学问题的初步探索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化,化学课堂教学能程度不同的体现新课标理念,但是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思考。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化学课堂中的一些常见教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发挥不够,化学基本计算的教学方式思路分析不明确,要有详有略,概念教学方法不科学,应该抓住关键字词,讲清概念含义,问题设置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关键词:化学;主体性;分析;循序渐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化,多数的化学教师普遍对新课标的学习比较重视,课堂教学能在不同的程度上去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很多的的学校化学课堂变化幅度很大,培养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注重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实施,能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为主要任务来进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比较高,都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想方设法。但从实际的具体的化学课堂情况来看,课堂教学环节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思考。下面就是我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的一些初步的归纳和概括,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的。

一、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发挥不够

教学活动不能全是教师的传授知识、也不能全部都只是学生独立的、自由的探索和研究,当下化学教学应该采用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而且同时又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模式,教学方案中应该包含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包括思维活动、操作活动和交往活动。化学学科中的操作活动主要有学生的观察、学生实验、亲自实习等,将一些的演示实验改成由学生进行的探究式实验,让学生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完成实验设计;思维活动来自问题的设计,所以教师应该设计那些能诱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适合师生展开对话的发散式的化学问题,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往,让学生在交往中获得实用性的知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在过程设计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兼顾学生的个好,优生与差生在班级的排列和分布,要尽可能地照顾那些学困生的学习实际。学生活动的形式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动,如“自己思考一下”“相互讨论”“互相交流”“互评评价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不是对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的一种弱化,原则上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宜解决。例如在进行“分子”等物质结构的知识讲解时,学生的活动形式与时间应以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时应以教师的口头讲解为主,通过教师的丰富的知识传授,把学生根本看不见的微观的东西转变成学生易接受的知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应该是教学过程设计不但是现在而且将来仍然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化学基本计算的教学方式思路分析不明确,要有详有略

在化学计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选取的范例一定要恰当,既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常规解题思路,学习规范的写法、完整的解题过程,也应通过老师的举一反三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解题思维得以拓展,思维得以启发,化学计算是借助于数学计算来对化学的原理进行的一种加深理解,学生感觉难度较大的往往就是化学的计算题。因此,为了使学生在计算题解答过程中能够轻松进行解题,我们要对学生在思路的分析和正确的训练方面下功夫,最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标,掌握化学计算的技能和技巧。在化学基本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有两种教学方式,即让学生“自由的学”与“教师带着学”的自主学习方式,但是这两种教学方式都各有优缺,前者是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后者是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说教师没有职责,只当维持纪律的人,而恰恰相反,讲授知识是天经地义的。教师要在学生有想法但没做法即:想把问题弄明白但是又不能自己独立弄明白的时候,就要善于引导分析讲解、引导启发,这样的讲解,才能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达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因此我们在化学的基本计算过程中必须做到:教师首先进行精心的教学预设,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积极参与必须由教师有计划的地逐步引导,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思路去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概念教学方法不科学,应该抓住关键字词,讲清概念含义

化学概念有着非常严格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及时纠正那些用词不当或者是概念认识上的误区,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于概念的含义有深刻的领会,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严密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互相关联的化学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明确一点:单质或化合物都是一种纯净物,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各自的组成特点分析,组成元素种类只有一种的和多种的进行区分,所以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否则学生就容易出现一些常规性的失误,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

一般来说,下列情况下教师应当讲解:学生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仍然不能够解决的知识难点;如:元素的概念,学习新的知识点时,学生仍不知道的那些背景知识;如:进行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不同探究实验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先讲解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一些初步知识。教学环节的过渡、衔接;学生容易忽视和混淆的名称的定义;如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区别联系,学生自学难以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时,化学教师就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及时指导等。教师的讲解结合学生的自身体验来讲,结合学生的思维活动来进行,要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

四、问题设置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疑问是发现问题的征兆,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更是能力提高的最初的推动力。化学课堂在平常处设置一个巧妙的问题,采用问题推进式逐层推进,层层递进设置疑问,便于及时调控教学,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不仅利于教师根据回答问题得到的反馈信息,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并且可以检查学生对所教的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对自己的答问的评价,不断审视自己,改进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等,教师还可以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学生从中获得有关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更利于自己今后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设计实验检验碳和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的实验时,教师可以提问:碳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学生回答:CO2和SO2,教师继续提问:怎样检验试验产生的气体就是SO2气体呢?学生回答:用品红溶液,然后教师再提问:怎样检验试验产生的CO2气体呢?学生回答:用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检验出。此时教师增加问题难度:这个时候我们检验两种气体可以不分先后顺序码?学生思考回答:不可以,要先检验SO2气体。那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SO2气体和CO2气体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先检验。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如何除去SO2气体呢?有的学生思考后说: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最后请学生自己对整个实验流程进行自我总结。对学生而言这实验题有一定的障碍,直接让学生总结往往会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层层递进的质疑,没一个小问题都为逼近目标而服务,则疑难问题顺势而解。

同时,有的学校实验室配备管理跟不上,应试教育压力大等因素,加大了一线教学人员的工作量,无形之中加大了实验探究教学的难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义务教育阶段,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熟悉基础的探究思维,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实。化学课堂的教学力求营造一个互动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合作当中使学生获得发现知识的乐趣,当然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要扮演组织者的角色,以实验的手段为载体,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更要协同学生完成、完善学习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形成一定的化学创造能力。(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化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建丽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J]教学与管理 2001.06

[2]徐宾创设有效的化学问题情境策略[J]中学化学 2007.7

上一篇:洱海:风花雪月里的梦幻天堂 下一篇:反常规教育法在学生转化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