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酒精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9-21 06:33:00

超声检查在酒精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酒精肝诊断应用超声检查的效果。 方法:2007年至2010年期间我院接收了1045例腹部超声检查的患者,其中有120例确诊为酒精肝,根据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基本资料来进行研究。 结果:酒精肝患者中有69位男性,51位女性,病情酒精肝的患病率和饮酒量具有直接联系。 结论:超声检查应用于酒精肝检查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且图像质量清晰。

【关键词】酒精肝 超声诊断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285-01 酒精肝是干细胞的一种变性疾病。现在人类的生活条件比较好,因此饮酒应酬成为了常有的事情,酒精肝的患病率也是每年都在增加。肝脏的脂肪大量堆积,让肝脏功能受到影响,一般患有轻度酒精肝的患者不会有明显的感觉,但在超声检查中可以检查出来,经过治疗能够逆转,而中重度患者则比较难逆转,且不治疗就会演变成肝硬化[1]。超声检查在临床的应用比较广,很多的科室检查都会使用超声检查,本文对于该检查方法在酒精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现有如下报道。

资料与方法

2007年至2010年我院经过超声检查,有120例患者检查出了酒精肝,其中男性69人,女性51人,年龄从21至70岁之间。

诊断方法:所有患者于清晨未进食状态下接受检查,进行检查的时候,患者仰卧或左侧卧。本研究选用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3.5MHz以及LOGIQ200黑白B型超声诊断仪,带有灰阶数值的测定功能,探头频率3.5MHz,对肝脏进行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仔细检查,并仔细扫描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界、实质回声、肝内管道等,同时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饮酒情况。诊断依据参照《实用超声诊断手册》和《超声医学》中的酒精肝诊断分型标准。

诊断标准[2]:酒精肝B超诊断标准:①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②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③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④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检查者仅具备第1项者作为疑似诊断,具备第1项加其余1项及以上者即可确诊为酒精肝。

结 果

酒精肝检出情况:本研究1045例体检者中经B型超声诊断检出120例酒精肝,检出率11.9%。其中轻型患者62例(酒精肝总数51.7%);中型50例(酒精肝总数41.53%);重型8例(酒精肝总数6.3%)。

酒精肝与性别、年龄、饮酒的关系:120例酒精肝患者中,其中男69例(酒精肝总数57.6%);女51例(43.4%)。经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酒精肝是一种肝脏慢性疾病,属于脂肪代谢紊乱性内分泌疾病,患者在病情严重的时候就会引发肝癌和肝硬化。酒精肝其实属于肝脏器官受损病变的初期现象,早期发现是可以治疗和逆转的。酒精肝如果延误治疗就会进一步发展,变成无法逆转的肝硬化和肝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酒精肝的产生因素比较复杂,烟酒、营养过度等都是其病因,其他报道中说中毒和肝炎等等也会致病[3]。引起酒精肝的病因都是打乱了脂肪代谢而引发的。

目前社会生活比较富裕,酒精肝的发生就增加了几率,现在的酒精肝患者年龄层正在下移[4]。像是此次研究的患者中36至50岁患者最多,他们都是青壮年阶段,应酬较多,生活不规律,因此患病几率最大,还有就是女性患者要少于男性患者,这也是从饮酒人群来看男性较多所造成的。酒是导致酒精肝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的患者嗜酒,肝脏脂肪浸润,大部分的乙醇被肝脏吸收,产生了有毒物质,对肝脏的蛋白质释放起到了阻碍,因此酒精肝产生。高血脂和肥胖也是容易引发酒精肝的重要因素[5],越胖,其患病几率就越大。

总之,酒精肝使用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不会造成损伤,图像清晰,准确度高,因此不但是其他科室的主要诊断方式,也是酒精肝诊断和检查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汉英,袁莉芳,董常峰,等.超声组织定征对均匀酒精肝分度的测量研究[R].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4(6):263.

[2]谢辉.450例脂肪肝的超声诊断及病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103-104.

[3]沈卫东,刘鹏飞,邹大中,等.酒精肝超声定量诊断与肝脏血流动力学、临床指标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8,48(37):41-42.

[4]李帆.超声在酒精肝诊疗中的作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227.

[5]Promrat K,Lutchman G,Uwaifo GI,et a1.A pilot study of pioglitazone treatment for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Hepatology,2004,39:88-91.

上一篇:降低基层孕产妇死亡率干预措施的探讨 下一篇:李军教授运用清脑通络汤治疗痰瘀型脑病验案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