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时间:2022-09-19 04:26:53

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教师必须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才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怎样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实际呢?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展现问题的生活性,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资源,要我们去发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来亲自体验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生活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左右》时,就可以从找自己的左右相对的器官入手,在游戏中导入。

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举手回答)刚才你们回答问题时举得那只手?(左手)我还有一只手,是什么手?(右手)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们身上还有许多这样的好朋友。

游戏:师,请同学们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摸一摸你右边的耳朵,伸出你的右手,摸一摸你左边的耳朵;伸出你的左手,指一指你的左眼……

导入新课:刚才,大家了解了一些关于左右的知识,可是有些学生弄错了,好像现在还不清楚。不过呢,没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左右》。像这样,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从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

二、体验数学的实践性,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不能光凭书本,还要和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脱离生活的数学,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又无法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在教学中,结合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是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自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体会数学的实践性。如我在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一节时,课前在一个正方体的前、后、左、右、上五个面分别画上不同的小动物、不同的故事画面,上课时让学生分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说出自己看到的内容。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所见所说当然不同。学生说完后体提问:都是观察同一个物体,为什么看到的不一样呢?学生自然说出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这是及时总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要想完整的了解一个事物,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去认识。这样,在观察使一个很抽象的数学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不但轻易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体会数学的应用性,把枯燥的练习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教学中再现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的认识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性。如教完《认识人民币》后,我设计了“班级小超市”的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些他们常用的小商品,自己标上价格,放在桌上,然后模仿购物活动,轮流当收款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还学会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枯燥的数学练习生活化。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及拓宽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从数学问题出发,寻找联系生活的相关实例,并有机的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将数学课堂走进生活,即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巩固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县太子井乡中心学校学)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中职课堂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