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绘画的现实主义困扰

时间:2022-09-19 05:55:21

中国近现代绘画的现实主义困扰

[摘要]从辛亥革命时期莘莘学子的报国之志到红色革命时期的终极的精神粮食,再到21世纪的发展个性、注重个体思维的过程中,中国绘画承载着现实主义这一“伟大理想与抱负”至今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旅程。至今,现实主义的信念仍然影响着我们当代的画家和我们的美术教育。现实主义的“理想与抱负”是否仍然如同黑夜中海上的灯塔一样将指引我们驶向艺术思维创作的终极彼岸,来接受我们的祈祷?

[关键词]现代绘画 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065-01

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现实主义带给我们思维观念的必然化这一历史过程和其中隐藏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西方现实主义绘画进入中国

在17~19世纪时,西方的传教士们便将现实主义绘画携入中国,并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逐渐的发展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中国绘画历史上的 “西画东渐”这一重要过程。他们将当时西方社会先进的医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自然学科和风靡欧洲的宗教、神话题材的绘画一起带入中国,并在传教士们传道的过程中将西方先进的文化教育和科学知识一同灌输给当时的中国人。

20世纪20年代初期,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我国的莘莘学子满怀着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纷纷完成学业相继回国,立即投身于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建设中,将自身所学传授给国内渴望知识的学子。其中,以徐悲鸿对中国绘画,尤其是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产生的作用最为彻底。身属法国学院派写实主义的徐悲鸿,在学习和吸收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造型语言后,着重以直观的反映现实绘画风格为基础,将重点逐渐转移至改造中国画的方向上去,不断将自己全部精力致力于中国早期的美术教育中,大力的推广法国学院主义写实绘画的教育模式和观念,并将其深深根植于我们的美术教育中,相当程度的呈现出了我国最初时期绘画的现实主义面貌。

二、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建立为中国美术进程的现实主义化提供了又一全新的方向

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预示着中国人民已经不得不迈入新的历史阶段。于1942年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基本目的是提出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方向及如何能为革命工作进行更好的协助,以此更好的教育、团结人民,打击并消灭我们的敌人;更好的协助完成民族解放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结论中深刻地阐明并确立了革命时期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指明了今后的中国文艺创作的道路,并在会议上严肃的否定了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超阶级的、纯粹的艺术观念和形式,把文艺作品限定在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的范围内,形成了中国在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思想。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美术院校的教育模式已经坚决彻底的遵循以徐悲鸿为最高代表的写实主义绘画体系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理念,其艺术主张无论上至我国的政治体制下到基层的人民群众,都获得了全方位的信任和认可。中国政府在1958年聘请了一部分苏联和东欧等国家地区的美术教师来华任教,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中央美术学院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他们主要是采取通过对现实主义思维模式的训练来培养艺术工作者基本的写实技能和创作方式和能力。从这一点上看,现实主义已经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的思考方式。时至今日,我们的美术创作(官方的)和美术教育仍然奉行着现实主义这一基本原则。

综上两点所诉,现实主义的思维观念已根植于我们的历史并带给我们判断的标准,如今我们看到了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中令人惊奇的不谋而合和异口同声。于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对艺术、观念发展的指向性失去了控制。如此长时期的对某一特定话语权的坚持和奉行导致了艺术脱离了它的时代语境,其时代精神的匮乏、知识更新的停滞,都与现今社会的演变和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在我们的美术教育给出太多的规则和模式的同时,经历过教育之后的我们已然习惯思维的既定“模式”与“规范”,我们也就学会了“同一种语言”,这实际上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力和创造力的丧失,使我们的看法或采取的手段具有高度确切的一致性。于是经过既定标准的美术教育的“洗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便无关乎艺术本身,无关乎社会状况,无关乎具体的人存在的状况,我们的美术教育当然也就不介入社会和文化的判断,成为了被社会“遗弃”的弱智儿。然而我们是否还要继续处于现实主义这一梦魇之下去除我们的创造力呢?曾记得布罗茨基说:“如果我们认定,该停止‘智慧’的发展了,那文学便应该用人民的语言说话。否则,人民应该用文学的语言说话。”

值得庆幸的是“人”作为主体依然还有着无限的意义……歌德诗云:我曾领略一种高尚的情怀,我至今不能忘怀,这是我的烦恼……

【参考文献】

[1](法)罗杰•加洛蒂(著).吴兵添(译).论无边的现实主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

[2]系静之.中国的写实主义与苏俄美术.艺术家,第四期.

上一篇:浅析陈师曾及其艺术成就 下一篇:论心理素质对舞蹈表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