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捐赠机制中的疑难问题分析

时间:2022-09-18 11:50:23

企业捐赠机制中的疑难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捐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接受企业捐赠的过程和现状为依托,分别从筹资运作流程、监督体统、劝捐策略以及回报方式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找寻企业捐赠机制的难点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推进企业捐赠的顺畅发展。

【关键词】企业捐赠;运作流程;监督系统;劝捐策略;回报方式

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是一个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为主要救助对象的民间慈善组织,成立于2003年,当时命名为大连爱在海边儿童村,后于2009年11月正式在市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更名为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成为合法的民间组织。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是全国仅7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组织之一,是全国唯一拥有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合法资格的组织。

众多学者研究社会捐赠机制中捐赠者的捐赠动机问题,企业作为捐赠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捐赠动机对企业捐赠行为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1]。另外,救助行为的实施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具有一定曝光平台,偶尔的、分散的对一个或两个儿童进行救助,不具有一定的宣传平台,个别的捐赠很难达成企业捐赠的诸多因素。因此,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固定承载组织――儿童村,成为企业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捐赠的良好选择。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正是这样的组织,为大连乃至其他地方的企业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捐赠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企业向儿童村捐赠的流程如图1所示,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获得了多家企业资金捐赠,企业捐赠比例占总受捐额的60%左右[2],因此企业捐赠在儿童村资金收入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下面本文将从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接受企业捐赠的运作流程、监督系统、劝捐策略以及回报方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一、运作流程缺乏有效的运作环境

(一)多数企业缺乏有效的慈善决策机制

企业向儿童村捐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意愿选择阶段、双方协商阶段、资金或物品注入与分配阶段,捐赠形式为直接捐赠和间接捐赠两种。慈善决策机制不但制约着企业捐赠行为实施的范围,而且也限制着企业捐赠内容,贯穿于以上三个阶段。在意愿选择阶段,企业慈善捐赠决策机制决定企业对儿童村所获知的信息;在双方协商阶段,企业慈善捐赠决策机制决定着企业慈善意愿的表达以及与儿童村的捐赠事项的协商。从企业角度出发,企业需要在第二阶段向儿童村表明企业想通过此次捐赠想要获得的合理的企业目标,例如企业想通过本次慈善捐赠活动来扩大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积极性,提升企业形象。单纯的送给儿童村善款和慈善物品的过程难以取得文化深化、对企业内部调节、宣传形象的效果,因此企业与儿童村进行事实的商讨,让儿童村了解到此次企业慈善行为的具体目的,通过一定的环节设计来取得“共赢”。但是现实中,往往因为企业慈善决策机制的缺乏导致企业的慈善意愿表达能力丧失,无法取得慈善行为给企业带来的利益。

(二)捐赠企业在儿童村救助项目实施中的参与力不足

多数企业将资金或物品注入后很少参与其他活动,对所捐善款的实际使用也很少过问,这是儿童村受捐过程中的常常被忽略的环节。资金或物品的注入与分配是企业实现对儿童村捐赠的第三阶段,也是企业参与救助活动的阶段。企业以一定的资金或物资帮助使儿童村里的孩子不再挨饿、不再辍学,使儿童村的事业能够顺利长远的进行下去,但是很少有企业才捐赠后在继续参与到善款善物的使用过程中。若企业参与力弱,极易出现双方信用危机等类似破坏捐赠关系的问题。

二、企业捐赠的监督系统不完善

(一)企业对儿童村的捐赠缺乏合理规范的立法监督

我国现在还未出台慈善基本法,儿童村的登记方法、登记部门、登记程序等都无规范可寻。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是8所儿童村中唯一获得在政府登记注册的儿童村,归类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接受政府福利部门的年度审查。但是儿童村登记方法仅是参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办法而实现,可是在儿童村别于民办非企业的业务上就无法取得有效的政府保证和监督,实际上阻碍了儿童村的正常受捐和救助。

(二)重财务轻救助过程的监督方式缩小了监督范围

监事会是儿童村的主要的内部监督方式,所制定的监事会职责主要为对儿童村的资金筹集、管理、使用等过程进行全方面的监督,而对儿童村各个救助服务项目实施的监督、对儿童村管理者管理行为的监督等都很少体现在监事会的日常工作中,每年监督工作的主要体现就是对善款善物的审计结果进行审查。很少有对企业捐赠后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的监督内容。因此,慈善事业的捐赠监督的目光往往聚焦在财务监督上,忽视了对救助实施过程和行为的监督,是现在慈善监督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6]。

(三)监督主体之间协同配合能力弱

在美国,从政府立法出发,到中介方得评估,再到捐赠方的评价,是一个有序的监督链条[3]。儿童村的监督系统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各监督主体在自身监督领域里各自为战,缺乏形成监督合力的动力,因此各个监督主体很难逃脱自身的能力短板。

三、慈善组织向企业劝捐缺乏有效策略

(一)劝捐项目单一

企业接受慈善组织的劝捐途径和方式,是直接影响企业捐赠决策的因素之一。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向企业劝捐是需要一定的慈善项目来吸引企业的注意的,若仅仅是让企业只因为同情心、怜悯心或单单的社会责任来捐钱捐物,企业捐赠者很快就会感觉乏味,没有新意,捐赠者难以持续持久的捐赠,因此应开发多样性的救助项目。

(二)缺乏劝捐策略的针对性

传统的劝捐是慈善组织为受到捐赠而劝捐,但是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导慈善选择的重要理论,企业捐赠被更多的赋予了利益相关的意义[4]。因此慈善组织向企业劝捐策略中,应该突出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劝捐针对性。儿童村是新兴的民间慈善组织,在向企业劝捐策略的选择上主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没有设计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不同形式的劝捐策略,因此大部分捐赠企业都是一次性捐赠。

四、回报方式缺乏吸引力

回报方式是激励捐赠者捐赠的重要因素,是满足潜在捐赠者心理需求的直接方式[5]。企业捐赠中回报方式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回报方式形式单一;二是回报标准缺乏区分力。儿童村接受捐赠来自不同群体,受捐的多少也各有差异,相比之下,向捐赠者的回报标准就显得单一,没有对不同的捐赠主体进行一定回报方式的划分,这样单一回报标准也严重的影响了儿童村受捐的群体层次的均匀分布。例如对一次性捐赠和对持续性捐赠的捐赠群体实施一个回报方式,那么从利益均衡的角度分析,就会打击持续捐赠企业。

五、促进企业捐赠机制完善的对策

(一)政府通过政策法律完善来规范企业捐赠过程

1.政府逐渐完善企业捐赠的优惠政策和过大优惠范围,激励企业捐赠

政府的慈善优惠政策是企业捐赠行为发生的重要激励因素,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可是,捐赠者只有向国家批准的少数几个特定的慈善组织捐款时,才能得到3%的免税额度,严重阻碍着企业捐赠的积极性[6]。政府税收优惠手段的着眼点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慈善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的扩大;二是适当提高税收优惠比例。3%的免税额度对于大型企业的捐赠行为会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对于小型企业来说,税基本身就小。在捐赠领域内,绝大部分的小型企业就会成为“漏网之鱼”。因此税收优惠的覆盖面扩大和优惠比例的增加是政府税收优惠措施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2.尽快制定慈善基本法,实现各类慈善组织合法身份,完善监管措施,规范企业捐赠过程

合法身份确定是取得社会普遍认同的必要条件,是取得更多企业的信任和捐助的基础。政府对其的管理和监督是社会捐赠中信任的纽带。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颁布任何一部完整的《慈善事业法》。对慈善组织的社会地位的规定基础不牢,各类慈善组织的身份更是无法有效地实现,因此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无法有效的解决,对不同慈善组织的企业捐赠不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导致企业捐赠的积极性受阻。因此慈善基本法的制定对企业捐赠有强力的推动作用。

3.努力为企业参与慈善事业创造良好的法律、道德及文化氛围

政府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企业慈善捐赠的先进事迹,从法律环境、道德程度和文化氛围上激励企业捐赠,让企业慈善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二)增强企业捐赠的规范性和灵活性

1.中大型企业应建立合理的慈善决策机制促进企业战略在捐赠领域的运用

塞伊尔(Saiia,2003)等人认为:企业应制定战略性的慈善计划,通过瞄准企业资源的能量与企业核心价值观一致的困难群体,实现企业捐赠并促成慈善目的的完成[7]。企业捐赠决策的出发点可以将企业形象的提升、职工积极性的提高以及企业业务范围的阔大都考虑进去,丰富企业捐赠的意义。例如企业在深入了解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同时,可以挖掘对其的捐赠行为给自身带来的效益,并设计合理的捐赠计划来推动慈善行为功能的有效发挥。

2.企业应将捐赠和参与救助结合,提高企业捐赠效率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企业慈善捐赠的结果在企业捐赠行为中越来越被重视。如果企业仅仅捐赠,不参与具体救助过程,慈善组织也很难保证此次的捐赠行为能够实现企业捐赠的多项慈善目的。企业在捐赠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参与到捐赠救助的具体活动中去,通过亲身感受和自身的努力来促成企业慈善目的最大化的达成。

(三)慈善组织加强向企业筹资的主动性

1.慈善组织大力丰富对企业的劝捐形式

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企业的捐赠群体的利益,丰富慈善组织向企业劝捐的形式。在这一项上,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的劝捐模式也以作为借鉴。具体分为以下三种:(1)博客劝捐。博客上及时儿童村所缺的资金和物品信息,来告知有意愿捐赠人及时捐赠,解决儿童村的燃眉之急。(2)演讲式劝捐。儿童村理事长常与不同的企业联系,合作举行报告会,在报告会上一方面向社会公众宣传企业,另一方面是儿童村向企业宣传自身。可以说这样的方式也是一种双赢的模式。(3)媒体式劝捐。儿童村在2009年的开村仪式上请来了大连市的相关媒体进行报道,如新华社、辽宁电视台、大连电视台、大连日报等;再如大连电视台的“欢乐一家亲”节目专门为儿童村做了专场;多数媒体为儿童村进行跟踪报道,成为儿童村劝捐的另一个重要渠道。

2.丰富慈善组织的回报方式

针对企业捐赠,慈善组织应该在回报方式上加强针对性,丰富回报内容,主动进行自我的宣传,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捐赠。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虽然未新兴的慈善组织,但是他在丰富回报方式上做了大胆的尝试,例如爱心企业果树认领活动,是企业可以通过劳动,在企业人员亲自参与劳作捐赠的前提下,收获自己的劳动果。这不仅对企业捐赠者在物质上回报的激励,在劳作中提高企业人员的团结协作的凝聚力,无形中与企业慈善目的相契合,真正的激励企业的持久捐赠。

参考文献:

[1]田利华,陈晓东.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研究:慈善投入的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2).

[2]刘军伟,郑小明.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的理论渊源与现状研究[J].企业经济,2009(7).

[3]蔡勤禹,江宏春,叶立国.慈善捐赠机制述论[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1).

[4]胡卫萍.我国社会公益捐赠的运行现状及其对策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9(11).

[5]高功敬,高鉴国.中国慈善捐赠机制的发展趋势分析[J].社会科学,2009(12).

[6]樊慧霞.促进我国社会捐赠事业发展的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08(10):40-43.

[7]庄梅兰.中外企业捐赠模式比较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2).

作者简介:

刘琳琳(1979-),女,黑龙江同江人,法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陈雅文(1986-),女,河南沁阳人,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下一篇:浅析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环境法中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