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个人送检分析

时间:2022-09-18 10:06:51

消费者个人送检分析

摘要:现实情境下,检测机构对消费者个人送检设置种种障碍拒绝检测。检测机构拒绝个人送检,等于变相剥夺了个人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同时也使公众丧失了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的重要机遇。政府一方面应发展简便易行的消费者个人送检的途径,另一方面,应加强对现有质检机构的规制,强制其接受个人送检。

关键词:消费者;食品安全;个人送检;质检机构;生产企业;快检产品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147-02

1食品安全危机下的消费者个人送检

面对眼下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对日常的衣食住行的质量问题不免有些许担忧,希望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得出的检测结果排除自己的忧虑。在发生产品质量纠纷时,更希望通过质量检验获取证据,以在法庭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现实之中,消费者在个人送检时却面临着种种困难情形,使得常常因质检部门拒绝检验,无法获得证据而丧失维权的机会。按照一般程序,消费者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向质监、工商等部门申诉,由接受申诉的部门负责处理——该检测的检测,该处罚的处罚。但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维权并不像法律规定的那么简单。商家不承认、执法机构踢皮球,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消费者自己去检测,也是无奈之举。

食品安全该不该管在当前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食品安全需要政府进行监管,这已是共识,消费者更是积极呼吁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对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的要求不仅在于要政府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和处罚力度,更要求政府建立一套完整的维权程序以让消费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实现自己维权的目的。检测行业整体对于消费者个人送检的冷漠,不利于消费者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来获取证据进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消费者通过检测获取证据的方式,没有其他合理方式可以取代,因而将消费者陷入维权不能的境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仅应当将消费者从经营者的强势中解脱出来,同时还应当为消费者提供一条畅通无阻的维权道路。这并不是对消费者保护的不合理延伸,而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保护。出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护弱者的基本职责所在,立法者有必要为消费者维权设立通过消费者合理行为即可通行的途径,减少消费者维权道路上的障碍。

2消费者个人送检的尴尬现状与成因

2.1消费者个人送检的尴尬现状

2.1.1直接拒绝个人送检

目前,消费者个人送检而被检测机构直接拒绝受检的占个人送检受阻情形的一半以上。检测机构出于种种理由甚至没有理由而直接拒绝消费者的个人送检,已经成为检测行业中的普遍现象,这在“2012年的白酒塑化剂风波”等食品安全事件中早已得到证实。检测机构出于对自身收益、与生产企业的关系等种种因素的考量,利用自己的专业地位和优势,拒绝接受个人送检,无异于在滥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检测机构的拒绝受检,使得需要通过质检以获取证据维权的消费者几乎无法实现自己的目的。这对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社会公平的实现都产生阻碍作用。

2.1.2为个人送检设置种种限制条件

在消费者个人送检时,有些检测机构虽然愿意接受检测,但要求由生产企业提供介绍信或公章以及相应的文件信息,否则不予检测,目的在于与因检测结果达不到国家标准而可能产生的法律纠纷划清界限。个人送检需要企业开证明,如果个人与企业产生纠纷,进行维权诉讼,企业显然不会给消费者提供证明。所以想以检测报告作为维权依据,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究其原因,除担心自身的盈利能力外,检测机构只是一味在个人送检有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中进行自我保护,通过设置种种限制条件,以消费者的或有损失来实现自身利益。

2.1.3标准不一的送检价格

在消费者个人送检时,不同的检测机构对于同样的检测项目往往收费标准不一,多数过于高昂。由于国家对于检测中心在一些细节上缺乏法律规制,并没有对一些检测项目进行收费指导,导致实践中不同检测中心的收费标准不一,甚至于有些检测中心将提高收费作为拒绝接受个人送检的手段。根据央视记者走访,同样是三聚氰胺,有的要360元,有的却要800元;检测塑化剂,有的是1500元,有的却要2000元;检测农药残留,有的每项收费200-300元,而另一家则声称需要300-1000元。要送检一个产品,有时候会包含许多检测项目,总价算下来得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毋庸讳言,过高的送检价格将直接使众多权益受到损害的消费者对维权望而却步。不排除高收费是出于检测成本的需要,但是同样的检测项目却有相差悬殊的收费要求,缺乏内在的合理性。

2.2“个人送检难”的背后因素

2.2.1质检机构与生产企业的利益牵连

一些商业检测单位在自己的网站主页上声称自己是某些大型企业甚至是某些行业的合作单位,一些高校检测机构则声称他们是某些大型企业的合作研发单位。就最常见的商品房面积检测来说,对于新房子面积检测,每一个检测机构都愿意做,因为一栋楼的检测收费会很多,有客观的收益。如果某一个个体的消费者去申请检测,往往会被拒绝。原因一方面在于个人的检测费用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如果检测不合格的话,一旦涉诉,将会对检测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2.2个人送检繁琐微利

目前,检测部门拒绝接受个人送检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个人送检繁琐微利。消费者个人送检不仅要进行繁琐的接待和登记工作,同时由于送检的产品和检测要求不一,大大增加了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量。但由于消费者个人送检的产品量往往不大,收费较少,无法获取较好的经济收入。因而,权威部门的检测只针对大公司,同时对于消费者个人送检设置较高的价格以减少个人检测的业务量,保证检测机构的收入来源。出于商业目的的考虑,检测机构因为个人送检繁琐微利而拒绝受检似乎无可厚非,但其与企业本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却背道而驰。

2.2.3对牵扯法律诉讼的顾虑

一些检测机构拒绝收检的理由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于可能牵扯法律诉讼的顾虑。消费者通过个人检测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或某些有害物超标,则会以检测结果为证据向有关部门反映或向法院提讼以维护自身的权益,这样检测机构的检测结论就成了对于生产企业就为不利的因素。某些情况下,鉴定专家甚至会被要求出庭作为专家证人。这对于检测机构处理其和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和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3走出“个人送检难”的困境

3.1发展快检产品

随着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一种利用试剂或试纸对产品进行简单测试的快捷检测方式逐渐发展起来,这些试剂或试纸被业内称为快检产品。正式的检测往往出于维权的目的,而且往往需要不菲的价格。对于亚硝酸盐、三聚氰胺等常见、危害较大且较易检测的物质,使用快检产品进行加测尤为有效。而利用快检产品进行检测,不但可以满足一般家庭对于日常食物质量水平的检测要求,而且价格适宜,因而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但快检产品可以检测的种类有限,对一些元素,虽可以定性,却难以定量。而且一旦检测出质量不合格,消费者也多是不再利用产品,无法利用检测结果来维权。因而,消费者将快检产品用作日常检测还可以,如果是遇到纠纷,需要维权时,还是需要正规的检测报告。

3.2鼓励私营资本投资检测行业

一段时期内,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的体制会呈现公营与私营并立的状态,而民间资本甚至国外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将成为不可遏止的大趋势,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总体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公营技术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工作态度和作风,更好地配合行政权完成预防和应对食品安全危机的任务。国家对私营资本投资检测行业并没有限制,以前很少有私人涉足检测行业,主要是检测行业门槛高,专业性强,审批严格。另一方面,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并不强烈,造成个人送检的市场需求并不旺盛。而随着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食品质量令人担忧,消费者对检测的需求日益旺盛,现在私人投资的检测机构已经在很多城市开始出现了。与此同时,也有少数公立检测机构发现商机,提供个人送检服务。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食品检测站已经对某些食品送人送检项目,做出了详细的价格规定。例如个人检测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需要缴纳450元。另外检测人只要带上个人身份证及100克左右的样品,前去检测。

当然,在鼓励发展私人检测机构的同时,也应当为私人检测机构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以免造成检测行业鱼龙混杂的局面。同时,私人检测机构必须保持真正的独立性,亦即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状态,要求检测机构在提出检测结论时不受有损于职业判断的因素的影响。能够诚实公正行事,并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态度;形式上的独立,要求检测机构避免出现重大事实和情况,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所有的事实和情况后,很可能推定检测机构的诚信、客观或职业怀疑态度已经受到损害。

3.3加大对当前检测机构的规制力度

拒绝消费者个人送检是经营者的拒绝交易行为。出于契约自由理论,经营者有权选择自己的交易对象,实现公平交易。但对于检测机构而言,如果其拒绝消费者个人送检,那么消费者的维权路途则因此中断,对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及对食品安全的监督都是极为不利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任何法人或其他组织都应当在追求盈利的同时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

由于消费者在交易中因为专业和经济能力等问题,在送检问题上处于弱势地位,对于检测机构的拒绝受检和不合理限制没有对抗的能力,这就要求国家和政府应当出面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虽然消费者个人送检不能像生产企业批量送检那样带来巨额利润,但检测机构作为社会上的独立第三方,在盈利的同时,应该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因此,工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规定和政策,要求检测机构承担一定的社会公益责任,接受消费者个人送检。个人送检的放开,有助于市民更好的监督食品安全问题,倒逼生产流通环节更好的保证质量和安全。同时,工商部门应为送检的程序、收费的标准等作出合理的规定,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维权能够得以实现。

同时,可以考虑设置专项的食品公益检测基金。基金来源既可以由政府部门加大对公立检测机构的经费投入,也可以向生产企业、销售商收取食品安全风险押金或保证金(一个周期内没有安全问题可以返还),在消费税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但这也必须制定具体适用对象和条件,并成立一个基金审核小组,对申请动用基金的检测项目进行申报审核。在食品检测单位设立专门窗口,对核准检测的食品进行快速检测。

4结语

消费者对于商品检测的强烈需求是因为对产品质量尤其是食品质量的不放心而产生的,送检成为消费者的自卫手段。这是我国现阶段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监管不完善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现象,相关部门应正视他们的需求,让普通民众参与到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环境安全问题的监督中来,形成合力。消费者是最庞大的监督员群体,但产品从安全根本上说不能仅仅依靠消费者自卫,关键责任在政府部门,只有机制完善,监管到位,产品质量让人放心,消费者的担心和送检需求自然就减弱。当然,食品安全光靠管理监督机制无法实现,更多是需要生产者和经营者自律。

参考文献

[1]刘亚平.美国食品监管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6-153.

[2]张芳.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的发展趋势-以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为视角[J].学理论,2012,(15):83-84.

[3]周超.美国食品安全现代法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12,(5).

上一篇:企业物资管理研究 下一篇:学术类社会团体治理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