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材料的积累与表达策略

时间:2022-09-17 05:10:45

记叙文材料的积累与表达策略

初中生写记叙文,表达能力还不强,常需要丰富的素材来支撑。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笔者首先着力加强学生们的素材的收集、整理、归类,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生活每天都是新的。事例的首要来源是每天的国内外热点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是新近发生的,学生感兴趣,印象深,乐意关注积累。笔者要求学生每周的读书笔记上必须摘录这些素材,材料的字数并不要多,而要精,包括:时间、人物、主要事迹、你感触最深的细节等。近一年来,学生每人已收集了大量的新鲜事例。例如:

1 农村老妇人因为蠢子的不孝而服毒自杀,想到老年人要有一定的经济权,免受不肖子孙的虐待,儿女应孝敬父母。

2 看民间艺人袁演节目,有趣味之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糟粕之处,口唱不健康的词句被妈妈教训,先不理解、委屈,后沉思才明白自己的幼稚与无知,

3 患癫痫病的女同学,我和其他同学多次嘲笑欺负过她,岳电辍学了。当得知我有困难时,却还主动帮助我,借校服给我穿。

4 看奶奶剥花生容易,自己剥才明白其中的艰辛,手皮磨破:而奶奶经常剥,上天赐给她礼物――老茧。所以不疼了。勤劳的人终会得到上天的恩赐,

5 老母鸡孵小鸡,二十几天不下窝,呕心沥血终于孵出小鸡,想到母爱的伟大,想到持恒的重要意义。

6 农民公路上晒麦子,影响了交通,酿成了惨祸,一老太被撞死。

……

这些事例的收集不仅为学生们写作提供了较鲜活的材料,也培养了他们对社会的关注习惯,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笔者要学生把与我们联系较紧的人或事分类,诸如:和谐社会,青想,宽以待人,诚信无价,享受亲情,感动你我,尊重生命,等共20类,每类积累两个,目前学生每人已拥有了40个左右的事例。

为了激发学生的收集热情,笔者在每节课开始3分钟轮流介绍自己收集到的事例,由学生民主评出每周最有价值事例3条,刊登在班级黑板报上。

有了这些素材的储备,下一步就是选材。初中生的思维还不是很严谨,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材料与中心不统一”。对此笔者作了多次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有这样一个作文题,题目首先介绍了一名叫张进的同学的故事,然后说:“在你周围也会有张进那样既有长处又有缺点的同学,请你以《我最了解他(她)》为题,把他(她)写出来”。要求:(1)要适当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2)不少于500字。

由于审题不周密,可能出现跑题情况:严重跑题――写父母、老师;基本跑题――只写优点,未写缺点:一般跑题――没写出“了解”(与我的关系):“马大哈”式的跑题――没有抒情和议论,用第三人称写。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拿到文题之后,首先要有一个意识――一定不要跑题。包括文体、范围、人称、引申意义、关联因素、字数、特殊要求等,都要紧密扣题。首先要分析题目规定了什么,没规定什么,规定的,你一定要“遵命”。

记叙文的写作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也就是“多写什么、少写什么”的问题。应当多说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应当少说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才能使文章疏密相间,恰到、好处。那么,详略安排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第一,文章的题目。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就正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课余生活的乐趣”,重点就是写课余生活,课堂上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第二,文章的中心。围绕文章的中心选择了材料,还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区分这些材料的主次。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就是主要的材料,要详写;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的材料,就是次要的材料,要略写。比如《枣核》一文的中心是表达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作者的同窗住宅中的种种景物,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就详写;而作者从动身访美到与同窗见面,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就略写。如果把这个安排颠倒了,就要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第三,文章的内容。以写群体为主要内容的作文,比如“我们的班级”、“我的好朋友”,不可能把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写出来。也不能只写群体中的一两个人。常用的方法,就是详写一两个、两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再用“点名法”略写一二(如:“在我们班,象×××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使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第四,文章的体裁。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但是,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篇详写捕蛇者的悲惨控诉,篇末用凝练的语言加以议论,就鲜明地表现了控诉“苛政猛于虎”的主题。

为了控制好详略,在审题完毕后。最好能列一个简要的结构提纲,这样能较好地控制行文的方向,突出主旨。

材料表达还要注意事情叙述具体,要素明确,文辞优美,事例后的分析要精当。记叙文重在形象,主旨的表达则具有含蓄性的特点,光叙述不分析,就像来了客人,虽买了不少大鱼大肉却不加工而把整鱼整肉给人吃一样,别人是不能有效地吸收其中的营养的。这种情况在初学写作记叙文的初中生别普遍。要想让读者明了,就必须在事例叙述后作与主题有关的分析,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因为写记叙文的根本目的是要让读者受到感染、启迪。

上一篇:浅论古典诗词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影响 下一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