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时间:2022-10-13 12:47:24

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众所周知,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有两种策略,一种是使用第一人称,叙写“见、闻、想”;二是使用第三人称,改成“文包诗”。要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对小学四、五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也是一个训练作文、开阔思路的好方法。

下面先以课文《江雪》为例,再以学生个性改写送别类古诗为例,谈谈指导改写“文包诗”的点滴体会。

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把古诗改成“文包诗”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模式:首先是从古诗内容入手,然后是叙写诗中所描写的情景,最后引用“古诗”。

一、了解相关资料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柳宗元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二、充分调动“积累”

改写《江雪》这样的一首古诗,要充分调动学生平时积累的描写冬天景色的句子。特别是描写雪后大地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的优美词句。

三、进行拓展想象

想象是发展创造力,陶冶儿童高尚情操的智力因素。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教师在改写中应适当引导学生延伸故事情节,对儿童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比如说,在这首诗《江雪》中,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垂钓”的一定是柳宗元吗?

如以下三篇例文:

A江雪

常熟市琴湖小学四(1)班 李 烨

冬天到了,天气冷了,雪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立刻给世间万物盖上了一层雪白的、厚厚的棉被。高山、道路都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空中连飞鸟的影子都没有,所有的路上都没有行人的踪迹在,整个世界是死一般的沉寂。

而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有一叶孤舟,永州司马柳宗元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只见他身上衣服上和帽子上,全都是雪,就像一个大雪人。

一位老人走过来说:“柳先生,您怎么还不回去呀,下这么大的雪还在钓鱼?”

柳宗元说:“没事的,我想在这儿清静清静。您老人家快点回家吧!”

老人说:“好的,柳先生,您也早点回。瞧您,都像一个雪人了。”说完,老人走了。

老人边走,边想起柳宗元之前写过的《江雪》,他心里默默地念着: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天气阴沉沉的,雪花还在飞舞着……

(简评:这是以第三人称写的,船上钓鱼的是柳宗元。)

B江雪

常熟市琴湖小学四(1)班 鞠可依

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像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

柳宗元撇开众人,出去走走。他看见山岭间几乎没有了鸟儿飞翔的踪影,山间小路上也都看不到行人的足迹。

柳宗元继续走着,他来到了江边。远处有一叶孤舟,孤单地漂在江心。舟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头,正在钓鱼。瞧他熟练地套上鱼饵,把有鱼饵的那端扔向湖中,静静地等待。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难道他和我一样,心中有说不出道不明的忧愁,因此在这冰天雪地独自垂钓?

柳宗元突发灵感,当时就作下了一首诗――《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雪还在下着……

(简评:这也是以第三人称写的,船上钓鱼的是另一个老人,柳宗元看见此情此景写了一首诗。)

C江雪

常熟市琴湖小学四(1)班 金陆浩天

在茫茫大雪中,只看见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冒着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这个老翁就是永州司马柳宗元,最近他常来这儿,有人已经认识他了。

有一位驾着牛车的行人好奇地问船上的柳宗元:“先生,您都快成一个雪人了,还是快点上岸吧!”柳宗元笑着说:“我喜欢这样,这儿清静。”

大雪纷飞,所有的鸟儿都不见了踪影,所有的山间小路上都没有了行人。柳宗元看见了这个场景,诗兴大发,构思创作了一首诗《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简评:这也是以第三人称写的,与前两篇不同的是,柳宗元钓鱼,柳宗元作诗。)

以上ABC三篇都是用第三人称写的:A篇中正在船上钓鱼的是柳宗元,回忆《江雪》的是另一位老者;B篇中船上钓鱼的是另一个老人,柳宗元看见此情此景写了一首诗;C篇中柳宗元钓鱼,柳宗元即兴作诗。

四、尝试个性写作

古诗改写“文包诗”有三个注意点:1.准确把握原作内容;2.增、扩、缩、删要合理;3.不要改变原诗主题思想。

把握这一原则,学了课文《黄鹤楼送别》后,这学期我班学生对高年级《校本教材 相约经典》上的其他送别类古诗进行了改写。

例1:王维的《送别》改写

常熟市琴湖小学五(1)班 徐浩羽

一天,王维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位老朋友,便急忙下马。二人来到一个亭子中,王维便拿出一壶酒来,与老友边饮边聊起来。“老朋友,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呀?你不是当官了吗?为何在此,不在朝廷里呀?”

老友叹了口气,道:“唉,现在国家非常腐朽,皇帝大臣们只知道贪图享乐,不管百姓疾苦,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感到非常痛心啊!我现在要去南山找个地方隐居起来,从此我们再有没有机会像这样喝酒谈心了。放下国家、放下百姓,谈何容易!唉……”

王维听了他的话,感同身受,连连点起头来。老朋友说:“对不起了,好兄弟,我要走了,保重啊!”

王维听了这话,羡慕老友可以淡薄名利,归隐山林。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又想想自己,感到非常失落,但是没有再说什么。看着友人慢慢离去的背影,王维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借着酒意,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例2:李白的《送友人》改写:

常熟市琴湖小学五(1)班 顾陈澄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着城的东边。

李白和他的朋友在这里依依不舍地相互告别。李白不舍地说:“朋友啊,我心中的不舍和那千言万语的嘱咐,现在无法言语。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朋友说:“我又何尝不是?但愿我们以后有缘再见。”

朋友就像孤独的鸟儿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也有所依恋。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挥挥手就此别过。

那匹将要载朋友远行的马仰天长啸,一阵悲鸣,似乎也不忍离开。于是李白诗性大发,提笔写下了《送友人》这首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李白虽然和朋友分离了,但他们之间的友谊深切感人,恒久至今。

总之,让四、五年级学生把古诗改写成“文包诗”具有一定的模式,这种模式的长处显而易见,既要求课前收集充分的资料,又有利于布局谋篇,更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但局限也是存在的,主要是习作形式比较呆板。好在这样的改写,重点不在于“习作”,在于通过“习作”这一手段,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这才是终极价值所在。这只是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初级阶段”。

上一篇: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