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的外交依靠?

时间:2022-09-17 02:19:35

中国,美国的外交依靠?

“中国,中国,中国……”

“中国,中国,中国。从朝鲜开始,然后扩展到达尔富尔。现在在缅甸,我们又需要中国。下一个有可能是刚果。中国已经变成了国际政治最新的意外……”不久前,美国一位政治评论家在《国家利益》在线网站上,评论布什政府近来一系列外交举措的基本思路是“等待中国”。无独有偶,《纽约时报》紧接着也刊登了类似的一篇文章,题为《看看谁是焦虑年代的修补专家》。文章写道:“在国内四面楚歌、在伊拉克深陷泥潭、眼看当总统的日子就要到头的乔治・布什终于在一个难以置信的地方找到外交依靠:中国。”

这两篇文章所指的都是相同的问题。无论是“等待中国”,还是“依靠中国”,美国在外交事务上更加借助于中国。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朝鲜核问题上。在北京不久前结束的新一轮的六方会谈,美朝消除了原则性的阻碍,剩下的只是朝鲜“去核”与其他五方提供援助的技术性问题。美国代表团团长、助理国务卿希尔乐观地估计。在年底确认朝鲜核设施去功能化之后,美朝可以在明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庆祝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二是在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外交努力。苏丹政府已经接受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进驻冲突地区,维和部队司令部宣告成立。再有就是缅甸问题。中国为缓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做了很多外交斡旋工作。缅甸政府接受了联合国特使的访问。

对中国的心态五味杂陈

环顾布什政府在全球的外交处境:在伊拉克 巴格达周边的恐怖警报还没有解除,原本平静的伊拉克北部地区就被枪声打破,揭开这个锅盖的又是美国人自己。10月10日,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将1915年土耳其境内大批亚美尼亚人被害事件定义为“大屠杀”,愤怒的土耳其政府不仅召回了驻美大使,而且发起了忍耐已久的对库尔德工人党的进攻。11月13日,土耳其对库尔德城镇附近发动空袭,这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11月初同美国总统布什会面后,土耳其对库尔德人展开的首次主要攻击行动。在伊朗 10月16日~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借里海沿岸国家峰会的机会访问了伊朗,表示俄罗斯将继续“对伊朗基于和平目的的核项目提供援助”。访问期间,普京还同里海国家领导人签署了一份声明,谴责在该地区使用武力。另据报道,俄罗斯可能在白俄罗斯部署短程导弹,以抗衡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计划。

尽管如此,美国国务卿赖斯还在为11月末举行的“中东和会”做外交努力。伊朗已经明确表示不参加,并呼吁中东各国抵制本次和会,沙特把解决巴以问题作为与会的先决条件。会议还没有开,各方的期望值已越来越低。巴基斯坦的政局依然不稳定,前景难料。阿富汗的大有卷土重来之势,美国不得不苦口婆心地哀求北约盟国增加投入。此外,美国和印度的核协议、与韩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正面临在国会搁浅的危险。

相比之下,布什政府可以让人略感宽慰的外交成绩似乎只剩下朝核、达尔富尔、缅甸这几个方面了。而当美国人仔细盘点这点成果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中国。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人应该对“china”这个单词感到很熟悉。因为这个单词出现在美国人日常消费的各种各样的商品标签上,这个单词也经常同人权、威胁等负面意义的事务联系在一起出现在美国媒体上。中国在美国外交中的积极、正面、建设性的作用,似乎让很多美国人感觉很陌生,因为中国在多数美国人的印象中要么是反人权、反民主的专制国家,要么是挥舞导弹的军事威胁者。要么就是生产劣质商品毒害美国儿童、抢美国工人饭碗、污染地球的不法商贩。

面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的新形象,有些美国人会感觉很不自在。有人会轻视,认为中国只有这么一点能力,只是碰巧干了一点好事而已。有人会怀疑,中国与美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格格不入,美国在多大程度上能依靠中国?有人会嘲弄。小布什鲁莽的牛仔外交最终跟中国走到一起,成了一丘之貉。有人感觉恐惧,中国正在利用美国的困境扩大软实力和势力范围,“北京共识”总有一天会挑战和取代“华盛顿共识”。前面提到的两篇文章实际上也反映出了美国人看待中国时五味杂陈的心态。

“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2005年9月,时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的罗伯特・佐利克提出要“鼓励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一名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很多人都难以理解“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这个词的意思。不少人抓住了“负责任的”这个定语,在中国方面看来,这隐含着圈套,让中国对美国的利益负责任、牵制中国;美国方面则认为,这个概念根本就是空中楼阁,中国根本不会在国际上“负责任”,也不可能跟美国的利益相关。

佐利克阐述这个概念的逻辑是,“所有的国家都为促进国家利益进行外交。作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其目标更远大:他们认识到国际体系维系着他们的和平繁荣,因此努力维护这个体系”,因此“在对外政策方面,中国面临着很多机会,能够成为负责任的一员”。如果把这段话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去理解,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中美两国有责任共同维护现存国际体系的稳定,推动两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下的繁荣。换而言之,当前的国际体系和全球化进程于中美两国的利益都“攸关”,“责任”也由此而生。

2006年4月,布什总统在欢迎来访的中国国家主席时表示:“作为国际体系的利益攸关方,我们两个国家共享众多的战略利益。”在随后举行的午宴上,胡主席回应道:“中美两国不仅要成为利益攸关方,而且要成为建设性的合作者。”双方领导人在英文单词后面都加了一个“s”,表明“利益攸关方”是一个复数的概念:中美都是利益攸关方,共同为国际体系的稳定负责任。2007年3月,佐利克在上海的演讲中把自己首创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进一步发展为“全球利益攸关方”。加了“s”之后,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正面意义就十分明确了。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众多外交领域的实践已经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真实写照。此外,在台湾、禽流感、气候变化以及反恐等问题上,中美两国也在消除误解、增进谅解、扩大共识,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协调。在今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悉尼峰会上,主席在与布什总统的会谈中再次阐明:“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

不会简单地成为美国的外交依靠

从“利益攸关方”到“建设性的合作者”,中美两国需要共同做出努力。这种努力不仅要在外交舞台上加强协调与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在两国国内塑造发展双边关系的稳定共识。目前美国的战略精英阶层已经基本上接受并期待中国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持这种看法的人数量还很少,尤其是对美国的主流舆论的影响还相当有限。短期内,美国国内对中美关系的认识还存在很多干扰因素。

美国外交的霸权心态使许多美国人在短期内还很难接受中国的大国角色。美国有学者写道:“关于伊拉克战争和美国单边主义的争论掩盖了布什政府大战略当中的现实性和多边主义的成分”,这些成分中最重要的表现是布什政府把中国与印度这两个新兴大国拉入现存国际体系的努力。美国正在面对一个力量格局变动的“新世界秩序”,然而美国还没有做好接受现实的心理准备。

美国外交的利益集团和党派政治因素还会对中美关系构成很大的干扰。近年来,布什政府之所以能够在对华关系上建构相对稳定的局面,一个重要因素是共和党一家独大和9・11事件的发生压制了利益集团和党争。如今随着中期选举后控制国会以及2008年总统大选的临近,中美关系正面临新的考验。

然而,如今的中美关系已经不再是15年前的中美关系,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国际环境的被动接受者和适应者,而已经具备了主动影响和塑造环境的能力。事实上,今天的中国已经在有意无意地通过生产、消费、文化与外交输出自己的影响力,下一任美国总统最有力的竞争者希拉里・克林顿也认为,“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将是本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尽管存在巨大的差异和诸多分歧,“美国和中国能够而且必须共同完成很多事务”。因此。中国不会简单地成为美国外交的依靠,而将日益彰显一个面向全球的负责任的大国外交形象。

上一篇:美国第一夫人角色:以劳拉为例 下一篇:在俄罗斯谁能撼动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