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晕针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17 12:22:41

预防晕针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穿刺疼痛;晕厥反应;干预措施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2-0277-04

中图分类号:R472.90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2.056

晕针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晕厥现象,据资料统计,晕针的发生率约占就诊人数的039%~1.09%[1,2]。晕针是因为患者心里害怕,在穿刺过程中由晕血或疼痛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轻者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四肢冒冷汗、肌肉收缩,重者可能出现轻度休克,如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部分患者甚至有恶心、呕吐、短暂的意识丧失以及血压下降等一系列虚脱的临床表现[3],在临床护理操作的注射或者采血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对晕针的发生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对有晕血倾向的患者在进行操作前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可减少晕针现象的发生。现就预防晕针的干预措施作一综述。

晕针发生的机理及临床表现

晕针是指患者在接受针刺采集血液或者输液等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晕厥现象,它是由于强烈的针刺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脑部血流量减少而发生晕厥[4]。其临床表现可以分为3期[5]:①先兆期:患者自述有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跳加速、心慌等症状。②发作期:患者突然出现意识恍惚、晕倒、面色苍白、口唇甲床青紫、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症状。③恢复期:经过及时治疗处理,患者神志恢复正常、面色转红、四肢转温,但是自觉全身无力、四肢酸软等。对于临床工作中出现的晕针患者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出现严重后果,同时在进行动静脉穿刺之前,护理人员要采取一定的有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晕针的发生。

从生理和心理方面消除患者疑虑

1.生理方面的干预 人的机体对外界的刺激都会有一定的防御性反应,当人饥饿或空腹时,机体是处于应激状态的,对各种刺激就会显得相对的敏感,

进针时的刺激就会通过迷走神经产生反射,引起血压下降,因而易发生晕厥反应[6]。而那些体质较弱

的患者,对痛觉更加敏感,当进针刺激后,会引起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而诱导晕厥的发生。所以护士在进行穿刺之前要做好患者健康状态的评估及干预,等待患者能够耐受穿刺的时候,才进行相关的护理操作。对于有晕针倾向的人群,在输液前要嘱咐他们有一定量的进食;在抽血后要及时进食,待其充分休息,不适症状得到缓解后才能离开采血室。而儿童及老年患者,由于对疼痛的敏感度下降,晕针的发生率低于青壮年。有研究[7]证实那些首次抽血、年龄在20~30岁的女性患者、有晕针史的患者是发生晕针的高发人群,这值得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2.心理方面的干预 很多患者到医疗场所,特别是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时候,就产生恐惧、精神紧张,表明对血液或注射针头的恐惧是导致采血发生晕厥的主要原因[8]。穿刺前护士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以诚相待、和蔼可亲、用肯定性语言告知患者,穿刺保证一针成功,只是进针的时候有轻微的疼痛,给患者带来良好的心境,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从而能以最佳心态积极配合,达到消除疑虑心理的目的。具体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9]:①语言诱导:在进针之前,护士要告诉被采血者进针的具体方法,以及进针过程中可能出现疼痛等感觉,以取得其信任和配合;②松弛训练:对于那些注意力过于集中、性格内向的人,需要令其注视某一物体,使其进入自我冥想的状态;③转移注意力:对于那些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外向的人,可通过提问等方式与其交流,转移其注意力,促使其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周传美[10]在新生体检采血过程中的晕针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晕针的发生率。王田慧等[11]认为女性由于天生柔弱等原因,更加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以避免晕针的发生。穿刺过程中也要给予患者体贴和关爱,多采用安慰性语言与其交流,如“请不要紧张,马上就好”等,以加强患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护士的操作。护士和蔼的态度、微笑的表情和鼓励的语言等,都能使患者获得温暖,增强信念,从而放松心态,能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拔针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也不能忽视,除了要交代清楚一些详细的注意事项和拔针后正确按压方法外,还给予人文关怀,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以及观察其面色,避免突然发生晕厥。

提高护士素质是预防晕针的保证

1.重视护士素质的培养 护理人员由于每天重复做一样的事情及工作压力大,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身耗竭综合征”,对待患者的态度就会显得很冷漠[12]。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之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找到共同语言进行交流,护患之间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在穿刺过程中护士要注意言谈举止,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穿刺技术,能使患者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护士还要掌握好一定的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过程,促使患者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护、促进其自身健康。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有高超的、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还需要有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13]。同时,护士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观察清楚患者的心理情况,发现患者的心理疑虑后,及时与之沟通,采取各种心理干预、人性化关怀和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等措施,及早消除患者的心理问题,以达到提高患者心理耐受能力,这是预防晕针的主要措施之一[14]。

2.提高护士的基本功 静脉穿刺输液或抽血是护理的基本操作之一,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的能力应该非常娴熟。穿刺前要根据不同个体血管的特点,选择充分暴露、比较粗直、易于操作的血管,以及使用不同的穿刺方法和角度进行穿刺,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避免穿刺失败。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时要做到动作规范,准确操作,采用无痛技术。穿刺疼痛程度与针的刺激强度、刺激时间、作用面积有关[15]。直接静脉穿刺法是将针头刺入表皮后迅速直接进入血管,这样针头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时间非常短,患者无疼痛或仅仅有轻微的疼痛[16]。穿刺过程中,动作要轻稳,力争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不良刺激,造成患者的恐慌。减少局部疼痛刺激是降低晕针发生率的非常重要措施。所以在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中,要提高她们的静脉穿刺操作水平,通过优良的护理行为可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以达到减少晕针的发生[17]。

3.加强护士工作的责任心 护士要善于发现患者出现晕针的先兆,常见的晕针先兆有出现皱眉、表情痛苦、身体不断抖动和不断重复的语言等,这时我们应予重视,及时亲切地与患者进行交谈,告诉他们采血是有一点痛,但是可以耐受的,也可以让其家人在旁边扶持。刘士梅[18]认为对初次抽血的青少年,要给予特别的关注,采血过程中要加强心理护理,多与采血者交谈,分散注意力,调整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处于愉快、兴奋状态。采取鼓励和必要的保证,取得主动配合。在稳定其情绪的同时消除思想顾虑,使其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其次用放松来对抗焦虑及紧张。牟晓玲[19]通过对53例晕针患者的研究发现,护士的护理行为与晕针时机的相关度非常高。护士的言行举止对患者有着很深的心理影响,热情相迎、言语轻切的态度和熟练、细致稳重的操作都会给患者轻松的心理感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和不安全感,达到提高患者对晕针的耐受能力。有报道[20]因护士在注射过程中言语不慎,过分夸大注射的并发症,导致孕妇出现晕针。

良好环境和端正的采血效应

1.良好环境可分散患者注意力 环境因素是晕针发生的原因之一,有部分患者从小就惧怕医院的特殊环境和气味,不适应医院的氛围,一进到医院就紧张,这部分患者是最容易发生晕针的。梁文彬[21]通过在不同环境采血对晕针发生率的影响,发现在学生熟悉的学校内抽血晕针的发生率最低;在房间狭小、不通风、人多拥挤的地方采血,晕针的发生率最高。所以医疗场所应该尽量创造比较安全、舒适的环境,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环境的安静,避免人群的吵闹。同时在注射室或者采血室内墙壁挂上一些健康知识宣传张贴画或温馨提示等,既可起到宣教作用,还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2.端正可减少晕针发生率 彭慧香等[22]人通过对300例有晕针倾向的患者进行研究,统计分析平卧位、正坐位、坐位头偏一侧伏在采血台上三种不同采血晕针的发生率,结果发现患者采取正坐位时比其它两种更加容易发生晕针,而采取平卧位或者坐位头偏一侧伏在采血台上,采血晕针发生率可以明显减少,建议对于有晕针倾向的患者在门诊采血应采用坐位头偏一侧伏在采血台上。刘瑞华[23]研究平卧位和正坐位对输液晕针的影响,发现对于有晕针倾向的患者,采用平卧位发生晕针的几率明显低于正坐位,所以对于那些有晕针倾向的人输液前可先予以卧床。对晕针的影响可能与血供有关,正坐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液蓄积于下肢,造成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导致心的输出量减少,脑部血供不足;而采取平卧位时,患者机体处于平静状态,全身肌肉放松,脑部血液供应正常,所以晕针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晕针的发生是心理反应到生理反应的一个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减少晕针发生率,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必需面对的现实问题。良好安静的就诊环境、护士认真的服务态度及高超的技能、穿刺过程中的有效心理疏导等都是减少晕针发生率非常有效的措施。减少或避免晕针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医患矛盾。

参考文献

[1]李光华,赵 超,姚 春,等.语言交流干预在采血晕针体检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3):1011.

[2]王瑞红.减少患者晕针发生率的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8.

[3]胡 红,陈维信.健康体检静脉抽血晕针58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7):11861187.

[4]王婷婷,陈前琼,许 婷,等.军人健康体检发生晕针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2):191193.

[5]赵 敏.大学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0):3637.

[6]邓 萍.心理干预与晕血晕针患者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96597.

[7] 张如玲.多元化护理干预对门诊采血晕针的影响[J].右江医学,2012,40(1):128129.

[8]陆惠洁.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4950.

[9]冷雪艳,冯秀芳.体检者采血过程中晕针现象的心里预防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3):134.

[10]周传美.大学新生体检采血晕针的心理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校医,2010,24(12):944945.

[11]王田慧,刘生翔.体检者采血过程中晕针现象的心理预防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2034204.

[12]扬淑美,梁汉武,王爱萍,等.培养护士素质提高护理质量[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1):14691471.

[13]赵婉文,周天蓉,李 玲,等.护士素质需求调查结果对临床教学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09,6(7):305307.

[14]陈如燕,吴 英.体检人群静脉采血心理沟通的需求与护理对策[J].护理杂志,2011,28(3):6870.

[15]成昌盛,龚秀琴,黄 美,等.门诊患者采血晕针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12):5758.

[16]王 靖.大学新生体检采血晕针原因及护理[J].中国校医,2011,25(7):552.

[17]陈美清.低年资护士静脉采血差错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右江医学,2010,38(4):500502.

[18]刘士梅.健康教育干预在采血晕针体检者中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1214.

[19]牟晓玲,汪德凤,袁小玲,等.晕针机理探索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5):397398.

[20]张 芹.因护士语言不慎诱发孕妇晕针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551.

[21]梁文彬.静脉抽血发生晕针的环境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2.

[22]彭惠香,林 禅,陈 昕,等.3种不同采血发生晕针的原因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7677.

[23]刘瑞华.两种对晕针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223.

(收稿日期:2012-12-04 修回日期:2013-03-09)

上一篇:中国网络媒体“两会”专题报道监测分析 下一篇: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Jones骨折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