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针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时间:2022-10-01 04:22:34

【摘要】晕针是各种注射、静脉输液、抽血、穿刺及针灸过程中均可发生的一种反应。通过查找其发生的愿因,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理,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晕针;愿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1-0025-02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院发热门诊输液注射 1864人次,晕针26人次。其表现为视力模糊、耳鸣、头晕、心慌、恶心、出冷汗甚至面色苍白,有个别患者出现一过性晕厥。其中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

晕针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活动发展为生理现象的过程。由于精神紧张,而造成暂时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为能力的现象,称为晕针。其特点是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其发生原理是一种疼痛刺激诱发应激反应,而导致反应性周围血管扩张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缺氧。其发生过程一般为:针痛刺激脉搏加速、血压上升周边血管扩张代偿失调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脉搏下降、血压降低、周边血管阻力迅速下降脑部血流不足,造成意识障碍晕厥[1]。

晕针反应的临床表现: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这一时期十分短暂,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血压迅速下降,脉搏变缓,每分钟减缓至40~50次。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1晕针的原因

1.1心理因素:其原因主要是患者的痛觉生理所致。

1.2生理因素:疼痛是身体表面或深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引起的,它是身体对有害物刺激的威胁所发生的警告反应。当一个人极度疲劳或虚弱,身体的抵抗反应和控制反应降低,于是对很小的刺激会产生与刺激强度不成比例的夸大反应,较易发生晕针。

1.3:大量临床观察显示,取平卧位进行注射时,晕针发生率较低,而取坐姿接受注射时,晕针发生几率则大大增加。其原因是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强力低,血流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血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发生率大于平卧位。

1.4年龄:儿童因机体尚未发育全而对疼痛反应不敏感。老年人因机体各种反应反射降低,痛觉迟钝,对疼痛敏感度也降低,因此,晕针发生率低于青壮年。

1.5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引起的晕厥,主要是由于使用型号不适的针具使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所致。

1.6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晕针患者大都是首次接受注射治疗。注射本身就是一种刺激,患者对其缺乏了解,很容易在注射过程中产生恐惧、紧张、痛苦等感觉。如果此时护士态度生硬,说话难听,动作粗暴,就更增加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再加上疼痛刺激引发晕针。

1.7环境: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针,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2晕针的预防

2.1注射前必须与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注射时护士应与患者交谈或抚摸患者,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2.2尽量避免患者空腹注射,和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理解,防止发生晕针。

2.3对于情绪紧张、身体虚弱或以前有晕针现象的患者,尽量避免站位或坐位注射,采取卧位方式,可使患者身体放松,注射完瞩患者静卧2-3分钟再站立,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生晕针及时处理。

2.4采用无痛注射方法。

2.5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3晕针的处理

对已发生晕针的患者,应立即置患者平卧位,通知医生,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安抚患者情绪,开窗保持空气流通,揭开患者衣服最上面的扣子保持呼吸通畅,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注意保暖。患者一般在3-5分钟即可恢复。经上述处理无效,患者出现昏迷虚脱,立即按压人中,使患者尽快回复。必要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或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

参考文献

[1]赵红妮.浅谈晕针的预防和处理.中国当代护理杂志.2008.11

上一篇:血清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Ⅱ测定在肾衰患... 下一篇: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肾病综合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