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财务主体论

时间:2022-09-15 10:43:33

和谐财务主体论

一、国内财务主体的主要观点

财务主体是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密切相关。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是国家的附属

品,没有独立的财权,企业渴望成为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于是财务主体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陈立人认为,财务主体是具有独立资金,进行独立财务活动,实行独立财务决算的单位。冯建提出,财务主体是指独立进行财务活动、实务管理为之服务的待定单位,通常是指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物质利益的经济实体。以上对财务主体的定义均是针对于企业外部参照系,强调财务主体的财权独立性。如上所述,笔者认为财务主体实际上是一种假设,正是由于财务主体的存在才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成为可能。国有经济主导的事实,使得财务主体在我国当前的制度背景下尤为重要。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财务主体的认识从外部参照系,转换为对内部财权配置的认识。从产权的视角探究财务主体,成为财务主体理论的主流。理论界形成了四种不同的观点:汤谷良、裴伯英、伍中信等认为,财务主体为企业本身,但伍中信不同意财务分层分权管理的观点;干胜道、谢志华认为,财务主体为所有者和经营者;刘贵生认为,财务主体为企业和企业财产所有者。从产权视角对财务主体的争论,围绕着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问题一直延续至今。对于古典企业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所以企业控制权均归所有者,所以对内、对外所有者均代表企业形象,成为当仁不让的财务主体。而随着公司制的发展,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对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关系的讨论盛极一时,剩余控制权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分配亦成事实。此时,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同称之为财务主体。相机治理思想的发展推动了动态财务管理思想的产生,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推动了多层次财务主体的产生,即利益相关者财务主体的产生。

二、和谐财务主体观点

和谐财务主体究竟为何物?笔者认为,对它的理解应当以外部环境为参照系,遵循系统思考的观点。我国的国有企业始终存在财权在国家和企业之间配置的问题,此时缺乏独立财权的企业财务主体被视为国家相关部门。而对于集团公司下属的某些名曰公司,实则出纳机构的子公司,其财务主体被视为母公司。因此,和谐财务主体的实质是企业自身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是一个对外概念,使得与之单独交易成为可能。没有独立财权的企业如同傀儡,与之谈判和交易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犹如一个行动自由的人,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谐财务主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一个“理性人”,为着自身的利益而开展财务活动;二是一个“责任人”,不仅负有维护自身系统(员工和企业)稳定的责任,而且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三是一个“相对自由人”,在法律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具有独立的财权。实际上,相对于外部参照系来说,财务主体从未改变过,但其内部财权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填充、扩大,呈现一种动态演进趋势。因此笔者认为,对外财务主体是指企业本身,对内是从所有者到利益相关者网络这一动态演进中某一时点下的综合体。对内与对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而由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扩大和博弈过程中不断实现重新分配,从而在某一固定时点下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拥有不同的财权。

和谐财务主体是一元性的,其内涵是不变的。企业之所以能独立地开展财务活动并成为财务主体,是因为它拥有完整而独立的配置财务资源的权利(财权)。我们可以把企业拥有的这种财权称为“法人财权”,企业也相应地成为唯一特殊的财务主体。而财权主体是多元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企业是一个契约集合体,因而各利益相关主体为其产权利益考虑必然关注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而可以拥有能对这些财务活动施加影响的权利(即财权),他们也就成为了财权主体。在一定制度和技术条件的支撑下,这些财权主体就可以组成企业的财务治理主体。由于财权具有可分性、可明晰性与独立性等特征,因此企业的财权主体可以是多元性的,而且可以形成多个层次,不同时点下财权主体的总和等于财务主体。

上一篇:谈电力企业审计的重点 下一篇:加强企业会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