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语亮点题扫描

时间:2022-09-15 08:24:05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的瑰宝,它结构凝固、形式简洁、内容丰富,能够言简意骇地表达复杂的意义,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因此,成语一直受到人们的珍爱,同时也深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观览2011年全国中考试题,成语题除了常见的注音、书写、辨形、释义以及识别误用等传统题型外,还出现了许多形式新颖、内容独特的亮点题型。这些亮点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知识及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运用成语的兴趣。下面就从2011年中考试题中撷取这些亮点题分类作解说。

一、用成语猜对联

例1.(2011年贵州毕节卷)古有一县官下乡体恤民情,行至一穷秀才门前,见门上贴一对联,上联为“二三四五”,下联为“六七八九”,县官看后离去。第二天派人给秀才送来所需物品,你知道对联暗含什么意思?请用一成语概括 。

解说:对联,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文学样式,它语言简练、蕴含深意、对仗押韵。成语与对联,两者都是语言中的文化奇葩,互为对照,相得益彰。此题结合有趣的对联故事来猜解意思,具有谜语的意味。细心推测这幅特殊的数字联,原来它是一幅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 “十”,利用谐音连起来就是“缺衣少食”,是说缺少衣服和食物,诉苦诉得很隐晦。

二、用成语释图形

例2.(2011年山东东营卷)右图是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仔细观察主体部分(汉字和英文除外),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说明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及其含义,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解说:徽标图形中点、线、面、圆等符号都是抽象变形的事物,代表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解读徽标,就是要通过联想解读出徽标中的符号所表示的事物,以及由这些事物所构成的画面内容和蕴藏的深层创意。此题关注的是环境保护,解答时要细心观察画面,联系生活积极联想,按题目要求将构图与内涵表述清楚。所用成语,可从构图、造型以及保护的思想行动、自然环境的状况等方面入手思考搜寻,并巧妙地将其融入表述之中。

答案示例: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既别出心裁,又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三、用成语写典故

例3. (2011年湖北荆门、荆州卷)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 (注:选段为《行路难》和《出师表》)

解说:丰富多彩的成语典故承载着中华辉煌灿烂的文化,从成语典故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从中感悟到深邃的哲理和激扬的精神。《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很多,许多典故已演化成俗语或成语,如《行路难》中姜尚“垂钓碧溪”演化为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宗悫“长风破浪”演化为成语“长风破浪”“乘风破浪”,又如《出师表》中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诸葛亮自叙的经历过程体现的正是他为蜀汉“鞠躬尽瘁”的精神。

四、用成语说人名

例4.(2011年安徽芜湖卷)写出与下面人名有关的成语。

示例:任贤齐――见贤思齐

(1)杜鹏程( ) (2)王任重( )

(3)刘海粟( ) (4)焦若愚( )

解说:现代人名包括姓氏和名字,虽然说只是一个符号代码,但却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寄托着多样的情感愿望,有的还烙上时代的印迹。由于成语用字凝练、表意丰富,许多名字就截取成语字词来表达意愿。此题就是解说名字中隐藏的成语,所说的成语需要有名字中的两个字,字的组合方式可以不论。如题中“鹏程”来自成语“鹏程万里”,“任重”来自成语“任重道远”,“海粟”来自成语“沧海一粟”,“若愚”来自成语“大智若愚”。

五、用成语换近义

例5.(2011年云南大理、楚雄、丽江等卷)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 (注:选段为《桃花源记》)

例6.(2011年山东德州卷)用意思相近的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写在句后的横线上。

①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个性十分鲜明的典型人物,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是“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②传统的家长会、上门家访,能被“电话家访”取代吗?中小学教师、家长和专家对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例7.(2011年山东枣庄卷)第二段中加点的“亦步亦趋”喻指一味模仿别人,请写出两个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 (注:选文为《比正路还长的巷子》)

解说:正因为成语涉及内容广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许多意味深长的话语可用成语来表述,这些话语包括惯用语、谚语、俗语、歇后语、诗词文句等。实际上就是用成语来表达与它在内容或意思上近似的词句。例5、例6用成语来表达诗句中的意境和情境中的俗语,相对说较难,不但要理解诗句、俗语的含义,还要联想搜寻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只不过例5仅限于选段中。例7写近义成语,也具有开放性,而例5后一空是考查对成语来源的了解,这都是直接对成语内容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要靠平时积累一定量的成语。

答案示例:例5.豁然开朗;世外桃源。例6.①口蜜腹剑、笑里藏刀。②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各抒己见。例7.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生搬硬套。

六、用成语解诗文

例8.(2011年湖南湘潭卷)

长安九日诗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当时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请用一个成语表述。

例9.(2011年福建厦门卷)根据文段内容,解答问题。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傲然挺立,任狂风呼啸、霹雳惊天、暴雨肆虐。

披拂摇曳的枝叶,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意――向湛蓝的天空,向炽热的太阳,向广袤无垠的大地。

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同样执著的坚持,不论是润如油膏的田圃,还是瘠薄干瘦的荒野。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一棵( )的参天大树!

为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

A.玲珑剔透 B.器宇轩昂

C.锐不可当 D.抑扬顿挫

解说:成语,简洁的语言表达着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情感、做人的真谛、审美的情趣……用成语来解读诗文,能深入提炼内容的精华和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解读的内容多涉及人物的处境、情感、性格、精神以及内容所体现的道理、思想、主旨等。所用的诗文材料有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等,如2011年山东聊城卷《目不见睫》、山东潍坊卷节选《后汉书・班梁列传》、湖南湘西卷《卖油翁》中考查的成语题都是对文言文内容进行解读。例8用成语解读古诗词语句中的人物境况,分析诗句意象“南云”“北雁”,这些都是触发乡情与亲情的事物,“北雁”还有比拟自身孤单落寞之苦的意思,而在它们的前面冠以“心逐”和“形随”,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急切的归乡之情。再加上后面的一“逝”一“来”,诗人那种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形单影只的处境也就充分显现了出来。例9用成语来解读语段内容,语段运用了象征手法,歌颂某种职业或人的高尚情操,对学生具有励志的作用。最后一句是总结句,也是主旨句,所填成语具有概括性与总结性,从文段内容、情感和语气来看,最准确的应是B。解答此类题,要充分把握诗文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

成语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和外来文化,凝聚着丰富的智慧,表达着精辟的思想。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尽量地积累成语,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成语的来源,知晓成语的故事,并且要联系课内外生活,学会运用,学会感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对成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如成语讲座、成语知识竞赛、成语接龙、成语反解、成语新说等。适时的训练能强化成语的掌握与运用,训练时应将成语与仿写、造句、图表、探究、诗文、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等题型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成语的内涵和所给予我们的人生启示。这样,才能使成语学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的成语文化。

上一篇:翡翠谷的“绿” 下一篇:夏雨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