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9-15 05:31:26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摘要: 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阐述,以及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关文献的回顾,说明了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构建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要点和原则。

Abstract: By an elabor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graduate education-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using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guide building of finance graduate education, and has proposed the main points and principle.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Key word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public finance;graduate;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188-02

0引言

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现有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而科学发展观越来越成为指导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对于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也同样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因此本文将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性质出发,探讨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构建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

1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学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阐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学研究生培养的战略意义之前,我们首先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阐述,然后再从这一内涵出发阐述其指导的战略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思想内涵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而提出的,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学研究生培养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指导财政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从而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落实党的研究生高等教育政策服务。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这一思想的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去体会和把握,并自觉地运用这一思想来指导各行各业的工作。在财政学研究生培养工作上,尤其需要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指导。因为财政学研究生教育是为我国财政学的高等教育、科研和财政管理培养高级人才,他们的治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将决定我国不远的将来财政领域的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而财政领域又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因此,通过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财政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也就意味着科学发展观将成为我国今后数十年财政领域的主要指导思想。

第二,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构建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可以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思想固化到财政学研究生的培养制度中,从而使得科学发展观能够长期指导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科学发展观对于财政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指导需要通过某种固定的模式加以强化,从而使得科学发展观能够深植于高等教育的培养制度中去,并能够实现长期指导财政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这既是由财政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决定的,也是由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内涵的时代特征赋予的。

基于上述理由,为了更好的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我们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相关论述进行回顾,以便于我们能够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注入到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之中去。

2国内外关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相关论述

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运用各种方法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对于研究生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也有多种理解和阐述。薛天祥主编的《研究生教育学》认为,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这一概念就包含着关于研究生教育本质规定性的两层意思:一是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建立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二是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或其他阶段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研究生教育主要是通过研究生参加必要的研究活动如参加课题研究、进行专题调查等,使其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潘懋元先生认为,研究生教育具有如下特点:起点一般是本科毕业水平或同等学历水平;研究生的年龄基本在23岁以上,生理和心理已成熟;要求研究生在专业方向上有更深入的探索,并取得创新的成果等等。美国伯顿・克拉克的《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和《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这两本书都以德、美、英、法、日五国为例,介绍了各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科研基础和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原则的实际情况,通过他们间的比较,显示出各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特征。

国外对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还注重分类对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进行研究,如:欧内斯特・吕德的《研究生教育失败的新视角》、所罗门・和西德尼・迈力克的《美国的专业教育》这两部著作对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从历史、现状和问题的角度进行了剖析。欧内斯特・吕德的《高等教育:英国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和克利夫顿・F的《悄然成功:美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分别详细介绍了英国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情况。对于研究生培养模式这一概念的内涵和有关类型,也有各种研究和阐释。

李盛兵著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一书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培养研究生的形式、结构和途径,它探讨的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诸因素的最佳结合与构成。”该书还将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学徒式、专业式和协作式,并且对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变革进行了理性思考和探究。李盛兵认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学徒式培养模式和专业式培养模式。二是是专业式培养模式。三是培养模式趋于多样化。

20世纪90年代,教学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已形成,强调实际问题的研究,并且是以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程斯辉等人则将研究生培养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模式、高校(培养单位)主导型模式、学科专业单位主导型模式、导师主导型模式、研究生主导型模式和用人单位主导型模式等六种类型。认为这六种不同类型模式反映了参与教育的不同主体对于研究生培养的相应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多样并存,适时发挥相应主导作用。

程静主编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应对》一书中是这样表述的:“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由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制度、培养方案、过程诸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过程与运行机制的总称。简而言之,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的合成系统,通过构成要素的优化组合可以构建出多种不同的培养模式。”

王奕井、杜佳在《国外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一文中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主要环节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定式,它反映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最优化设计及诸因素的最佳组合。”周叶中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培养过程、管理制度、质量评价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系统,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性因素。”199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一文中,对人才培养模式解释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上一篇: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各位置失误特征... 下一篇:浅论职业教育功利化现象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