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社交网络对比

时间:2022-09-14 03:07:37

中外社交网络对比

中外社交网站受众的最明显的区别源于对“网络社交”,更深层的说是对“人际关系”这一定义的不同。国外社交网站的用户使用其社交性能是为了结识新的朋友,而中国人的网上社交的特征之一是:线下关系线上化。

网民关注对象对比

尼尔森在线研究团队在《中美社会化媒体研究——新浪微博VSTwitter》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微博用户使用实名账号的比例高于中国用户,在研究中还发现,Facebook的这个比例更高。数据显示,90%的被访美国网民使用实名注册Facebook,比人人高出38%。“中国的很多网民并不想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公之于众,害怕自己的个人信息通过社交网站被泄露出去,这也是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考虑。导致用户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是文化差异。西方的文化比较开放,网民之间交流相对比较直接、坦率,中国的文化相对要含蓄、内敛、委婉的多。”一位中国的社交网站的CEO说。

占座网是一个互动性极强的中国的大学校园SNS网站,鼓励大学生展示、分享、交流,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既是Facebook又是占座网用户的美国留学生Jane说:“在Facebook上,我的朋友会不时地让我见识一些我没有见过的东西,有时候可能是一个小小的网页游戏,有时候甚至只是一个笑话或者一首新歌。在那里,我更多地是被熟悉的朋友‘打扰’,不过每次‘打扰’可能都会有一些我或者朋友没有见过的东西被抛出来。在占座网上,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被陌生的朋友发现,并且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和朋友圈。这样的速度比我在Facebook上要迅速一些,但占座网上的朋友并不像Facebook里的朋友一样总带给我一些新的东西,这方面要少一些,但是占座网可以更好地帮助我学习中文。”

在美国,Facebook用户对“家人”的关注度仅次于朋友,高达87%,远高于其它社会关系或组织;在中国,“同事”在社交网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40%的人人网用户关注了同事,比例超过家人。

就内容来看,36%的Facebook用户经常或有时候“非常个人的信息”,而人人网的这一比例高达61%;在接受好友请求和共享位置信息方面,中国社交网站用户也表现出了更强的开放性,58%的人人网用户表示“愿意接受好友申请”,Facebook仅为26%。另外,人人网用户允许网站获取其地理信息的比例高出Facebook10%。这也与《中美社会化媒体研究——新浪微博VSTwitter》结果类似。这表明,对于中国网民而言,社会化媒体是一个虚拟化程度更高的平台,在涉及个人信息相关的诸多行为上,中国网民更加开放、活跃。

受众特点对比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社交网站用户的教育程度排名为:开心网排名第一,豆瓣居第二,人人网和腾讯分别为三、四位。

该报告还显示,开心网八成用户年龄在25岁~34岁之间,57%的用户学历在本科以上。这跟开心网定位于高端白领用户有关。豆瓣网的用户以年轻人为主,55%的用户拥有本科以上学历。而人人网和腾讯的这项数据分别是48%、34%。从报告中还可以发现,人人网的用户集中在高校,腾讯用户学历的分布则相对均衡,超过4成用户的学历在高中以下。

国外方面,著名商务社交网站LinkedIn本科以上学历的用户占15%,全球第一的社交网站Facebook只有5%。造成中外社交网站差别如此明显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互联网在中外不同的普及方式。对于人口庞大的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普及方式是从各大中小学作为切入点,普及计算机操作技能,这使得中国的互联网使用者多数为集中在大城市、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年人,而国内的中老年人群则极少使用互联网。

而西方对于互联网的使用着重于普及全民数字技术,强调文化而非“工具”在广义的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截至2008年年底,有60%的欧洲人接受了数字技术的教育,56%的欧洲人每周至少上一次网,网民的数量与日俱增。

新疆前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永宏说:“Facebook目前有注册用户9亿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终端界面设计简捷明快,比较人性化,简单的外观背后隐藏着强大的功能。”

不可否认,Facebook的成功,要归功于创始人扎克伯格永不停歇的扩张冲动和对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把握。Facebook通过它的一步步进化,告诉人们,社交网络不只是一个网站,它可以演变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Facebook已经渗透到其他网站,它就像一条若隐若现的经络,打通了以前毫不相干的网站,让信息透过人际关系来传播。从开放账号、开放应用程序平台、订制式广告,再到Facebook Credit货币,越来越多的用户被吸引,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广告商通过Facebook来赚钱,当然,也越来越离不了这个超级平台。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Facebook平台上开发游戏的Zynga公司,甚至比Facebook更会赚钱。

扎克伯克说:“社交网络处于一个转折点。我相信如今的社交网络发展更侧重如何让产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不是用户数量的增长和技术本身的普遍性。Facebook的产品开发注重如何推动信息分享量的发展,Facebook也希望与其他公司合作,提供从音乐到沟通等促进用户分享的产品。”

“交友,或者说是交际,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内被娱乐化或者泛娱乐化。真正在平台上跑起来的,有价值的应用目前还太少。”国内某知名校园社区网站CEO说:“用户数看上去很可观,但大家在平台上多数只是聊天、泡论坛,最多听听音乐或者交换一下资源。这是中国社交网站和Facebook最本质的区别。”

受众行为模式对比

目前由于移动终端的应用,社交网络所提供的受众群体总数可以说不逊于已经发展成熟的传统媒体,甚至大有赶超传统媒体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受众的群体量与受众的活跃度并不等同。简单来说,一个社交网站的用户注册量也许可过亿,但其真正的活跃使用者可能不到注册量的二分之一。社交网络发展的支撑性因素不是那些注册一次就很少登陆的“及时性用户”,而是那些每日不停使用社交网络的分享、、应用等功能的活跃用户群体。因为只有这个群体的用户才是社交网络平台上真正的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传播者。在美国2.3亿多网民中,一半以上都在经常使用Facebook。中国有5亿多网民,人人网现在已经有1.5亿的注册用户,而人人网每月只有2000万~3000万活跃用户。中国社交网络受众的群体基数与其活跃度并不相匹配,很多人是因为接触新鲜事物注册了社交网络之后就不再使用,原因是中国社交网络的大多数用户只为信息的接受者。多数时候把社交网络作为一个代替网站、搜索引擎、电视报纸的信息来源,以浏览的方式吸收到自己所关注的信息,但本身并不参与到信息的传播甚至讨论中去。

可以说中外社交网站受众的最明显的区别源于对“网络社交”,更深层地说是对“人际关系”这一定义的不同。国外如Facebook等网站,用户使用其社交性能是为了结识新的朋友,可能是经常去的咖啡店的服务员、有相同爱好的网友、派对上刚交换号码的新人。社交网站提供了用户基本的真实信息与其他人交流,目的是为了交换其他用户真实信息,建立网络社交关系。

而国内的实名制社交网站的使用者,则更加侧重于运用社交网站维系现实中本已经有的关系。中国人的网上社交的特征之一是:线下关系线上化。一般人在社交网络上与他人连接,很多都是现实社会中的熟人,而这就意味着,一旦生活圈子发生改变,原来惯用的SNS就会逐渐疏远。以人人网为例,人人网用户多为大学生,在学校使用人人频繁,但一旦毕业工作,生活圈子发生重大改变之后,便渐渐离开这一平台,投入全新的、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加密切的平台中。社交网络在中国受众的手中作为一种关系维护的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的一项重要社会资本。同学、同事、亲人,除此之外,对于相对陌生的网络信息交换,中国社交网站用户都报以谨慎的态度。

社交网络在中国的发展不会像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和博客一样走完全模仿的路,因为社交网站是真正用户(受众)决定其形式发展的平台,其本身并不提供内容,而是靠着受众的特点引导着发展方向,这也注定了中外社交网络发展将会走向不同的道路。

上一篇:社交网络,罪与罚 下一篇:“医闹”几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