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质状况

时间:2022-09-14 11:47:22

中国水质状况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占全世界的21%,但是水资源仅占世界的6%,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30%,缺水危机在30年前已经显现,且多年来一直呈不断加剧的趋势,因而水危机的严重性和解决水危机的紧迫性更为突出。

河道污染会影响南水北调水质吗?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官方网站资料显示,北京的自来水水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近郊区地下水水源地集中分布在永定河和潮白河冲积洪积扇上,地表水水源主要来自密云水库及南水北调进京的河北四个水库(黄壁庄、岗南、王快、安格庄水库)水源。到了明年,丹江口水库水源(南水北调)将作为北京市的重要水源。

贾海峰也表示,北京中心城区的地表水饮水水源地主要是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京密引水渠。官厅水库因水质污染,已不作为饮用水源,目前政府正在努力恢复其饮用水功能。此外,北京郊区的一些水库也用作饮用水源。就整体而言,北京的地表水水质是存在空间差异的。一般上游水质好一些,下游则差一些。我们的饮用水源大部分是取自上游,在饮用方面没有什么问题。

此外,自来水在进入给水管网之前,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要经过自来水厂的各种包括消毒、杀菌在内的处理。其中,地表水的净化处理采用常规处理与活性炭联用技术,这种深度净化工艺,能进一步将水中的涩、嗅、味以及各种有机质去除掉,最后生产出来的自来水是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

南水北调即将为北京输水,那么,北京市部分河道地表水污染是否会影响到南水北调的相关路线呢?贾海峰表示,北京市的情况与南方一些地区不同,南方平原一般是河网地区,河与河之间相互有连接,而北京的河流总体来说,还是相对独立的。而且,南水北调采用自己的路线,不与外界水源交叉,只要保护好其相关路线,北京部分河道的污染是不会对南水北调的水质有所影响的。另外,为保证引水水质,南水北调的沿途污染源,应进行分别的控制。

戴玉华也告诉记者,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干渠全长1277公里,跨越河南、河北还有北京市。在北京市境内,大约有80公里左右,除了颐和园南侧的团城湖是800米的明渠,其他部分全部都是“输水暗涵”。除明渠外,国家还划定了保护范围,制定了很多工程技术管理措施。目前来看,南水北调的出水渠段,水质安全是有保证的。

水质下降给自来水供应带来哪些影响?

目前,我国自来水的水源,地表水占七成,地下水占三成,但是,近几十年来人的活动给水生态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污染源也给饮水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按照规定,能作为集中供水水源的应该是一、二类水,三类水不是生活集中供水的水源,而是工业用水的集中水源。但由于水质下降,后来三类水也作为水源了。”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占生告诉记者,自来水中采用一类水源的很少,采用二类水源也不多,一般是三类水源。

与此同时,自来水工艺所处理的对象也大不相同,过去的技术工艺,主要是去除胶体物质、悬浮物,现在是溶解性的有机污染物,也就是说,我们的自来水工艺普遍改进提高了。”王占生说。

所谓常规工艺,就是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步骤来对自来水进行处理,也称为第一代自来水生产工艺。王占生介绍说,其中的过滤采用沙滤,不过沙滤只能去掉5个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它无法处理消毒剂、塑化剂、除草剂等新出现的污染,而活性炭可以将零点几微米的东西吸附,如果是采用臭氧—活性炭联合进行深度处理,还可以多去除一些有机污染物。

自2007年7月1日起,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中共有106项检测指标,基本与国际接轨。不过,由于各地水源特点不同,处理工艺并不相同,水源比较好的用常规工艺即可,而水源受到一定污染的,就必须深度处理。据了解,目前全国有10%的水厂都已经采用深度处理,在经济发达地区,北京市也早就采用深度处理,而江苏省规定了地级市、县级市全面覆盖深度处理。

虽然全国有共同的、严格的自来水标准,但遗憾的是,各地自来水并不都合格。根据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2011年抽样数据,我国自来水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对于这一结果,王占生表示,抽查的总体数量还是偏少的,而且以市一级为主,县一级的质量就不好说了。

王占生告诉记者,自来水是否达标,技术问题不是主要的,关键在于当地的领导是否认真对待,是不是拿老百姓的饮水当作了头等民生问题。目前,如果采用深度处理,每吨水的投入费用在350~450元,每万吨水投入在350万元,新增加的费用是每吨3角钱左右,“如果采用更好的工艺,能喝到更好的水,就算提高几毛钱,我想大家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还是要政府下决心,跟老百姓讲清楚。”王占生表示。

如果有人对他所喝的自来水不放心,是否能自己进行检测呢?王占生介绍说,如果要做106项全面检测,费用要2万多元,相较而言,消费者也可以购买一台净水器,一般净水器都有活性碳处理功能。

我们会喝不安全的水吗?

毫无疑问,我国面临严重缺水的情况。根据水利部的一项统计,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以北京为例,年均用水总量达36亿立方米,而年均水资源总量仅21亿立方米。

但用水量构成很复杂,也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数字,每一个人都可以说“我愿意少用一点水”;此外,供水量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北京市采用南水北调的水以后,缺水的情况就会得到缓解。

“水资源存在一个配置的问题,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配置方法、理论进行支撑,在缺水地区,有一个优先顺序问题,关键是供水保证率的问题,有的保证率不高,肯定会缺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于福亮告诉记者。供水保证率是指在一定年数内,预期供水量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概率,以此衡量一个城市或项目的供水能力。

于福亮介绍,一般来说,居民饮用水在任何城市都是优先的,随着对生态文明的重视,会把人的基本用水先满足,其次是工业,而农业会放在后面,但在有些国家,比如泰国,就将农业用水排在了前面。

由于不同的水用途不一样,就存在分职供水的问题,比如北京用水量是36亿,其中用到7.5亿的中水,这些中水用于环保卫生、工业冷却和河湖治理。而分职供水又和市政规则、建设有关,比如小区里建设中水管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再返回去,冲厕所就可以使用中水,还有采用雨污分流技术,也可以大大节约用水。

于福亮告诉记者,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城市中,以前老的社区都没有节水的规划,而在新建小区,最好自己上马污染处理设备。如果没有些节水设计,更优质的水就会被浪费掉。

不过,“节流”虽然重要,更关键的还是进行源头治理,因为作为水源地的一、二级水总是有限的,“现在对每个流域都划分了水功能区,水源地要进行更严格的保护,如果这些水源地还要继续污染下去,那就真的没水喝了。”于福亮说。

上一篇:科普必须呼应民生关切问题 下一篇:王莉娜:为啤酒口感“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