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20大预测

时间:2022-09-14 03:29:38

中国零售业20大预测

2011年,将迎来中国连锁20年。20年,对于一个人而言,意味着已成年。一个行业的发展亦不例外,通过近20年的历程,中国连锁零售业也已初长成。

只要中国经济发展不出大的意外,零售业就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而且,随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老百姓的消费热情有可能彻底释放。零售业迎来“井喷”时代并不只是梦想。

零售市场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市场时刻在变化,更大的变局正在悄然孕育。而2010年或是行业发展的分水岭。这也是我们把下一个10年定位为3.0时代的主要原因。前20年的1.0与2.0时代,我们更多是在摸索与模仿中前行。但在3.0时代,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我们该如何应对?零售企业拿什么去夺取未来?我们时刻都在呼喊创新,但如何将创新中的点滴真正转化成竞争优势?

我们不敢揣测10年后的零售业。但对于即将到来的2011年,总有那么一些脉络、规律可以梳理与追寻,作为行业的一份子,我们希望,企业能够从这些梳理的轨迹中,找到前行的正确方向,坦然迎接挑战。

预测1: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

根据最新的连锁百强数据,2009年连锁百强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与上年基本持平。但这不代表行业整合已趋停滞。相反,行业、企业间的整合将会愈加激烈。2009年、2010年两年,由于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忙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扩张步伐相对放缓。2011年,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

2010年中国零售市场的并购整合仍相当活跃,仅拿3月份来说,中国市场发生并购42起,其中零售行业就有21起,占总数的50%。此外,年销售超过1000亿元的“超级企业”正在逐步增多,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现象愈见明显。再加上这些零售巨鳄们对市场特别是二三级市场的瓜分,以及目前对四级市场的渗透正在加速,如果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内外资巨头前几年扩张的“疯狂”速度就将再度被启动。外资从沿海省份的二三四线城市向内陆省份纵深挺进,抄底中国零售业的意图更加明显,这将对中小零售企业特别是地区性的零售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

预测2:城市化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化的重要转型。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接近6.5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59%。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极为迅速,目前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都在中国。这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的存在。

城市化进程给零售业的利好不仅会体现在2011年,甚至会持续数十年之久。我国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将为零售业带来快速发展的春天。零售企业不仅在开店拓展上会有更大空间,城镇化也会为商业地产带来巨大机遇:区域零售商大可利用自身资源,把握其中商机,以“商业+地产”模式推进当地流通建设,争夺市场份额。

预测3:区域后零售发展成焦点

在占据区域市场优势后,区域零售商再度遇到发展瓶颈,困惑甚至比几年前的“盲目扩张时代”更多。随着区域市场的日趋饱和,众多零售企业如何成功突围,找寻到适合自身的区域外发展空间,避免成为“瓮中之王”,在“区域为王”后的2011年甚至以后几年内,都将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很多优秀的区域零售商如步步高、福建永辉、山东家家悦、武汉中百等,都开始向区域外扩张。河北北国股份也在2010年切入山西阳泉。一些零售商甚至重新开始迈出全国扩张步伐。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尽管区域零售商在卖场环境、陈列布局、气氛营造、促销手段、管理体系等各个方面与零售巨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但突围之路还任重道远。

预测4:传统零售商遭遇网络挑战

2007至2009年国内网络零售额年平均增长约117%。2009年网络零售额达到2586亿元,2010年的网络零售规模有望超过4500亿元。网购模式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2011年,网络零售还将保持高速增长,毫无疑问,这将给传统零售商带来竞争压力。尽管在一些生活必需品上,电子商务短期内还难以取代传统零售商,但在更多的百货类商品上,传统零售商既有的市场将会被更多的网络零售商分食。当然,2011年传统零售商的业绩不会因此受到特别明显的影响,但挑战已然存在,仍有必要高度重视并探讨应对之策。

预测5:零售商触网叫座难叫好

2010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商务部提出“十二五”期末,力争网络购物交易额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

预计2013年网购交易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巨大的发展空间、快速的大趋势,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商和品牌生产商积极地发展网络零售,这将成为零售渠道之争的新战场,2011年,零售商“跑马圈地”除了陆地,也会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空中”。

然而,2011年尽管可能掀起零售商触网潮,但却叫座不叫好,传统零售商进军网络零售缺乏专业的人才团队。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传统零售商对开展网络零售的业务方向和定位不清。很多企业仅将网络零售看作业务的补充,可有可无,可以“试水”看看情况,效益好就做,不好就关掉。战略与战术上的双重轻视,不会给2011年传统零售商进军网络带来太大效益上的改观。

预测6:单一业态格局生变

做精、做专、做深、做透的战略,曾经主宰零售业很长一个阶段的发展。但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生存方式正在逐步被摒弃,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多元业态发展的黄金时代。

很多以超市为主要业态的零售商现在都朝购物中心模式发展,这一点在区域零售商身上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一些超市企业尝试涉足百货、餐饮、美容美发、影城等不同领域的业态,以满足当地顾客的全面需求,取得良好业绩,这些举措显著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在明确主业并优先发展的情况下,适当地去创新和开拓其他领域,使自身的商业功能更加完善,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出“组合拳”的优势。这的确是一条符合时下发展潮流的可行之道。

预测7:外资企业将呈两极分化

领跑中国长达15年后,家乐福疲态尽显。截至2010年10月,家乐福中国全年25家新店的计划只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而且还失去了门店数量及单店销售两项保持多年的冠军头衔。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7年至2009年数据,家乐福的销售增速、门店增速、单店收入三项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比家乐福情况更糟的是卜蜂(易初)莲花,其撤出天津,各地市场份额也被竞争对手进一步打压,再加上长年的不盈利,显然不堪重负。而与此同时,沃尔玛、大润发、TESCO、乐天玛特等却在一路高歌猛进。

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10多年前只要是个外资企业就可领中国零售市场一方的时代已经过去。

预测8:上游厂商争夺流通渠道

上游厂商对终端渠道的觊觎一直没有放松。在零售商正通过农超对接、海外直采等方式寻求供应链变革以应对未来竞争时,2010年,一些生产巨头正悄无声息地向零售渠道延伸。

生产商在与零售商合作中也在学习零售业的经营之道,期望掌握渠道、拥有话语权。一旦这些企业尝试成功,会激起众多上游厂商的兴趣,导致更多生产商涌入零售业,这将给零售商制造新的竞争压力。因为生产商本身具有上游产业链优势,一旦把生产、分销、零售成功结合,将把控供应链的全程环节,具有零售商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不过,与零售商切入上游生产领域一样,生产商的零售之路也不会过于平坦。零售商尚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竞争。

预测9:二三线城市高端市场趋热

高端超市近几年在一线城市风靡,很多零售商也都纷纷瞄准高端消费人群,推出精品超市,加大进口商品比例,提升服务品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端市场将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部分二三线城市也具备高端市场的开发潜力。比如,在石家庄北国股份就开出“精致生活馆”,安徽红府超市也推出“嘉年华”超市等高端品牌,开辟了当地的差异化经营蓝海,引起业界关注。

可以预见,2011年,二三线城市甚至发达地区的四级市场的本土零售商也会将目光投入高端消费人群。但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高端超市都无法取代大卖场、综超、生活超市等主流业态,因为高端超市这一业态的受众目前在中国市场过于狭窄,更多的是为补充和完善市场的缝隙需求,而不是满足大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

预测10:供应链变革继续深入

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毋庸置疑,供应链的变革在2011年将继续深入。因为这关系到零售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不夸张地说,供应链变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零售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生死存亡。

压缩供应链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趋势只会更加突出。除了农超对接在历经数年探索实践后会更水融、加快开发自有品牌外,从联营转向自营的步伐也将在2011年提速,直接采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区域零售商对配送中心的建设将会掀起新的热潮。同时,零售商开始尝试从海外厂商直接采购,这给国内企业的差异化经营提供了一种新的借鉴,也将使供应链的变革呈现更多元化的态势。

预测11:“绿色零售”亟需转化成竞争优势

在全世界“低碳”呼声下,零售业也呈现出低碳化的发展趋势,在门店建筑、装修、选址、商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配送及业态等方面,均以节能、低碳为核心进行变革。大部分零售企业设置了专业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整体节能工作,对门店的节能改造也愈加积极。

行业和企业更应该去思考如何将“绿色”转化为真正的竞争优势,这样既能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也能使企业收获实实在在的效益,变被动绿色为主动绿色。

预测12:互联网营销将更受重视

2010年,中国零售企业再一次感受到了网络的巨大影响力。中国新一代的消费者非常熟悉网络,除了网络零售,开设网络商城,零售商更应该认识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

如果利用得当,网络营销完全可以将传统零售商的品牌优势、顾客忠诚与网络的便捷性和消费者的网购习惯进行高度绑定。这样既可避免客源流失,还能在无形中扩张商圈,突破传统商圈的束缚。中国零售企业的营销方式多年来基本没有变化,手段相对单一,而改变,不妨从互联网营销开始。

预测13:人才瓶颈进一步凸显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零售业已经不差钱,但是相当差人!多年过去,零售业缺人的现象却没有得到缓解。

这一问题在2011年会进一步凸显。好的采购人员、店工、基层管理人才等依然是行业争夺最激烈的人才。同时,随着零售商开辟高端超市或主题超市,拓展网络零售,这些企业本不具备的人才显然很难从内部培养,从外引进也没有良好的方式和途径。一些触网的零售企业需要大量招聘了解互联网的技术、运营、销售等各类电子商务人才。对于传统零售商来讲,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而且,在零售行业的业态、营销手段、技术设备等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也较以前更高,拥有一专多能的专门针对零售业的复合型人才尤为匮乏。因此,需要再次强调的老生常谈是:如何在培养人才、寻求人才的同时,更好地留住人才,至关重要。

预测14:资本对接愈加紧密

资本对零售业热情高涨已持续数年,零售企业也对资本频送秋波。2011年,零售企业与资本的对接与以往相比会更频繁,风投与零售商在各种场合的直接与间接接触的机会也会更多,双方的了解会更加深入,合作意向也会有所增强。

一方面,投资机构和证券市场普遍看好连锁零售行业。几乎每一家稍具规模的连锁零售企业,都会受到众多风投的集体“骚扰”。另一方面,零售企业尤其是区域零售商受到突破困惑,也有意向借资本的力量实现再度腾飞。

但问题是,太多的连锁零售企业想着尽快上市。中国总共也才几千家上市企业,分配到连锁零售企业头上的配额就更少。更要提醒行业与企业的是,风投等资本也不会雪中送炭,国美控制权争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此,在资本过分的热情面前,零售商一定要保持清醒,量力而行。

预测15:商业地产快速增长

2011年会有零售商将主力精力转向商业地产。不过,零售商进军商业地产的风险也不少,因为零售业毛利较低,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地产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有实力的零售商在区域市场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切入,实力弱的企业则切忌轻易进入商业地产领域,以免“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个别零售企业在二三线城市开发大型商业地产,却在招商上陷入僵局,造成骑虎难下的现象。

预测16:“车轮商业”开始发力

香港为何成为购物天堂?地铁商业功不可没。而在中国内地市场,地铁商业的范畴显然太窄。零售商将面临的是一个“车轮商业”的时代。但是,车轮商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目前中国在这方面极度缺少专业的人才。

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投入的4万亿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现在,各地公路、铁路、机场等工程正陆续完成,南京、杭州、长沙、广州、重庆等城市都在建设地铁。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工,配套的商业项目也会随之建成,更多的商业机会也将展现在零售商面前,很大程度上缓解零售商网点拓展上的困扰。2011年,会有更多的零售商去争夺这一商机。

预测17:食品安全问题将得到有效遏制

尽管《食品安全法》已经出台,但食品安全问题仍层出不穷。而这一现象在2011年可能得到有效遏制。因为政府已经痛下决心,严惩食品安全问题的涉案人员,甚至不惜处以死刑。

违法成本的大幅增加,将促使企业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此外,零售商也对食品安全负有重要责任,在国家和社会全面重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无论是零售商和生产厂商,都会将这一问题进一步上升到战略高度。

预测18:IT、设备供应商须随需应变

随着规模的扩张和门店升级,零售商将更多利用IT技术,降低物流成本。因投入方式和利益分配等原因而长期未能广泛应用的ECR系统会受到零售商和供应商的重视。

零售企业“千店一面”的购物环境,已使消费者感到麻木,要想燃起消费者购物激情,激发新的需求,只有改变和创新,努力开发新的概念、新的形象来吸引消费者。一些零售企业开始采取更多的新技术来提升效率,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零售行业的变化也将促使IT和设备供应商不断创新来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本土的IT、设备供应商。

预测19:奢侈品牌大举进军二三级市场

截至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并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日本。中国拥有成为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的潜力。

奢侈品品牌不再将一线城市视为惟一,而是大举进军二三级市场,因为煤炭、石油、房地产开发而新富起来的人们不在少数,而某些行业的员工收入也是堪比一线城市,他们共同支撑了奢侈品牌扩张的基础。二线城市对奢侈品价格接受程度和一线城市已经相差无几。

调查显示,54.6%的二线城市受访者认为价格不影响对奢侈品的购买,仅比一线城市低4.3%。可以肯定的是,2011年,奢侈品牌对二三级市场的覆盖还将加速,甚至会进入四级市场。

预测20:新兴消费人群再促创新

看看李宁这个品牌在口号与理念上的改变就知道迎合90后的重要性。可以说,抓住了90后,就抓住了未来市场的商机。

对于这一群体,专家认为,只有深入挖掘他们的消费特点和个性化元素,并将这些个性化元素与企业的品牌、营销方式等密切融合,塑造企业的个性化特点,创造同年轻消费者在精神上的契合和心灵上的共鸣,培养他们的品牌偏好和品牌忠诚,才能拥有未来的强大主流消费群体市场。零售商必然会有针对性的创新和调整。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市场环境如何变化,营销手段如何更新,销售方式发生如何改变,2011年的零售业与往年的任何时候一样,都必须致力于关注消费者,满足消费者,提升内部管理效率,这才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力的致胜秘诀。

作者简介:

陈岳峰,《中国连锁》杂志副主编、全国首家连锁专业周刊《超市周刊》副主编。因从事营销咨询工作而与媒体结缘,擅长新闻营销策划与公关宣传。

上一篇:第六产业即将爆发 下一篇:卢永强:造就史上最贵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