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策略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时间:2022-09-13 10:50:38

情感策略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如果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积极的情感策略,许多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就会出现各种障碍,抑制他们语言学习的动机和自信心。如何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充分发掘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和个性,培养他们适时地运用情感策略是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 情感策略与英语语言学习的关系

所谓情感策略是指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动机、兴趣、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的策略。

(1)情感态度可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

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沟通思想感情,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可以增进友谊和加深情感,改善人际关系。因此,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过程。

(2)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情感策略与语言学习不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学习的效果还直接或间接地受情感态度的影响。当学生拥有了积极的情感,如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强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大胆实践的精神等,输入的语言大部分就会被内化和吸收;反之,当学生出现焦虑、烦躁、紧张、胆怯或厌倦等消极情绪时,人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就会对语言材料进行情感过滤。学生的消极情绪越重,情感过滤的量就越大,语言的输入效率就越低。

(3)情感态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关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以往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发展学生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情感空白”。因此,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4)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适当的模拟情景,让学生在设置的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把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具体、形象、可感可视的形态,使学生如临其境、如置其中,设身处地地实践自己所学的语言,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学们表演得兴趣盎然。比如,在教学过程中, 我布置模拟情景,让同学们把自己家中现成的、与教学有关的物品带到课堂,先由准备好的同学做示范扮演,接着各组同学就踊跃上前扮演,实践和体验着课文内容的含义。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都神情专注,密切合作。讲台下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对扮演者们表示赞赏和鼓励。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种快乐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 挖掘教材情感因素的策略

对于那些蕴涵显性情感的教材,教师可运用展示情感策略,指导学生首先找到作者表情达意的句子,然后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对于蕴涵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教师应运用发掘情感策略,循循善诱、引而不发,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品味体会那些“尽在不言中”的情感。对于叙事类的文章,教师可运用诱感策略,点明主题、拓宽视野,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领悟故事里蕴涵的悟性情感因素。

3.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策略

(1)以真情感化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帮助学生树立自尊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换位思考,与学生达到情感共鸣。

(2)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作为传授者、组织者、控制者,向学生传授知识并组织和控制课堂的进程。教师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学生是被动的知识学习者,教学几乎是一种单向传递的方式,教师把自己的“需要什么”和“应当怎样学”的标准强加给学生,满足于“要学生跟我学”。这种教育观念的长期存在,必然导致课堂教缺乏情感交流,陷入一种无生气的状态,导致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英语学习兴趣不浓。

(3)淡化教师权威,培养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良好情感。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英语教师的情感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如果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敬畏的心理,甚至从内心排斥、不信任、不接受他,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提不起兴致,激发不出起热情,更谈不上语言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老师最终也会很失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呼百应的知识权威的形象,要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要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助学生者和监督者。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言谈举止要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要创造一种开放、自由、民主、多元的英语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的教学空间。

(4)淡化学科权威,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本身的情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往的英语教学教材编写到教学方法都过多地关注英语学科的“知识性”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情感变化更是少有问津,致使有些学生讨厌甚至痛恨书本。英语《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要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学生综合语言运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要揭开教材神秘的面纱,要让教材面向生活、面向学生,同时让生活走进教材,要把英语学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再到“我爱学”。

(5)淡化评价结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并享受成功的快乐。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即测试。评价的内容侧重对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重结果,重成绩,重甄别与淘汰。学生成绩一旦不理想,他们便会感到焦虑、自卑和自责, 学习的自信心也会因此逐受到严重打击,部分学生甚至会“谈考色变”。新课程改革倡导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教师可获得可靠的教学反馈信息,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诊断、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体验成功,也能享受到新的评价方式所带来的快乐。

收稿日期:2013-04-17

上一篇:我谈烹饪刀工技能问题 下一篇:论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