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情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时间:2022-05-03 09:31:06

教师情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感情绪状态,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反之,则会导致人的心理障碍。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情绪不够稳定,既要面对学习压力,又要面对各种挑战,他们的心理负荷与承受压力,一旦发生失调,极易发生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这时教师的情感将会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的好坏,决定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融洽。

1、教师积极的情感,能感染、引发快乐的情绪状态,学生的心理处于愉快兴奋的状态,师生间的交流是平等的、互动的。教师以饱满的激情,振奋的情绪状态,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运用心理学原理,辅助以语言、表情、手势等,让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学生心理坦荡愉悦,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健康心理的培养。

反之,教师不良的情感,将会导致学生消极情绪状态。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不加以控制,往往把这种情绪带进教室,表现为烦躁易怒、表情冷漠、神情恍惚等举动,对学生轻者批评怒斥,重者恶语中伤,学生情绪处于压抑紧张,心理闭锁的状态;当对老师的做法感到不满或承受不了时,则会出现反感、仇视,甚至顶撞的现象,造成师生关系的抵触、敌对情绪。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对其心理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往往自暴自弃,处于自卑屈辱、愤懑不平的消极情绪状态,极易造成他们心灵的扭曲,加重心理不健康的倾向,导致心理障碍。

2、教师对学生不同的情感态度,将影响同学正常的人际关系交往。传统观念下,大多数老师喜欢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对学习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则漠不关心、冷语相讥。故此,当这两样学生一旦发生矛盾时,老师在处理的态度上也会不一样,对“好学生”能原谅他们的过错,批评中带着关爱、严肃中带着祥和;而对“差学生”则横加指责、不容置辩,即使无错,也要教育一番,“好学生”即使有错,处理上也是轻描淡写,不了了之。教师这种不同的情感态度,会极大地挫伤这些“差生”的心理,在他们心理上人为的划上一道“鸿沟”,容易引起他们对“好学生”的仇恨、对立,严重影响同学间的正常交往。

二、对品德情操的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专门开设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外,在其他各科教学中,教师实施情感教学原则,渗透德育内容,无疑会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促进高尚情操的形成。情操作为人类高级的情感,除了一定的理智和观念参与外,更需要某些积极的情绪体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再现教材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去感染、引发、熏陶学生,使之形成相应的情感体验。在双方的情感交流过程中,通过向学生展示人世间高尚的情感,给学生情感上的触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师良好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涉及的某些相应的道德情操。“爱屋及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利于道德内容的热爱。说服教育,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学生是否接受、接受的程度有多少,师生情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样一席话,同一个学生,不同的老师,学生接受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师生间情感融洽不同造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这说明,教师情感因素决定着学生对道德内容的接受性。

3、保持道德意志的持久。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触动,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巩固学生道德意志行为的持久性。

三、对知识能力的影响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间除具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交流,同时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整个教学活动呈现知情交融的状态。正如心理学家江绍伦所说:“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这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学,对学生智育有全面而有效的促进作用。

1、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

曾记得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和对这科教师的喜恶程度有关,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喜欢老师,对该科学习有兴趣,成绩就好;相反,师生关系不和,学生对老师反感,也就不喜欢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学习,该科成绩相对较差。这表明,教师积极的情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

2、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时效

实践证明,学生情绪状态影响学生智能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当学生情绪高涨时,学习效率和巩固效率比情绪低落时显著提高。

教学实践也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引起学生强烈情感体验的教学内容,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长久的记忆。正如赞科夫所说的那样:“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容的诱因,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学生只有提高了学习成绩,才会减轻心理压力,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对审美情趣、爱好兴趣的影响

美育的一个重要特定是以美惑人,以情动人。教师通过自己高尚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爱好兴趣。

1、陶冶审美情趣。美育要在各种审美活动中进行,在轻松愉悦中感受。教师在讲解教材时,用丰富的语言,表情来表达、传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和熏染,从而达到情和美的统一。

2、引导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知不觉中流露给学生,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往往对他的兴趣爱好也感兴趣;不喜欢某位教师,对他的兴趣爱好往往比较淡泊。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将会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

教师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是仅就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择要论述,然也并未穷尽;但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到,教师情绪对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具体教学工作中研究运用。

上一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探析 下一篇:浅议青年教师思想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