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13 10:41:26

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 以公益创业学和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阐明公益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提出以顶层设计和组织机构建立为先导,以师资建设和“三自一体”创业实践活动为重点,以创业文化和“五力合一”协同支持为两翼,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为高职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公益创业教育模式;积极人格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5?0039?03

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1]。我国社会转型期庞大的社会需求,相比于商业领域创业的低风险和高成功率,以及社会公益领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为公益创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在高职院校探索和实践公益创业教育,拓展传统创业以及创业教育的概念和思维,激发高职学生的职业梦想和社会责任意识,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与创业难题,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阐明公益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提出具有高职特色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

一、公益创业与公益创业教育的含义

公益创业有别于传统的商业创业,它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创造社会效益为核心目标,涉及绿色环保、扶贫发展、社区服务、信息化普及、特殊群体关爱等领域,强调创业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兼顾公益诉求和创业梦想。根据湖南大学公益创业研究中心的研究,公益创业初步确定为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企业、志愿公益活动和产学研混合型等四种类型。

公益创业教育是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对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及其相应公益创业实践活动的教育。公益创业教育在欧美发展了近20 年,我国公益创业教育则始于2003年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举办的公益创业培训,2007年中国首个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在湖南大学成立,2009年清华大学启动首届公益创业实践赛,北京大学成立了公益创业研究会。可见,我国的公益创业教育发展相对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的公益创业教育更是如此。

二、公益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

牛津大学公益创业研究中心认为公益创业具有公益性、创新性和市场导向性三个特点。基于公益创业的这三个特点和创业的实践性,我们可见公益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一)公益创业的公益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指出:“大学教育应该提供这样一种教育,不仅赋予他们较多的专业技能,而且使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2]高职学生大多因为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标准而被高职院校录取,他们认为自己不如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上职业院校是高考失败的无奈选择。这种心理状况会左右学生的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公益创业教育能激发学生心底的善良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帮助家庭贫困的同学完成学业、关爱空巢老人和外来务工者及其子女,进行普法宣传、青春助残等志愿公益活动,增进同学们的积极体验,有利于他们心智的成长和幸福感的产生,最终形成积极完善的人格。

(二)公益创业的创新性有助于建立学生的高自尊

高自尊是指个体具有良好的自尊,能自己管理、指导和监督自己,能有效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挑战和各种问题,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心理幸福和心理健康(Branden,1994)[3]。受早期学校教育消极因素积累及失败经历的影响,一些高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对自己如何度过大学阶段,今后如何发展,非常茫然,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自己就是来混日子的,这些心理困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公益创业的创新性,意味着新思想的产生和新模式的建立,从而解决社会问题。以湖南大学“滴水恩公益基金会项目”为例,该基金会通过海内外各界的支持,以多种方式帮助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招聘贫困大学生加入滴水恩旗下的创业项目。通过创新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利于逐步建立高自尊。

(三)公益创业的实践性有助于重塑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很多高职学生是低学业成就者,学业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不高。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其智力类型和智能结构不同,高职学生更擅长实践性操作技能,能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体验式学习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与各种创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教育,所以其课堂教学更加趋于实践化,如通过创业设计大赛、产品销售竞赛、网上开店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义乌工商学院有1200多名学生在淘宝网开店做网商,学校将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教学课程,该校因此涌现出一批凭借经营网店创业致富的学生典型。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与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智能结构相匹配,有利于学生重建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公益创业的市场导向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

公益创业的市场导向性表明公益创业的绩效驱动、竞争性和前瞻性,它需要更大的责任担当和跨部门合作。以赛扶中国项目为例,在世界500强企业的赞助下,引导大学生开展面向社区的具有公益性的商业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社区创造经济机会,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2010年宁波诺丁汉大学赛扶团队的“参参不息”项目,帮助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参农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人参资源,建立统一的销售渠道,开发人参在长三角地区巨大的市场潜力,改善参农的生活条件,参农收入因此提高了逾200%。在公益创业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市场驾驭能力,其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等未来就业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上一篇: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几个向度 下一篇:试论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