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在校顶岗实习初探

时间:2022-09-13 10:32:21

高职学生在校顶岗实习初探

[摘要]在校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完成一定必修理论课程后,以学生身份到企业相关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即顶替企业员工的具体工作岗位,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工作。其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校顶岗实习区别于毕业顶岗实习的关键在于:顶岗实习的学生是以学生身份,实习期间由学校全程管理。在校顶岗实习克服了毕业顶岗实习的弊端,能高质量地完成实习任务。

[关键词]高职学生在校顶岗实习

[作者简介]于辉(1963-),女,吉林吉林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吉林吉林13202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57-02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多数院校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进行了顶岗实习,即在一线的某个岗位从事生产性、营销性、基层管理性的劳动。顶岗实习有效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就业率和企业的认可度,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适应性和与企业的“对接”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目前的顶岗实习分为毕业顶岗实习和在校顶岗实习两种,各院校实行较多的是毕业顶岗实习。这类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或两年半以后,由企业直接招聘上班。虽然企业还要对学生进行培训,但学生已经成为企业的职工,顶岗实习等同于就业。从学校角度看,学生已经就业。但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直接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并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高等实用人才的要求。

一、高职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现状

1.管理难度大。由于实习单位数量多,分布广,加之教学资源所限,对学生的管理很难到位,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质量。

2.稳定性差。毕业生到用人单位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后,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使一些学生不能坚持到实习期满,影响了用人单位的稳定,必将产生经济损失。同时,由于学校在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之前,理论教学及主要的校内实践教学、毕业实训等教学环节均已完成,学生离开用人单位后一般不愿意再回到学校,而是另谋出路,有的甚至上当受骗参加传销等,使学校毕业生真实就业率下降。导致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期间稳定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的就业心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高职学生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培养的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到第一线工作。但很多学生对企业不了解,对第一线的工作状况估计不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较大,难以承受第一线的艰苦工作,有的学生甚至工作不到一天就要求辞工或逃离用人单位。因此,迫切要求改进毕业顶岗实习。

3.学生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目前,大部分企业不与毕业顶岗实习学生签订劳动保障协议,往往只是给学校发“接收函”,如果学校或学生不同意就不接收毕业生。由于近年来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增大,用工岗位少,学生求职心切。毕业生为了找到工作,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这种急切的求职心理成为部分毕业实习生被用人单位利用的直接原因。另外,学生缺乏自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虽然法律上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在心理上他们却依旧是个孩子,远离了父母,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心理素质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导致学生在维护自身权益上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时有发生。毕业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一旦出现工资、工伤、保险等方面权益受损,用人单位认为实习生不是单位正式员工而不负责任,司法系统因为没有相关的劳动协议保障难以受理,劳动部门因为没有相关的明文规定而无法界定。

二、进一步推进高职学生在校顶岗实习

在校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在学校学习1~2个学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了解后,到学校签订协议的企业顶岗实习一学期,实习期满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习,这样学校既能很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又能避免毕业顶岗实习的弊端。在校顶岗实习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前,企业并没有确定安排就业,只是考虑安排顶岗实习,至于说学生顶岗实习期满后是否留用,将视具体的情况,由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学生在这个时期只具有在校生一种身份。虽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企业,也必须要遵守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和规定,但由于学生毕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职工,企业对学生的约束是有限的。所以,企业只在实习生产过程中及安全生产方面对学生负有管理责任,而学生的其他一切管理和教育均由学校负责。企业主要是按照与学校事先协商的要求安排好顶岗实习,学校主要是配合好企业完成实习任务。

1.高职学生在校顶岗实习的作用。一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从录取批次看大都是第三批次的,他们多年养成的被动学习的习惯不会在短时期内克服,理性思考远远落后于感性认识,因此,使理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经过在校顶岗实习后,学生能将感性知识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实习前提高了。另外,经过在校顶岗实习后,受企 业文化、组织纪律性的锻炼,学生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给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在校顶岗实习不仅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也促进了理论教学的高质量完成。二是节省教育资源。企业岗位是最真实的工作情 景,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工作是任何实验室都模拟不出来的,企业有丰富的设备,这是学校实验室永远达不到的。学生在校顶岗实习实际上把企业作为实验室,即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节省了教育资源(投资),利国利民。三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没有参加过劳动。因此,高职院校有责任搭建一个在校顶岗实习的平台,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得到锻炼。对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9和2010级2019名同学在一汽大众、长春住电汽车线束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在校顶岗实习的调查发现,学生们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不再遇事退缩了,有了较强吃苦精神;逐步适应了工厂的作息时间(三班倒),改善了师徒关系、同事关系,提高了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自己劳动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理解了父母的不易,也培养了感恩情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切都将是他们毕业后胜任工作的基础,也是他们人生的无形资产。

2.做好在校顶岗实习工作的策略。一是加大对顶岗实习的宣传和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在实习前,做好在校顶岗实习的宣传、动员工作,让用人单位、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家长都能理解,实施“在校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环节,让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配合,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应当怎么做,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和安全意识,从思想上清除离开学校就“自由”的错误意识,学校与学生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规范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为有序地落实实习方案和各项措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选择好在校顶岗实习平台。一个好的实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至关重要。在校顶岗实习的平台是企业生产一线,在很大程度上,不可能与实习学生的专业绝对对口。在环境上,与学校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些都是对学生的一种磨炼和磨合。为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既得到宝贵的社会经验,又能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在选择实习平台时,要尽可能地选择企业管理严谨、效益良好、生产有一定规模、生活环境安全的企业。同时学院还要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学生在校顶岗实习的待遇,使学生增加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融入企业,真正学到职业技能和企业文化,这对他们毕业后胜任工作、稳定工作都是有益的。我院2009级244名同学在一汽大众在校顶岗实习过程中被一汽大众择优选择联合培养,待他们毕业时再签订就业合同。选择、利用好在校顶岗实习这个平台,对学校来讲,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对企业来讲,能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更稳定的劳动者,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对学生来讲,既锻炼了意志,又收获了技能,同时,还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不仅如此,优秀学生还找到了人生的用武之地,此乃三赢之举。

三是选择好实习指导教师。理想的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以下几点素质:第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生在顶岗实习尤其是实习的前段时期,心里落差较大。在大学读书生活,一切费用均由家长供给,心安理得,没有危机感,也没有体力和时间上的约束。在企业一线劳动是体力或脑力的付出,是靠这种付出来换取工薪所得,相比之下优越的大学生活同现实的企业一线劳动是两个“世界”。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有的同学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感到前途渺茫。这时指导教师要用积极、正面、浅显的道理疏导学生,排除他们心中的不快,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战胜实习初期的“心理危险期”。第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实习期间,学生们远离学校,吃住在工厂,天天与工厂中的师傅一起工作,这就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感到自己进入了社会,因此,社会的诱惑冲淡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指导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管理教育实习学生,使他们分析、过滤目前接触到的一切,批判不良事物、吸取有益成分,而不是随波逐流。第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实习学生来自于学校,工厂的同事、师傅来自社会,不同情境中的两部分人由于在校顶岗实习而走到一起,在彼此的劳动、生活习惯、利益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公正、客观地与企业沟通与协调,妥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第四,乐观豁达的性格。自古以来,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实习指导教师更是如此,师生朝夕相处、患难与共,教师的乐观豁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情和性格。第五,幽默风趣的表达能力。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与学校任课教师不同,任课教师只在学校课堂上与同学接触,而实习指导教师是在实习期间,这时的学生远离学校、生活艰苦、心理脆弱,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学生心里的春风,是解决问题的得力工具。此外,由于实习指导教师需要长期出差在外,还要具有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是科学地进行在校顶岗实习的评价。完善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科学合理地进行在校顶岗实习的评价。推行顶岗实习模式后,由于管理内容的改变,对原有的制度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首先,要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执行方案,操作性要强。其次,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在管理上,实行由教学副院长—系主任(实习领导小组长)—指导教师—实习小组—实习学生的层层管理。指导学生在校顶岗实习,做到事前有计划、有组织、有动员,目的明确、要求具体;事中有检查、有指导、有督促;事后有考核、有总结。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每天要填写实习日志,真实记录当天实习情况,如完成定额、质量、是否超产、与班组协作情况等。指导教师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习结束时,学生真实、全面写出自己的实结,教师在实习单位的配合下,客观、公正地对每个学生完成实习任务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做出书面鉴定意见,评定学生实习成绩,装入学生档案。同时,指导教师还要对本次在校顶岗实习质量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对今后在校顶岗实习工作和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在校顶岗实习这一新生事物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黄芳.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初步探索[J].职教论坛,2009(20).

[2]张正淑,隋良志,林甄.浅谈高职生顶岗实习期间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国校园导刊(教育版),2010(10).

上一篇:基于能力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 下一篇:崛起的一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