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一片森林

时间:2022-10-24 09:21:36

崛起的一片森林

2010年前,最让扬州市幼儿园紧张的事莫过于参加优秀教育活动评选,放眼全市,能将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的老师寥寥无几。更有甚者,在一次全市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中,两个老师的课居然上得一模一样,据说全是照搬外面听来的课。赛事评委们感到既震惊又痛心……

一转眼,到了2012年初,优秀教育活动评选在扬州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情。园长们纷纷表示,无论要哪个领域的特色老师,都能拿出一排,而且她们开始从其他各类工作和活动中崭露头角;教学能手、中青年骨干、学科带头人,每年以10个~15个的速度大幅递增……

不到两年的时间,在一座城市幼教的“洼地”上,一群幼儿园特色彰显,一批“领军人物”拔地而起,是什么样的“魔力”让一座城市的幼教发展如此迅速?

联——“独杆”联动的教研网

一直以来,扬州市的教研员队伍都是“不完整”的,不是说编制上的不完整,而是人员职责上的“无法完整”,除了市级教研员,各区县教研员全部是幼教干部兼任,既要管行政一头,又要抓教研一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忍痛割爱的自然是教研。因此市教研员徐晓莉被大家开玩笑地称为“独杆司令”。在这样特殊的境况下,扬州往年的教研活动都是松散式的,市里每年定一个工作计划,要求各区县相应开展教研工作,实质上就是围绕几个活动开展教研,结果就形成了“上面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外面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惰性思维,缺乏了主动性,其教研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在创建省优质园的工作中,徐晓莉走遍了扬州市各类幼儿园,深感农村教师的无助,长期缺乏指导,园本教研几成空白,组织教育活动更是成了她们的软肋,提高保教质量变成空谈,这种无可奈何的教研一直是徐晓莉心中的隐痛。

作为教研员,她必须“让她们知道怎么做,怎么做得好。”痛定思痛,徐晓莉感到应该为扬州教研重新找一条出路。

此时,扬州市教育局正在倡导“创新教育、精致学校、幸福师生”的理念,并将2010年确定为全市“教育质量效益提升年”,全市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都风生水起,幼教领域如何迅速提升自己的质量效益?

宁波市宁海县在破解“均衡教育”的难题方面所进行的探索给了徐晓莉很多启发:宁海县城区因为优质资源过于集中出现严重的“择校热”,而农村学校却普遍出现优质师资短缺、生源流失、教学设施闲置、教育质量偏低等问题,因此采取了紧密型“名校联合体”的教改策略,联合体的构建基本上是:总校+分校,名校+弱校,撤并+重建,进行组团运作,最终改善了区域教育生态,有效优化了资源配置,使本地的优质教育大幅度扩张。

宁海的经验以及省内南京等地的做法,给徐晓莉的启发,她在省、市教研部门的支持和直接指导下,采取“扁平化组织结构”,精心织一张大网,建立“幼教联合体”放大优势、共同发展。这个联合体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区域均衡教育为目标,以省示范园为轴心,以骨干教师为依托,以多元教研方式组建成的多园合一、全盘统筹的幼儿园教研联合体。市教研室是组织、协调和管理者。

徐晓莉先与各区县幼教干部就此事进行沟通,初步确定在邗江区、广陵区、开发区三个区县做前期研究,以“成员结构合理,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工作能力,能利用本园及自身的特点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某个学科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和影响力”作为选择尺度,选出汶河幼儿园等9所有一定特色积淀的基地园,在此基础上确定语言、健康、科学等9个特色研究领域。2010年5月,扬州市幼儿园教学研究基地及教学研究小组正式成立,“让想研究能研究的人组合在一起”,共确定第一批成员76人,每位成员在幼儿园又有一个小型的教研联合体团队,采用“教研联合体带团队”的工作方式编制教研网络,扩大辐射面。

这样,不仅组长能与市教研员直接对话,组员也能与市教研员直接对话,教研效率大增。这种以点带面、织网型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大市教研员的作用,让教师们尝到了教研的甜头,体验到了教研的快乐,教研活动时大家总觉得意犹未尽,谁都舍不得离去。组员们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去年年终研讨时,窗外飘着大片的雪花,可大家依然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中,十二点多了都感觉不到饥饿。

看到大家的热情劲,徐晓莉无比激动:“过去教师们听了多少讲座,回来后依然我行我素,现在听了课会反思,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系统外的交流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代替长期的扎实的教研工作。只有当教师在最基本的教研活动中练好内功后,才能体会到专家引领的内涵。”

这片网网住了扬州幼教优质资源,也网住了幼教人干事业的心。徐晓莉感慨道:“幼教人耕耘这片土地艰难,收入、社会地位低,只有一个高,压力高。我们要将工作积极性朝正向激励,在快乐和谐进取的氛围中使大家感受到工作与成长本身的满足感。因为有了这样的出发点,所以这么多幼儿园才能一呼百应。”

合——合力推动每一个

“幼教联合体”的宗旨是: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创新发展。

“幼教联合体”的目标是:致力于教研联合体成员所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致力于各成员的成长和幼儿园的发展,通过互动、分享、行动、吸纳、自律、超越等,使教研联合体成员人人都成为本学科的专业突出人才,进入专家行列。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合作、合力、整合发展的思路。幼教联合体的成立转变了原来“各打各的锣,各敲各的鼓”的分散研究状态,游戏研究基地明月幼儿园园长丁丹说,这是全市第一次市级引领下的研究任务,其意义在于合全市的研究力量去推动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语言、健康、美术、科学、音乐、游戏、数学、社会、早期阅读9个小组,每个组10个左右成员,每个成员又在幼儿园内建构自己的教研团队,他们将各自幼儿园的问题带到小组,又将小组的成果带到幼儿园,小团体与小团体一轮轮互动的结果,是扬州幼教这个大团体的滚动式前进。

在整个教研过程中,领头人徐晓莉最强调的是教研结合,她常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幼教联合体这种试图打破区域壁垒的新型教研方式就是要做到实而深。

科学教研小组6家幼儿园合作开展了自下而上的实践研究,直接指向实践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分分合合地研究集体教学中的科学活动、一日活动中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等等。从强调让孩子动起来、玩起来,到现在更多地探讨怎样让孩子玩得更巧妙,操作材料既让孩子喜欢,又经济实惠、利于教师准备。

上一篇:高职学生在校顶岗实习初探 下一篇:法学实践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