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时间:2022-09-13 07:27:31

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摘 要: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本文介绍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德育 实效性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观念落后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往往仅停留在说教水平,对学生的影响仅仅是使学生在道德认识方面有所进步。然而德育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过程的有机统一,深刻的道德认识并不一定会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只是教会了学生怎样“说”道德,而德育的实效性要最终表现在行为上。因此,说教式的德育方式不足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初中班主任德育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

初中班主任在集体主义教育以及传统的“五讲”“四美”教育上给予了重视,但在心理品质教育,及适应时展的新内容上却非常薄弱,甚至没有涉及。德育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德育内容。而目前,班主任的德育内容仅仅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班主任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理想的确立以及如何做人等深层面的教育。

3.初中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低

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学生日常实践的处理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了班主任的教育观以及班主任的德育理论水平。但大多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缺乏针对性,一方面是没有针对高中生这一特定年龄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没能针对不同个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也是导致班主任德育工作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4.初中班主任教育科研能力薄弱

初中班主任教师往往只是着眼于学生成绩的优劣,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往往视而不见,一带而过,仍然充当着“教书匠”的角色,没能把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没能把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所以,尽管一再强调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但由于没有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使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转变德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目的与教育行为的根本看法与态度,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深层次的因素。目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低,德育目标具有盲目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重智轻德”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因此,要增强德育实效性,最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班主任应站在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明确德育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职业道德、德育观念、德育责任等方面,以坚定信念、更新观念为突破口,狠抓现代教育思想和德育理论的学习,使班主任树立新的德育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坚定当一个好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信念。其次,班主任要主动与各方面密切配合,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对于班主任来说,主要是加强与家长沟通,如定期与家长联系或访谈,一方面帮助家庭了解学生品德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各种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通过子女成长影响家庭的价值观;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不断提高家长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实现学校德育对家庭的辐射。

2.调整德育目标

正确调整德育目标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因为德育目标既体现德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又规定德育的内容、方向和方法。随着国家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德育目标也必须及时调整,调整的关键是积极拓展德育目标。

第一,是从以往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价值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第三,培养学生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树立现代人的观念,包括风险意识,经受挫折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自信、自强、并用坚强的毅力去排除困扰等方面;第四,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树立竞争与合作意识。对于班主任来说,调整德育目标即是用新的德育目标规划德育工作,将总的德育目标依据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发展规律,转化为高中阶段的具体目标,并依据这些具体目标制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

3.拓展更新德育内容

选择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是德育取得实效的保证,班主任在选择内容上,既要依据纲要,又要切合时代及学生的实际,正确处理好几者的关系。德育内容既要注重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又要依据新的德育目标,应增加一系列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的规范。

当前初中德育应侧重进行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民教育,从做一个合格公民应具备的社会意识、公共道德、文明行为等方面教育学生。这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必需,也是目前中学生所必需的;二是法制教育,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必然是法制健全、法治意识特别强的社会。现在中学生中仍然有不少法盲,犯罪率上升,犯罪年龄趋低,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必须利用一切形式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进行普法学习和宣传,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提高中学生的法治意识;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渠道。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德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因而注重中学生心理指导与咨询,培养中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另外,班主任德育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因为学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阵地,是传播现代科学与现代文明的殿堂,班主任德育理应加强对学生三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把握人生的方向。

4.探索德育新方法

德育方法是直接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者确立的教育目标制约着教育方法,另一方面,科学的教育观、教育目标必须通过适当的方法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应注重方法的创新,具体包括:

第一,建立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班主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愿望,引起学生自己的思考、对比、反思,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约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第二,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密切配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而且是子女无法选择的任期最长的老师。因而,增强德育实效性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第三,加强隐性教育。隐性教育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陶冶、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加强隐性教育,是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对于班主任来说,强化“隐性教育”即是要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和注重自身的形象、言谈、举止。良好的班级环境不仅包括美观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创建和谐、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的心理环境。总之,要通过给学生以道德情绪的感染和体验,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和道德需要。

三、结论

班主任对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它于班主任的个性性格、理论水平、德育理念、工作方法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又与社会、家庭、学校、班级、学生自身存在着直接关系。因此,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中各因素有科学性、针对性、实事求是地去对待,才能实现具体时空范围内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苏州相城实验中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下一篇:从思维冲突到思维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