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存在垄断?

时间:2022-09-12 07:46:32

中国互联网存在垄断?

经历了三次发展热潮,中国互联网已经从自由竞争趋向垄断竞争,在某些相关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寡头垄断现象。

根据互联网实验室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垄断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垄断比较集中分布在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电子商务等三大领域。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三大公司的总市值,在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总值中高达70%。

滥用支配地位的行为在发生。例如,据央视报道,百度“竞价排名”占据假药产业链75%的收益,造成搜索结果中充斥假药信息,侵害网民利益,并被业界喻为“勒索营销”。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百度被传曾涉嫌收受300万元公关费,用于屏蔽事实真相,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由于百度滥用垄断力量对众多互联网企业进行打压,搜索引擎无法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最终将影响互联网技术创新的环境。

反垄断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击少数大企业,而是反对滥用垄断力量的行为。那些商业行为对竞争形成了更为广泛的削弱,影响了消费者的最终福祉。

互联网更成了传统企业不正当竞争的新战场。3月10日,瑞星公司《2010中国企业安全报告》。报告指出2010年高达90%的传统企业内网曾被成功入侵,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还延伸到黑客领域。在瑞星抽查的100家企业中,有近20%感染了复杂的木马程序,定时将企业资料传送给竞争对手,甚至出现了针对竞争者编写恶意程序的案例。2010年,蒙牛伊利“诽谤门”中,网络公关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网络水军”们按客户指令进行密集发帖、诋毁、诽谤竞争对手,使其无法正常运行,这种以非常规手段实施的“病态公关”,给整个公关行业的公信力及客户企业带来巨大伤害。

网络恶性竞争损害的不只是个别企业的利益,如果任由其蔓延,终将摧毁中国计算机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安全行业,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生存的环境,将我国互联网市场拱手让给外国厂商,严重影响国家信息安全,降低国家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已有规定,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却经常无“法”选择。将传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搬到了互联网上,可以依据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侵权行为法和刑法来解决。但是完全新型的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脱离了互联网就会不复存在的一种不正当竞争,目前缺乏法律法条的规范。

许多人大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将互联网不正当竞争定义为“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网络用户资源的行为”,并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增加“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一章。

不仅如此,专家更呼吁将互联网纳入国家核心战略,以提升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作为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平台”,将互联网纳入国家核心战略大有裨益。

上一篇:环球笔记(6则) 下一篇:回望青年实验电影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