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视角看“非遗”

时间:2022-09-12 06:32:43

语文视角看“非遗”

闽南文化底蕴深厚,孕育着“答嘴鼓”这一闽南曲艺形式。2008年2月,“答嘴鼓”被文化部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答嘴鼓”的原名叫“触嘴鼓”、“拍嘴鼓”、“答鼓”,是一种用闽南话押韵(闽南话叫“斗句”)来组织笑料,以戏谑争斗来“郑笑科”(搞笑),“郑”出笑声,在笑声中让人明辨是非、去恶扬善,让人放松身心、熟络邻里,营造文明和谐社会氛围的闽南曲艺形式。“答嘴鼓”作为一种文艺形式,从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与语文有着深厚的渊源和互为表里的关系。

一、古汉语的运用

1. “答嘴鼓”与古汉语的渊源。现代语文源于古文,闽南语源于中原话(或称官话、河洛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而答嘴鼓是演绎经典闽南语的生动形式和重要载体,作为“文”与“话”的结合体,它的生命力顽强,承载了中原古汉语流传与发展的历史使命。经考究,“答嘴鼓”类似唐朝的参军戏,不少研究者甚至认为“答嘴鼓”起源于唐代的参军戏,因为两者所使用的语言都具有古汉语特征。

现代汉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元素,如成语等。“答嘴鼓”的“母语”闽南语至今也保留很多古汉语,如“册”(cêh):“读册”、“册包”、“册店”等,如今都被“书”所取代,唯有厦门话保留“册”的说法。“册”是古汉语,是名词。而“书”是书写之意,是动词。

2. “答嘴鼓”的文、白读与文言现象。现代人学习语文常常因为多音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感到困扰,同样,外地人学闽南话普遍感到不得要领,原因之一是闽南话有文读和白读之分。如“开元路”、“开始”、“开明”、“开除”的“开”读(kāi),而“开会”、“开门”、“开刀”、“开车”的“开”读(kuī);“老师(sū)”与“老师(sāi)又是两种含意。这种情况在“答嘴鼓”中经常会碰到,它类似文言文的一词多义和多音多义。所以,创作“答嘴鼓”的人要让“答嘴鼓”演绎得更精彩,务必谙熟文、白读之分,也务必有一定的古汉语功底。

3. “答嘴鼓”的丰富词汇与语文积累。现代汉语的丰富词汇源于古汉语词汇的传承。闽南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其词汇丰富多彩。同一事物有不同说法,往往严肃的话题也有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比如“死”,对老者、尊者的去世称“过身”、“老去”,对一些死不足惜、作恶多端之人的死说成“蛲蛏”、“跷去”、“泳草埔”等以示轻蔑。选择不同的说法会使“答嘴鼓”的“郑笑科(搞笑)”更幽默诙谐。这些说法的产生过程类似于“课改、克隆、漫游、解读、炒鱿鱼、红客、闪客”等现代语文新词语的产生过程。

熟词、熟语等丰富的语言形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代流行于网络或口头的丰富词汇被人们饶有兴趣地广泛运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还把它作为专题语文知识供教学使用。同样,反映闽南地区人民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地理环境乃至个性心理等方面的俗语、谚语、歇后语、俚语等都被提炼作笑料运用到“答嘴鼓”来。如,吃紧弄破碗(欲速则不达);三日无偷掠鸡假老大(形容装腔作势);一支草一点露(比喻人各有谋生手段)等。

积累掌握了闽南语中的这些精华元素,“答嘴鼓”就没有写不好和说不好的道理了。积累词汇、驾驭语言,古为今用、贯通古今何尝不是语文学习的要义。

二、押韵(斗句)的运用

押韵是语文学习中的常见手法,它也是“答嘴鼓”最大的艺术特点,闽南话称之为“斗句”。“答嘴鼓”押韵与古汉语的押韵本质一样,表达效果也相同。闽南人在日常言语中运用“斗句”来谈天说地,戏谑斗嘴,妙趣横生。自古以来不论是红白喜事,还是小贩招揽生意,抑或民间艺人卖艺卖卦、乞丐行乞(统称市声),说话都讲究押韵。说话“斗句”也算是闽南一种独特的民俗和智慧。“答嘴鼓”的押韵(斗句)具有天然优势:普通话的韵母只有35个,而闽南语常用的韵母至少有87个;闽南话有文读、白读、训读之说,韵脚至少比普通读话多一半以上,这使“答嘴鼓”用韵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使语言变得抑扬顿挫,富有幽默感和乐感。

押韵是一种技法,也是一种本领。历经“答嘴鼓”的创作训练之后,我们的文学语言一定因押韵而更富诗意和韵味,更富活力和张力。

三、语文创作技法的运用

“答嘴鼓”创作讲究熟练巧妙地运用丰富多彩的闽南话词汇及押韵等,提炼笑的“激素”来吸引观众(读者)、去刺激观众“笑”的神经,也就是运用学唱、贯口、绕口令、双关谐音、夸张、歪曲等技法来“郑笑科”――编织“土味十足”的故事,使之像厦门陈年丹凤酒一样醇厚,观众从中品味,感受乐趣。

语文的写作讲究技法,“答嘴鼓”像话剧剧本创作一样,要把文学、戏剧、音乐、口技、演讲、舞蹈、歇后语、顺口溜等多方位的艺术融入“说、学、逗、唱”这一平台,使“答嘴鼓”的视、听更为宽广,让说学逗唱笑满人间。

就创作技法而言,“答嘴鼓”与语文学科的叙事类文章、戏剧剧本一样,取材于生活,内容要充实具体,人物要有血有肉,情节要引人入胜,结构要巧妙合理,语言要通俗易懂、富于生活气息。

四、答嘴鼓研习与传承的人文意义

“答嘴鼓”在闽南的乡村民间散发着她独特的人文气息和艺术魅力。作为闽南文学创作艺术和民间舞台表演艺术,“答嘴鼓”的研习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良好沟通的能力等,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幽默、开朗、合群的性格,它有利于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加强学习实践和体验、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它还有利于营造社区的和谐氛围与文化气息。

总之,“答嘴鼓”是闽南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答嘴鼓”的学习和传承就是探寻古代文化之旅,就是延续中原文化的历史,就是彰显闽南文化的厚重与博大。语文视角看“非遗”――闽南“答嘴鼓”,“答嘴鼓”便是语文。

上一篇:当代文化语境与语言创造 下一篇: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