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的实践研究及反思

时间:2022-09-12 06:09:20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的实践研究及反思

在七年级上册的生物教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节内容中有个探究性的实验-"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这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对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掌握科学探究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下面谈谈自己在这节课的实践及反思。

第一个班上课的部分记录:

在第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和学生在学习了影响生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后,直接抛出问题:那你知道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弄不清楚什么是鼠妇,提示鼠妇就是常说的皮球虫)

教师:那我们选择一种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设计实验研究。

我们来讨论讨论研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应该如何设计,需要哪些材料工具。

学生分组讨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研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一种是研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最后达成共识,需要一个纸盒子(带盖子),泥土、抓一些鼠妇、少量的水。

在操作的时候将泥土铺在盒子中薄薄的一层,放入鼠妇。如果研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时候,用盖子将盒子的一半盖住,观察鼠妇的运动情况,最后计数鼠妇在阴暗的一侧和有光照的一侧鼠妇的个数。如果研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时候,一半水分多,一半水少,过一段时间,计数两侧鼠妇的个数,最后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二节课中,学生带来了材料和鼠妇,学生按照上节课中的设计完成实验操作。课堂上热闹非凡,但是巡视一圈发现学生的问题很多。

有的组放的鼠妇太少,只有一两个鼠妇。

有的泥土铺的很厚,鼠妇全都躲到泥土下面去了。

有的盒子太小,有的用的圆形的盒子。

有的组别将盒子一半铺土一半没有铺土。

有的组别没有考虑到对照的条件。

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涉及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看到学生出现的这么多的情况,效果实在是差,看到实在是进行不下去了,就让学生停下来,帮助学生一组一组地分析每一组出现的问题,如有的组一半铺泥土一半没铺泥土,这样就会导致除了光影响鼠妇分布以外还有泥土也会影响,这样计数的结果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又如有的鼠妇太少,这样实验误差太大,为了减少误差,鼠妇的数量要多点。但是他们组的逐个分析后再让学生对本组实验改进,再观察计数。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很紧张。有的组都没来得及操作完。由于学生的操作上不严谨,所以有的组别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和结论。

反思:本节课本来想放手让学生操作,但是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探究性实验,缺乏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素养。整个课堂看起来热闹实际上探究的过程紊乱,学生在课堂中利用时机讲话玩,没有实效。本节课中能针对生成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失误中获得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个班上了之后,我做了一些改变,设计了一个小的工作单。工作单如下:

第二个班上课的时候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完,单独的一节课完成这个实验的设计,操作。

第二个班上课的部分记录:

教师:我们学过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鼠妇一般生活在石块下、花盆下等阴暗的环境下,光对它们的分布有影响吗?

学生:有影响。(提示学生说完整一句话: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教师:那我们下面用桌子上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大家带的鼠妇来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在工作单上用图和文字描述,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

学生先设计小组讨论,形成设计方案,然后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发现有的小组也出现了一部分问题。如有的组鼠妇也较少,帮助学生分析后,事先一部分学生抓了一些鼠妇提供给他们。有的组学生将一半铺土一半没铺,也帮助学生分析后学生自行调整,然后进行操作。

学生操作后统计两侧的鼠妇的数量,得出结论。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有一个组学生说在光照侧的角落里也有好多鼠妇,是不是说明光对鼠妇的生活没影响呢。

请学生分析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学生分析得出,原来他们用的盒子比较深,所以光照侧的角落里相对来说较暗,所以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实践反思:

我们学校的学生来源基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学生的知识基础弱、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等都比较弱。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在蓝天下,应该同发展。如何培养这些学生的探究能力。我觉得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更加困难,更加需要花费精力。

1、教师的观念要改变

实验课学生都喜欢上,尤其是探究实验。有的教师认为受升学压力影响, 许多学校领导重视的是中考科目而轻视非中考科目,致使非中考科目深受其害, 实验做与不做, 领导、家长也并不在意, 其效果可想而知。七年级生物每周排3课时,到了考试前有的时候课还要被一些教师占掉,这样的话有的实验也来不及开展。既然都不重视,那实验课上与不上也没多大的影响,还减轻自己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特别是我们这样学生在深受考试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很少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我们生物教师更加要将能够做的实验都要开展,让学生在我们的实验中感受一些快乐,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和同学合作中共发展,提供学生的交流能力。

2、注重习惯的养成

我们学校的学生只要是实验课,就非常开心,动这个动那个,教师讲解操作要求的时候,学生一点也不定心听,等到动手操作的时候,就开始胡乱操作,效果一点也不好。上一节实验课耗的精力是一节理论课的两三倍。所以在上课开始,先强调实验的习惯、上课的习惯。要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对于平常比较好动的同学让他们和教师一起进行前期实验的准备工作,这样让他们已经接触到本次实验,上课的时候就不会像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一样好动,这样能便于实验教学的开始。比如这节课中我让几个好动的学生课前去抓鼠妇,这样他们既能够从实践中观察到鼠妇生活的环境,同时又能够在课堂上为鼠妇数量少的组别提供鼠妇,可谓一举两得。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需要长期的坚持。

3、先"扶着学生走"慢慢地过度到"放手让他们自己走"

"科学探究能力的启蒙时期",教师可以扶着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走,让学生在这样规定的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收获点滴的快乐,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思路。比如在这节课中,刚开始的时候我是设想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分两组有的研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有的组别研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这样在课堂上比较乱,而且出现的问题也较多,探究的效果较低。第二个班上的时候,给学生一张工作单,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进行操作,得出的结论和事实一样,鼠妇确实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学生感觉很高兴,觉得这节课很有收获。七年级刚开始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来实验如何来探究,如果放开让学生来做的话,只能是表面繁荣,其实一点收获都没有。所以教师要慢慢"扶着学生"来探究,慢慢地学生形成一定的探究思想和科学探究方法,等到学生具有自己独立探究能力的时候,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这样学生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4、注重过程,关注生成,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成功将激励学生继续探究,收获了快乐,但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及时对这些问题及时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学生出现了问题就指责。比如这节课中有的组用一两只鼠妇的,我们一起分析,这样做的话误差较大,为了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需要的鼠妇的个数多一点较好。比如在这节课中有的学生在玩鼠妇,我们指出,如果鼠妇的生活力不强的话,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在这节课中突然一个很激动而又高昂的声音传出来了--"老师,鼠妇生宝宝了,鼠妇生宝宝了",哗......好多学生都涌了过去。当时我一愣,同学们哈哈地笑啊,有的同学还在叫:它怎么生的,我来看看......,这时我灵机一动,高声地说:"同学们,请安静一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这神奇的一刻。"我让学生小心翼翼地拿着鼠妇的盒子放到了前面,我也凑上去看看,等同学们差不多都看完了,我示意安静,请带这个鼠妇的同学,讲讲发现的情况,这个同学上前来说:"我在拨弄鼠妇的时候发现鼠妇的肚子上有个袋子,我就弄弄就发现有小鼠妇出来了。"我见他们很感兴趣就给他们讲解了鼠妇繁殖的知识,同学们听了很认真。我又补充:说不定是我们的同学促进它早产了呢,我们要珍惜动物的生命。我们面对课堂上的特殊情况,教师不能一味指责,压抑,而是充分利用这些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我们这样的学校这样的生源,更加需要教师改变观念,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去用心扶着学生先慢慢地去学会去探究、需要多关注探究过程、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业的重压下体验点滴成功的喜悦,探究能力获得一定的发展。

上一篇: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 下一篇: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