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去自主探究

时间:2022-06-19 06:15:00

激励学生去自主探究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创造,崇高广性发展的数学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我们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不能完全依赖于课本,但也不能完全脱离课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教师要以先进的理念创造性的使用课本。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下面就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地自主探究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勇于质疑课本,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智慧的火花。例如,教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一条裤子39元,一件上衣48元,拿100元钱买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应找回多少元?课本只提供了一种算法:100-39-48。对此学生们颇有异议,一位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学,已经弄清了为什么列综合算式:100-39-48的大道理,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1:老师,我认为还可以列为:100-48-39。

生2:可以先从100元中减去上衣的价钱,再减去裤子的价钱,列式是:100-48-39。

生3(急切地)我的方法跟他们不同,我列的式子是:100-(48+39)。

师:这个符号“( )”表示什么?

生3:这个是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这是我妈妈教我的。

师:这样列式行不行呢?请大家讨论!

这时学生们都很兴奋,有的托腮冥想,有的在纸上写写画画,也有的表示反对……数分钟后,不少学生欢呼起来:“这样列式行!”一个学生抢先说:“先把裤子和上衣共用多少钱算出来,再从100元里面减去共用的钱,就是剩下的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本也越来越多地朝着提供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在开展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二、引导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反思

学生在自学时往往满足于对课本问题的解决,而对解决问题时策略的优劣缺少评价,这就有必要及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优劣加反思。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课本呈现了三种方法:(1)9+9+6+6=30(cm);(2)9×2+6×2(cm);(3)(9+6)×2=30(cm)。这些方法对每一个学生来说,由于其内在思维的差异,可能有不同的策略选择。怎样引导学生开展策略反思呢?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的:

师:课本上有这么多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你认为哪种好?

生1:第一种方法好,四条边正好不多不少。

生2:我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这样算快。

生3:我反对。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更快,9+6得15,15×2得30。

师:你们的意思是,如果从计算是否方便来看,后两种比第一种会好,是这样吗?(学生们纷纷表示赞同)。

这是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课本上的方法都不好!

(哦!一语惊四座!大家都注目而视。)

生4:可以先算9×4得36,再减去6得30。

师:你能向大家解释一下你的想法吗?

生4:就是先把四条边都看出9,这样就变成了正方形,但两条宽都多了3里面,所以再减去6。

(啊!真是又神奇又有趣,长方形在学生眼里竟然变成了正方形。)

生5:还可以把四条边看作6,6×4=24,两条长都少算了3厘米,再加上6,列式为:6×4+6。

生6:还可以列式为6×5。

师: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些方法,只要你喜欢,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

在这个片断中,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策略的不断优化,是由于学生对解题策略的不断反思和评价,而这种评价和反思又是借助于学生对各种方法的交流和感悟而实现的。所以我们在开展自学探究活动中应重视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评价,使学生从小就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进而提升对课本知识的认识策略。

三、引导学生自学探究,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而有所得

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地理解某些知识,这就有必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难点”进行有所针对的探究和澄清,例如,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通过自学,很多学生都知道“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商0”,但独立计算612/2时,仍然出现商36的情况,究其原因,说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仍然不其明了,这就需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展开解释算理的探究性活动。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教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识结构,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上一篇:《路旁的橡树》教学建议 下一篇:让恰当好处的评价为美术课堂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