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2 02:21:48

历史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带来新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创建全新的教学平台,引领全体学生共同探索求知、发展的道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究竟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上述问题做出初步探讨,请各位专家、学者、同仁指正。

一、历史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至少有两个:对历史课程的基本学习能力及对主要历史问题的初步分析能力。

1.对历史课程的基本学习能力,实际是学生学得必要历史知识的能力,即求知能力。历史知识不能直接展现给学生,它主要通过课本的书面语言来体现,而从课本书面语言中获取历史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种不同于其他学科要求的阅读能力。这一阅读能力的获得,需要课堂教学实践的培养。

这一基本学习能力,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比较主动地学习历史,而且作为一种终身学习能力,它可以保证学生毕业后在任何时候都能完成自修历史的计划。

2.对主要历史问题的初步分析能力,实际是学生对所学主要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尝试评价的能力,即求是能力。历史知识本身并不直接包括对历史内容关联性的探讨,也不直接包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非取向的评价。它一般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思考与课堂讨论来完成。

这一分析能力,不但会加深学生对主要历史问题的理解,使其认识历史发展的联系性,学会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问题,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借鉴历史分析现实问题,提高总体认识水平。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基本学习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初步分析能力,应当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应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

历史课的具体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读写法和分析讨论法。读写法是传统的学习方法之一,但是它已经很长时间不被看作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方法了。那么,这一传统的学习方法真的过时了吗?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现状。必须承认,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们的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很少。例如,一些学生把“黄帝”误写为“皇帝”,更有学生把“黄道婆”误写为“黄脸婆”,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四大发明”为何物。虽然有些学生具有绘声绘色讲述历史故事的能力,但是总体而论,目前多数学生甚或是绝大多数学生,缺少有效阅读书面历史知识并从中获取必要历史信息的学习能力。

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历史教学应当从基础开始,学生历史课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应当从基础开始。如果基础不稳固,就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展开讨论,不可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真正能力。传统的读写法,是学习历史课的最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历史课学习能力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读写法可以分三步:先朗读,再画线,最后听写。朗读首先要做到书声朗朗,同时朗读还应是通读。朗读后紧接着用笔画线,所谓画线不是画整句或整段,而是画描述历史基本要素的专有词。笔者把它叫做“寻找短信息”。画线后还要从容有序地听写、默写,要求书写工整,不出现错别字。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进而明确读写法作用。朗读和听写要求学生充分调动眼、口、耳、脑,以保证接收和储存信息任务的完成。学生首先通过书面直接感知历史知识,实质是学生对书面文字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认识过程,是符合个体的认知规律的。

读写法不应是教师个人的课堂法宝,它应当成为学生的学习有力武器。在课堂上,完全可以让学生主持画线、寻找历史短信息的读写工作。主持者开始是课代表或历史学习能力较强的其他学生,进而可以扩展为所有学生。在运用读写法的过程中鼓励质疑、讨论。这时,课堂会由安静转为活跃,学习会更加有趣味。通过筛选历史信息,学生掌握了历史课的基本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

这一方法对教师来说简便易行,为什么很少有人动手实施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法过于简单,教师在课堂无所作为。所以要用好此法,教师首先要有“无为”的思想准备。须知只有教师无为,学生才会有为!

分析讨论法也应是历史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它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已知历史信息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即对历史问题的初步分析能力。讨论历史问题,教师是必要的指导者,但课堂上仍可以由学生来主持。学生主持可能会使讨论不够深入,其实这正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应拔苗助长。

上一篇:你注意到政治教材中的“五化”了吗 下一篇:用赏识教育创设快乐课堂